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泓水之战


本站公告

    宋国是春秋时期的一朵奇葩。它的国王姓“子”,有商朝君主的血统。当初周朝分封诸侯时就在它周围封了大批姬姓诸侯国。

    中原诸侯国从未放下对宋国的戒备之心,面对这样孤立的局势,历代宋君都有望洋兴叹之感。当宋襄公接下国君之位,他决定改变这个局面。

    公元前643年,齐国内乱,吕昭逃到宋国。宋襄公觉得机会来了,出兵扶持齐孝公登基,为此宋军还攻占了临淄。之后齐国的霸主地位灰飞烟灭,中原群龙无首,一片混乱。

    这段时间秦国灭了梁国,楚国猛攻随国,强国都在攻城略地。但宋国这边画风清奇,他们在搞会盟。

    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宋国主导的会盟没几个人去。目夷趁机劝宋襄公停止会盟,接着猥琐发育。不过宋襄公这次是认真的!

    其实,按宋国的情况只能和平崛起,会盟是肯定要会的,但不是现在。毕竟齐国又没亡,要会盟大家还是看好齐国。

    宋襄公决定好好惩戒那些怠慢的诸侯。滕宣公开会迟到,宋襄公囚禁了他。鄫过国君不来,宋襄公把他送到睢水杀了祭天。曹国布置会场时不用心,宋国竟派军队攻打。

    这一系列疯狂的举动让宋国的朋友圈越来越窄,宋襄公与他的初衷背道而驰。

    我给宋襄公是评价是C。宋襄公在内政上有本事,也有容人之量。但是在对外事物上他应该多听听目夷的意见。目夷坚决反对宋国称霸,思想比较保守。然而宋国东邻齐国,南接楚国,保守的战略更适合宋国。无奈宋襄公不听,又发起更大的外交攻势。

    公元前639年,宋襄公向齐孝公、楚成王发出邀请,请他们来宋国鹿上开会。两国很给脸地来了。开会时宋襄公一屁股坐到上座,完全不顾宋国是三国中最弱的事实。

    会上,宋襄公提出搞一个盂地之盟,重新制定国际秩序。言下之意就是建立宋国主导的国际秩序。齐孝公虽然感觉宋襄公臭不要脸,顾及自己是宋襄公帮助才登基的,同意了。但是开完会后,宋襄公有说有笑地送楚成王回国,冷落了齐孝公。齐孝公终于火了,单方面毁约。

    宋襄公不管这个,到了时间,他还是召开了会盟。又像上次那样,宋襄公一屁股坐到上座,用盟主的身份讲话。不少诸侯都忿忿不平,楚成王则暗暗偷笑。当宋襄公提出自己来当盟主是,楚成王终于不装了。从鹿上之盟开始,楚成王就看穿了宋襄公。他料定,宋襄公只是纸老虎。

    楚成王大手一挥,身边的侍从脱下衣服,露出里边的铠甲,远方还有大批楚军赶来。

    宋襄公慌了,因为他事先明言这次会盟各国不准带兵器、军队。可楚成王就敢带!楚成王绑了宋襄公,带着大军去打宋国了。

    楚成王太彪悍,其他国家也乐得看宋国的笑话。

    楚军明显有备而来,他们居然一直打到宋国的商丘。商丘是宋国的都城,关系重大。此时,目夷是城内的最高长官。宋襄公还在楚成王那吃牢饭呢。

    商丘城高池深,看了都没有攻打的欲望。目夷还骗楚成王宋国新立了国君,跟楚成王打上了心理战。最后鲁国出面调停,双方罢兵,宋襄公死里逃生。

    吃一堑长一智,事实证明这句话的适用范围不包括宋襄公。

    那时,齐孝公实行紧缩战略,不插手国际事务。这是以退为进的高明做法。这样楚国就不敢在齐国周围耀武扬威。因为现在的齐军都在齐国国内,齐桓公时期齐军经常外出攘夷,或修城墙。

    这种战略的负面影响就是让远离齐国的国家难以抵抗楚国的威胁。以郑文公为代表的国家对楚国大献殷勤。宋襄公刚刚吃了楚国的亏,对郑国的媚楚行径十分不爽。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大手一挥,出兵郑国。郑国理所当然地向楚国求救,楚成王理所当然地出兵。楚军又用老办法,不救郑国,直扑宋国。宋襄公回师,和楚军在泓水对峙。

    宋军在北岸,楚军在南岸。两军隔着一条河,就是不开战。因为谁都不敢过河。一旦军队过河时被袭击,必会造成溃败。

    宋襄公憋不住了,向楚军约战。宋襄公将军队后撤,让楚军过河,然后决一死战。没想到楚成王真不怕死,真让军队过河。

    目夷狂喜,一个劲地劝宋襄公进攻。老实说,这是宋襄公唯一的胜机。一旦楚军过河,双方短兵相接,宋军很难打过楚军。即使宋军能占据优势,楚军大可烧掉船只,背水一战,向死而生。所以宋军必败!

    宋襄公失心疯似得执着于正面击溃楚军,妄想一战定霸业。结果可想而知,宋军惨遭重创,宋襄公身受重伤。

    泓水之战以宋军完败告终,从此一蹶不振。公元前637年,齐孝公攻打宋国。宋军再次惨败。同年五月,,宋襄公去世,宋成公即位。

    宋襄公号称春秋五霸之一,竟表现的如此不堪。他有些举措似乎算得上愚蠢。宋襄公的思想包含诸多周礼的内容,因此他总想用“仁义”为挡箭牌。宋军号称“仁义之师”,其实不仁不义。在诸多思想的交织下,宋国的战略不清不楚。在楚国的雷霆一击下,宋国的霸业烟消云散。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