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良辛米铺


本站公告

    近几日,东平府下辖各县城中具开了一家名为“良辛米铺”的粮店,各县的知县都知道这是济南辛家人所开,开封府尹辛赞的孙子,辛衙内的产业。



    不过这位衙内似乎不安常理出牌,一来就不好好卖米,而是当起了搅屎棍。



    “良辛米铺”每家店在晚上都贴出了一张告示,上书:为体恤民情,本店每日限量供应五百石特价粮食,每人三石起售,售完即止,具体价格明日卯时公布。



    翌日凌晨,只见须城县的“良辛米铺”又贴出告示:今天米价,每石八贯,辰时三刻开门营业。



    其他县城里的“良辛米铺”贴出来的价格,皆比其他米铺低了约一成五到两成。



    各店开门之时,店外并没有太多人排队,但五百石粮食不到一个时辰就售完了。



    辛无病此时就在须城县内,这里的米价已经涨到十贯每石,还每人限购三斗。



    那些买完“良辛米铺”的人都是拉着车,辛无病派人偷偷跟了上去,不多久派去的人回来报,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各大米铺派来的。



    果然,不出辛无病所料,既然他们五贯的米不买,那就给他们卖更高价的。



    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是几户凑钱买的,都还是一些殷实户。



    第二日,“良辛米铺”同样贴出一样的告示,不过改成了每人两石起售,价格又下调了一成。



    这次买米的人多了起来,看得出很多是普通民众,不过大户依然是米铺的人。



    连续三日,“良辛米铺”都采取此种方式,已经售出了六千多石粮食,均价在每石七贯,收四万二千贯钱。



    第四日,“良辛米铺”同样是限售五百石,但每人一石起售,米价依然保持在七贯每石。



    同日,辛礼派出的马队,把第二批两万石粮食送到。



    辛无病开始在各县城外设立粥铺施粥,且所施之粥,立筷不倒,每人一天两碗,领取后有人会在其手上用蓝草调制的汁液摸一下,这种蓝草汁刚好是一天到两天才能洗净,这也防止有人多吃多占。



    次日,东平府的粮价全都下调到了七到八贯,各大粮商皆对这“良辛米铺”恨得牙痒痒。



    当粮商把粮价调到七八贯的时候,“良辛米铺”第二日又把粮价调整到六贯,而且每日每个店铺供应增加到一千石,对个人购买不设任何限制。



    各大粮商米铺依然是购买的主力,约六成的粮食都被他们买走,如此三天,“良辛米铺”又卖出一万三千石左右。



    七八天的时间,两万石粮食售罄,“良辛米铺”打出了粮食售完的告示,然后关了店门,但是每日施粥还在继续。



    此时辛无病派去开封和济南的李原和张幼祖也回来了,一个带来开封祖父辛赞的信,一个带来辛礼的回话。



    辛赞在信中告知辛无病,金庭下令开封府调剂到东平府的十万石赈灾粮需要十日左右,让辛无病处理完此间事情尽快去开封。



    祖父的信,辛无病看了几遍,没有其他交代,便收了起来。



    辛礼收到辛无病让人带去的六万贯钱,已经笑眯了眼,然后承诺再给辛无病调集五万石米过来,两万石已经在路上,他知道辛无病手里还有七万贯钱,准备用来购买土地。



    往年三万石大米也就只能卖到六万贯多一点,这次不光收到钱,还能在东平府置地,而且还有余粮施粥,辛礼不由得对辛无病刮目相看。



    歇业了三日的“良辛米铺”又开张了,还是每日一千石粮食,价格已经调整到五贯每石,不限个人购买的数量。



    这些时日,辛无病派去统计购买粮食的人都已经认熟了那些大户派来的人,几乎不用跟着就知道是哪家米铺和粮商派人来买的。



    连续七八日,“良辛米铺”未调整粮价,都保持在五贯每石,每日不过两个时辰,每个店铺的一千石粮食都会售完,所以上午之时,其他米铺几乎都没有生意,只有下午才会有一些上午没抢到“良辛米店”特价粮食的人去零散的买一些。



    算算日子,开封府的赈灾粮食还有一两日就能出发,当时辛无病向祖父交代过,粮食要趁夜送到东平府。



    辛无病了解到,周边几个州府的粮食也都被东平府各大粮商购买得差不多了,也就是说现在东平府的粮商手里,囤积了大量的粮食。



    现在辛礼已经把辛氏家族的大部分存粮都给辛无病运了过来,合计是八万石,除了留下了两万石施粥外,其余六万石全部卖了出去,得钱四十一万贯,除六万贯辛无病让人带回族中,剩下的三十五万贯,辛无病暂时留在手中。



    跟着辛无病的张氏兄弟和李原等人,都对这个小官人佩服得不得了,他们完全没有想到就这短短的十几天,辛无病就赚了如此多钱,这简直不敢想象。



    只有辛无病知道,这好戏才刚刚开始。



    看到“良辛米铺”终于又关张,东平府的米粮商人才松了口气,这些时日,他们都没睡过好觉,突然冒出来的这家“良辛米铺”完全不按常理出牌,任意降价,每日还限量供应,如果不是米商都团结,组织起来把“良辛米铺”的粮食大部分都收完了的话,这东平府的粮价可能还会掉下一大截。



    第二天,等待东平府米粮商人的并不是好消息,因为开封府的十万石赈灾粮已经运到官仓,当日就开始放粮了。



    这对所有米粮商人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每家粮商少的囤积了数万石,多的囤积了十几,甚至二十几万石粮食,购粮的资金很多人都是以店铺为抵押借的“行钱”(高利贷),大部分人都想趁着这次水患捞一把。



    官仓放粮都是以受灾之前的物价水平,每石三贯出售,这跟宋金时期的时估制度有关,也就是当时的物价反馈制度,官府会按月和季度统计一个地区的平均物价,如某地出现哄抬物价的情况,官府一方面会用税收作为调剂,另方面,会调集其他地区的商贾运入上涨的商品,平抑物价。



    整个宋金时期,几乎都采用的是这种市场化的手段,战时管控除外。



    这些米商大多是有一些基层官员的背景,高级一点的官员大多介入的是利润更高的盐、茶、米、醋,矾、香料等专卖行业,因此辛无病这次没有触及东平府高级官员的利益,他反而还起了平抑物价的作用,东平府尹对此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何况,这还是辛赞的孙子。



    既然开封府的赈灾粮是已经到了,济南府的二十万石也在路上,很快,整个东平府的粮价直线下降到了三贯每石的水平,大部分高价收购粮食的粮商已经把粮食砸在手里。



    此时,辛衙内又开始下一步计划了。



    这次还是阳谷县西门粮店。



    西门喜见到辛无病上门,顿时皱起了眉头,他不是傻子,已经打听到这位辛衙内的情况,此时见他上门,定然没有好事。



    “西门大官人,生意可好呀。”辛无病微笑着拱手道。



    “托小官人的福,尚好。”西门喜一脸哭笑不得的表情,对辛无病一揖,说道。



    “刚才我在贵店外站了半个时辰,似乎没见西门官人家有客上门,哎呀,我算算,前几日,西门大官人到我‘良辛米铺’买了多少粮食,嗯……应该有四千石吧,这可是两万六千贯钱呀,真没想到,西门大官人家还如此殷实,啧啧啧……”辛无病讽刺道。



    “你……衙内似乎欺人太甚了!”西门喜指着辛无病,恨声说道。



    “我欺人太甚?西门喜,东平府遭水患,你哄抬粮价,利欲熏心,还好意思说我欺人太甚!你去看看城外那些饥民,如若遇到民变,我保证,你西门家的人一个活口都不会留下,到了此时你还不思悔改,我告诉你,从明日起,我从济南、登州又有十几万石粮食运到此地,我还就只买两贯一石,我倒要看看你们能撑到几时。”辛无病对西门喜喝道。



    “你……”西门喜此时已经是无语,只见他抬手指着辛无病,手臂都在发抖。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