第三十七章 北上中都


本站公告

    回到府中,辛无病对辛弃疾问道:“疾哥儿,你觉得那位范小娘子怎么样?”



    “何故如此问?哦,你是看上范小娘子了吧?嘿嘿……那我明日就去跟范梓讲去,我们和范家可是极好的。”辛弃疾见辛无病问起范如玉不由得打趣道。



    “你想什么呢!她可是比我大上许多,我是问你呢。”辛无病板着脸说道。



    “我?范小娘子与我何干?哥哥我马上就要去应试,你跟我谈甚小娘之事,你要有兴趣,我给你说媒去。”辛弃疾嗤笑道。



    辛无病被噎得说不出话拉,瞪了他一眼,自己熬药去了。



    没过几日,辛赞开始催促两兄弟准备去燕京应举之事,金主完颜亮在五年前就取消了南北分开取士之举,并增加殿试一项,上一次还罢了经义科。



    金朝的科举沿袭宋辽之制,主要是经义科和词赋科,其余还有,制举(不定期考试)、宏词科(写作水平)和杂经,律科,策试,考试内容也不止是四书五经,还包括了经史百家和骑射。



    比较有特色的是经童制,凡士庶人之子年十三岁以下,能诵二大经、三小经,又诵《论语》、诸子及五千字以上者,经府试十五题通十三以上,会试每场十五题,三场共通四十一以上,即可中选,中选者称“经童”。



    其实在金朝,女真贵族为笼络汉民,给了庶民百姓许多出仕机会,不过许多读书人还是极有骨气,打死不从。



    辛弃疾早在十三岁就通过了府试,去年又中武举,今年八月可直接参加会试,如果通过就可参加殿试。



    本次科举在众多大臣强烈要求下,完颜亮只得再次恢复了经义科。



    辛无病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参加科举考试,就连乡试都未参加,辛赞多年前就去信让他参加,辛无病回信从来都不提。



    这次去燕京,辛赞只是让辛无病跟着辛弃疾,长长见识,其他之事,辛赞不想勉强,辛无病愿意当个大夫也没什么不好,总比两个儿子强,都去了行伍之中,结果一走都走了,两个孙儿,如若有不测,能留下一个也好。



    对于自己的病辛赞看得极淡,国家在存亡之时自己逃了,家族在生死之际自己选择了苟且,至于改变了什么,辛赞自己也不知道,也许只能是血脉的传承吧,让孙子去参加科举不是一时起意,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大儿子临死前说的那些话,辛赞如今还历历在目,当你无力抗争之时,抱薪扑火极为壮烈,却不智。



    轻叹一声,辛赞端起辛无病为自己熬的药,一饮而尽。



    “祖翁,这是孙儿为你调制的药丸,每日三次,切不可忘了。”辛无病走到辛赞书房之中,将一个大布袋子放在书桌上,对辛赞说道。



    “怎底恁多?这可要服到何时才休?”辛赞看着这一大袋子的药,不由得皱起眉头,苦着脸问辛无病。



    “这是治病之药,只要您能好起来,多服一段时日也无妨。”辛无病知道谁都不喜欢吃药,只得拿出大夫的语气道。



    “人老咯,只得靠服食药物才得以喘息,何其悲也。”辛赞拿起一颗药丸,忍不住叹到。



    这时辛弃疾走进书房,刚好听到辛赞的感叹,先是躬身一礼,然后说道:“祖翁,您这不是老,是生病,年轻人也可能得此病,不要如此想,孙儿们等着你早日康复,明年还要与你一同踏春去呢。”



    “明年春日?你该高中回来了吧。”辛赞轻声道。



    “高中不中孙儿不知,尽力而为,祖翁不必担心,您应当安心疗疾才是,孙儿还没想这么早就去做官,那样又得离开你们。”辛弃疾道。



    “糊涂,都已及冠,还想着整日靠祖父,连小十二都知道自己开医馆,你若不中,自己寻营生去。”辛赞有声生气的教训了辛弃疾一句,又端起茶,把药丸服下,然后深深的出了口气。



    辛弃疾被祖父说得没了脾气,只得躬身哑揖着,连带着辛无病也只能如此。



    见两个孙儿都如此,辛赞摆摆手说道:“你们下去吧,好生准备,过几日就出发吧。”



    “是,孙儿告退。”二人说道。



    ……



    北上在即,两人需要准备之物也不多,一人一辆马车,有些换洗之物和书籍,再多备上两匹马,两个车夫,六个院子。



    辛无病还带了不少金银,他知道,无论何时有钱总比没钱好,另外还带来一些药材,如果路上有人生病受伤还可以应急。



    同行之人不少,党怀英,王明杰、王明才兄弟,施炳忠等人也是要去应试,范梓也去,不过要先送妹妹回族中邢州唐山,七人倒是有伴,每家都有几名护院,一路上浩浩荡荡,倒是免去安全之虞。



    几人要是坐在车上久了,便会相邀骑马前行,一到此时范如玉总会跟在大家后面,听着这些公子哥互吹。



    此行有一千七百余里,先是要坐渡船过黄河,经大名府到刑州,过真定府,再到河间府,最后才到达中都燕京,真定到河间可乘船,倒是可以省下不少力气,也可在船上读书,好在郭长青是真定县令,为众人租下两艘大船,到了河间府后行程已过了大半,用去十多日的功夫。



    从河间府下船后,此去平原千里,官道坦途,行人日渐多起来,此处原名瀛洲,大观二年,废瀛州建河间府,到了此处,四处日益变得与中原不同起来。



    行人的打扮也由冠帽衫袍,背子裳裙,变成了尖笠皂罗,盘领窄袖披肩,且多又武士行于路中,其多为辫发,头顶留发,周则剃之。



    路上妇人并不避生人,她们大多身着团衫、绰子,下身着围裙,多以黑紫色,上绣金枝花纹。



    北人服饰或右衽,或对襟,辛无病看着有熟悉之感,在前世记忆里,荧幕中充斥着相似的画面,不过现实中的金人打扮又没有如此精致,百姓以兽皮为裤衫者甚众。



    女真贵族大多崇尚汉服,多是搭配穿着,本族配饰较多。



    官道上马车甚多,几人的马车也被分割开来,众人只能下车骑马前行。



    此时一队武士在官道上疾驰而过,马蹄声惹得行人纷纷避让,辛弃疾等人也勒住马,往官道旁行去,避开这队武士。



    不多时,数十骑路过众人身旁,马蹄踏起地上泥沾到范如玉的衣裙上,她咕哝了一句:“真是飞扬跋扈。”



    不料,骑队行至不远却停了下来,只见带头的一名武士调转马头,往辛弃疾和范如玉等人处骑过来,年约二十许,头戴盔,盔顶有一块大白玉,盔衿教宽,挡住了脖子,身着软甲,脚蹬尖头靴,留着八字须,细眼疏眉,脸色黑中泛红。



    “你们是哪里来的?”这名军将模样的女真族武士面无表情的问道。



    一旁的范梓连忙拱手道:“将军,某等是开封来中都赶考的士子。”



    “没问你,某问的是这个小娘。”军将嘴角微微勾起,眼睛直愣愣的看着范如玉。



    “这是舍妹,某等是刑州人,先要回乡。”范梓又答道。



    “说了没问你,你那来恁多话。”军将轻喝道,然后又问范如玉,“小娘叫甚名字,年岁几何?”



    范如玉有些紧张的把手往腰间抹去,那里藏了一把匕首,“奴是刑州唐山范氏,名如玉。”



    “唐山范氏?没听过,如玉这名字不错,如小娘般,如花似玉,哈哈……”军将肆无忌惮的笑了起来,然后,勒马上前,抬起手中的鞭子,准备调戏范如玉一番。



    此时,辛弃疾一把抓住军将手中的马鞭,问道:“将军这是何意,欺人妻女,大金朝律法何在?”



    “哪里来的小厮,滚开!”军将沉喝一声,用力的想抽出辛弃疾手中的鞭子,但马鞭在辛弃疾手中纹丝不动,军将也涨红了脸。



    军将脸色微变,眯着眼睛看着辛弃疾,沉声问道:“你是何人?敢管某闲事。”



    “范娘子与某有婚约,将军,你说与某是否有关。”辛弃疾也没看范如玉,只是冷笑的看着军将说道。



    “我大金妻妾可抢,不违律法,你要不要试试?”军将冷哼一声,大声说道,此时那一队武士已经把辛弃疾诸人围住了。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