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红楼探秘》每一卷内容提要(3)


本站公告

    第四卷、《红楼梦》八十回钞本未完成之谜



    人们始终认为,八十回是未完成的作品,对此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异议。可是,笔者这一卷所要证明的是:八十回是已经完成的作品,并不是没有完成的作品,这和我们以往的认识完全不同。这个观点的提出,或许有些唐突,甚至让人无法接受,毕竟它给人的感觉是一部没有完成的作品。但事实胜于雄辩,作者和批书人的种种暗示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对此我们没有理由怀疑。



    作者和批书人对这个问题的暗示不止一处两处,基本上是一有机会便会加以提醒,加以点拨,希望引起读者高度的重视,不要误入歧途。笔者在这一卷中主要是将这些暗示一一列举出来,通过对其的深入解读和充分论证,证实了八十回的确是有头有尾的完整作品,它的“残”和“缺”是有意为之的结果,并非果真如此。我们所看到的“残”和“缺”只是一种假象,是隐藏真事的需要,在“残”和“缺”的背后,隐藏着“全”和“圆”的事实。



    作者把他的书比作中秋之月,贾雨村的开场中秋诗“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就直接点明了此书是完整的,根本不存在“残”和“缺”的问题。林黛玉和史湘云的收尾诗“盈虚轮莫定,晦朔魄空存”,则说出了无论阴晴圆缺,无论见月与否,其健全的魂魄始终都在,不会因外观的变化而有任何改变。



    第五卷、作者和批书人行踪之谜



    作者和批书人究竟何许人也?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红学界,无论是“考证”还是“索隐”都无结果。其实,作者把他们的足迹早已隐藏在了书中,隐藏在了“大荒山”下,书中的一僧一道就是他们的化身。



    可以说,这一僧一道的足迹无处不在,书中的每一个主要人物的命运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主人公贾宝玉就更不要说了,简直就是他们“点石成金”的杰作。然而,僧道的形象只是作者和批书人形象的一个方面,并非全部,在其他人身上也有他们的影子。可以说僧道只是这个线索的起点,后面还有其它的线索与之衔接,与之呼应,与之相辅相成。笔者通过“一僧一道与一芹一脂”、“探春—道人—脂砚斋”、“惜春—僧人—曹雪芹”的论述,顺藤摸瓜的探索出了一芹一脂即一僧一道;探春身上有道人的影子,其“秋爽斋”即“脂砚斋”;惜春身上有僧人的影子,而曹雪芹的名字就隐含在贾母命其一定要画的“双艳图”之中。



    通过上述一系列探索,笔者得出这样的结论:道人即脂砚斋,而脂砚斋就是作者本人。僧人即曹雪芹,而曹雪芹是书的象征。所谓一僧一道,指的是书和作者,或者说指的是真事和作者,故曰“双真”,由此便进一步确立了脂砚斋作者的身份。



    第六卷、四大家族政治背景之谜



    这一卷是探索里面真事的关键,四大家族的政治背景将直接定位这本书的性质和内容,对于揭开这本书的神秘面纱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作用,所以是十分重要的一章。笔者的探索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护官符》,二是宝玉的梦,三是宗祠祭祀大典。



    《护官符》说的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笔者通过对“护官符”内容的破解,得出其皇家的背景和性质。也就是说,这四大家族是一个家族,即天下第一望族的皇族。但为了隐藏这一事实,作者采用了化整为零的手法,故意制造出了四个大家族的假象。“护官符”背后的寓意明确告诉我们,贾府就是皇宫,就是紫禁城,而主人公宝玉具有“至贵”“至坚”的品质,这个品质指的就是代表皇权的玉玺。所谓“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说的是金陵王是坐龙床的人,因为“做”和“坐”谐音。这就表明了主人公皇位世袭人的身份,故曰“袭人”。



    宝玉的梦发生在天上,这里巍峨的宫殿随处可见,说明这里不是别的地方,正是皇宫。二门之内的“薄命司”是宝玉做梦的地方,他的梦在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结束。这个地方是“闺阁”重地,因为十二钗的册子都放在这里。而“闺阁”就是东宫,是权力角逐的中心,在这里屡屡上演人间悲剧,故曰“薄命司”。所谓“红楼梦”指的就是闺阁梦,女儿梦。而“闺阁”和“女儿”实际上是“东宫”和“皇嗣”的代名词。



    贾府的宗祠祭祀大典可谓庄严而又隆重,在贾母的带领下贾府所有人都参与其中。其抱厦匾对、正堂匾对皆为先皇御笔,其内容都是长辈对子孙的殷切希望和谆谆教诲。由此可见,这个宗祠非同一般,是皇家宗祠,儿孙在这里祭拜的不是别人,而是已经去世的先皇。其实,祭祀大典开始前,作者的描述已经透露出贾府乃皇家的信息。我们看到,庄严宏大的祭祀大典,在宁府一道又一道的正门缓缓开启中拉开了序幕。所开之门有: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内塞门——正堂。从头到尾数过去,整整九道。常言道:“君门九重”,享有如此殊荣者绝非一般的官宦人家。仅此这点即可判定,这里是皇宫,是最高权力的中心。(待续)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