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于庆元留下了戴曾伯等一批伤病员,隐蔽在四明书院和黄林镇周边,仍以书院授徒讲学的名义,一边休养,一边蛰伏等待时机,暗中进行着反元事业。甚至元廷内部也有施居文、钟艺、范文虎等“自己人”。
可以说当前的中兴社有钱、有人、有地盘、有杰出的领导者,还有完善严密的组织制度和相当强的凝聚力,俨然就是一个独立的诸侯王国。
唯一不足的地方是地盘太过分散,联络和掌控起来颇多不便。所以,有必要定期把四面八方的力量拢回来聚聚。既是交流感情,避免离心,也是探讨大事,共谋发展。
自从澎湖建制,成立中兴社,张镝付出了无数心血,经历了诸多风雨考验,一直矢志不渝。努力总算没有白费,如今自己的实力已跨上了一个台阶,不知不觉间就在当今天下乱局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现在是时候进行一次盘点,为下一步更长远的目标奠定一个基础了。
参会者定为总社部长以上的主官和岛外各条线上的负责人。北至山东,南至吕宋,东至流求,西至海州,跨越几千里路程。好在张镝一直重视推进的飞鸽传信联络系统已经初步构建,流求的信息只要一两天就能传到各个分散在外的联络点,进而到达各条线上的主管者手上。
这两日总理署已经将召集会议的通知发送出去,由于中兴社的地盘基本都紧靠海边,有舟船之便,往来相对省力快捷。近的澎湖、泉州三五天时间就能抵达,远的吕宋、山东最快也只需十天半个月。
大会时间倒定的并不太急,在六月十五日,这是为了让各地参会的人员有充足的时间交接安排各项事务,也给路上可能的行程耽搁留下了余裕。
张镝对这一次的主管大会特别重视,时常与胡隶、袁镛、刘石坚等人商议筹备,讨论中兴社的顶层设计。胡隶是个粗人,给不出太多的政策建议。袁镛则因勤王失败,挚友背叛,两个得意门生一死一重伤,很有些心灰意冷,无意介入中兴社的政务。刘石坚一直以来在流求独当一面,倒是颇有见地。
另有自命为张镝门下第一谋主的陈复出谋划策甚为积极,很多事情的安排多赖其力。
陈复有治政之能,又有官府做事的经验,在中兴社中也很少有这样的人才。虽说缺点也不少,比如歪脑筋太多,还特别擅长看眼色、拍马屁,张镝用人不拘小节,还是对他委以重任。如今他在中兴总社行走,暂时给了个“书佐”的名号。于总理署书房外辟了个小间日常办公,地位显然在同署各事务官之上。所以张镝幕下的人往往不称呼他的职务,而敬称他为“师爷”。他对张镝一口一个的“主公”,当然也就很快令众人仿效,以陈复代表,如今的中兴社涌动起一股别样的思潮,就是想奉张镝为主,他们心中有且只有一个核心,可以说只知有张镝,而不知有朝廷。
张镝准备召开主管大会的事也误被陈复理解为是要称王建制的信号,更卖力的前后奔忙,想挣一个开国功臣当当。
这本就是陈复这帮人的一厢情愿,其实张镝并没有想那么多,大丈夫志存高远,不会为眼前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更不会事业刚刚有点起色就想着称孤道寡,充斥太多不切实际的私念。
四月底的这天难得有了空闲,张镝与陈复带着几个护兵爬上鸡笼港后的鸡笼山,既是视察港口建设情况,也是趁着这四五月间和暖的天气出门透透气。
张镝与陈复一路谈着中兴社的各项政事,沿着苦力营新修好的山路漫步到了山顶。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张镝登高远眺,视野开阔,心胸为之一展,不觉低声吟起魏武帝曹操的诗。
“海天之色,果然壮美啊!”
“主公胸怀坦荡,眼里观的是景色,心里装的是天下!”陈复到哪都不忘拍两句马屁,张镝对此已经习惯了,但见他言犹未尽,似乎有隐秘话讲。张镝便令护卫们先退远些,听他继续讲来。
“主公,而今北虏猖狂,肆虐中原,而宋室衰微,皇纲不振。此正真人出世救济苍生之时,望主公早登大位,早定名分!提十万雄师,北定中原,吊民伐罪!”
“休要胡言,口出这大逆不道之语!”陈复那点心思早已经表露无遗,但还是第一次在张镝跟前这么直白的说出来。
只是没想到张镝如此干脆的回绝了,语气中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因为张镝是有自知之明的,手中区区两个海岛,治下只有几十万人口,就做那痴心妄想是绝对不现实的。更重要的是,当今蒙元势大,宋室危亡在即,华夏正统有倾覆的危机,必须将所有抗元的力量统合起来才有胜利的可能,而不是互相拆台,互相损耗,将最后的希望都磨灭掉。自己虽然有了一定实力,但不应该用在这样的歪路上,否则只会被福安府的新朝庭当成乱臣贼子,在自相残杀中被蒙元渔翁得利。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