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贾母和张道士就是青埂峰下的一僧一道,张道士称贾母为“无量寿佛”,贾母称他为“老神仙”,这两个称呼直接把他们与僧道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让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故事一开始,在大荒山青埂峰下坐而论道的两位神仙。一僧一道就是“一芹一脂”,他们都有前世今生。他们的前世:一个是王法,一个是真嗣子。他们的今生:一个是历史,一个作者。正因为如此,贾母对张道士的恭敬,一点也不亚于张道士对她的恭敬。当听到贾珍前来报告说:“张爷爷进来请安”时,贾母一点都不敢怠慢,急忙说道:“搀他来”。贾珍随即“忙去搀了过来”。两位历史老人见面后,话题一直都没有离开过宝玉,没有离开过宝玉的婚姻大事。他俩的对话,把宝玉没有公开成婚的原因说的清清楚楚,把宝玉有实无名的婚姻所造成的恶果,通过佛堂上演的三出戏,也说得清清楚楚。他们是明白人,也希望读者是明白人,所以借元春之名,在“清虚观”现身说法,将历史的真相和盘托出。
那么,张道士的“大幻仙人”和“终了真人”究竟代表什么呢?又意味着什么呢?“仙人”就是皇帝,“真人”就是真嗣子,前者是先皇所封,后者是当今所赐。这恰恰说明,他作为皇嗣的身份不仅得到了先皇的承认,也得到了当今皇帝的承认;不仅得到了前后两位皇帝的承认,也得到了王公藩镇的承认。“先皇”指康熙,“当今”指乾隆,“王公藩镇”指各位皇子和皇亲国戚以及文武大臣。这就足以说明,当时胤祯的这个身份是公开的秘密,皇族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文武大臣也都心知肚明。张道士自称贾母门下出身,言外之意,指这个身份来自“王法”,来自“皇权”,来自正当的途径。
由此可见,张道士的这些头衔说明,他和贾道士(贾敬)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个区别就是:张道士的“神仙”是经先皇御口亲封,走的是正统路线;贾道士的“神仙”却是自封的,走的是歪门邪道。所以“清虚观”的“清”体现的是“白”,而“玄真观”的“玄”体现的是“黑”。两位神仙谁真谁假,谁正谁邪,谁清谁浊,在比较中不就一目了然了吗?张道士有幸成为荣国公的“替身”,恰恰说明他就是那个“一荣俱荣”的关键人物。
张道士称赞宝玉“就同当年国公爷一个稿子”,和北静王称赞宝玉“真乃龙驹凤雏”性质一样,都是在借宝玉说自己,都是在借宝玉来点明自己的身份。所不同的是,北静王是宝玉的前身,张道士是宝玉的后身,虽是同一个人,但形象不同,年龄不同,处境不同。北静王通过向宝玉赠送“鹡鸰香念珠”,以表明自己真嗣子的身份;张道士通过向宝玉赠送“金麒麟”,以表明自己皇子的身份。“鹡鸰香念珠”与“金麒麟”遥相呼应,把北静王和张道士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也把宝玉和他们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金麒麟”有以下几点寓意:第一,它是一品武官的象征。我们都知道,清朝的文官和武官分别以飞禽和走兽作为官阶的标志。一品武官是麒麟,凡是这个级别的官员,官服上都有一个麒麟补子。康熙生前任命胤祯为抚远大将军,位列武官一品,他的官服上肯定是麒麟补子无疑。第二,麒麟又有麟子或贵子的寓意,金麒麟则表明,他是最受宠爱、最为珍贵的那个皇子。第三,金麒麟又是《红楼梦》的象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部作品来自有金麒麟之称的皇子,那么它自然也是一个金麒麟了。张道士用盘子托出金麒麟的举动,与其用盘子托出王熙凤的“寄名符”的举动相呼应,都包含了将真相和盘托出的寓意。那么,张道士这次托出的真相是什么呢?就是他本人是金麒麟,是真宝玉,而《红楼梦》直接来自于他。这就是金麒麟带给我们的历史信息。
第三十一回的题目叫“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这个题目前半部分还好理解,说的是晴雯撕扇的情节,但后半部分却让人有些莫不着头脑,不知道“白首双星”指的是什么。从内容上看,似乎指宝玉和史湘云,但从前后文分析,似乎又有指张道士和贾母的意思。对此学者们很纠结,说指宝玉和史湘云吧,“白首双星”跟他们又对不上号,说指贾母和张道士吧,但故事的主角又是宝玉和史湘云。究竟指的是谁,谁也说不清楚,这也成了又一个有待破解的谜团。其实两种说法都对,“白首双星”既指史太君和张道士,也指宝玉和史湘云,因为这两对的性质完全一样,体现的都是“金玉良缘”,都是天作之合。
“白首”并不是指年龄,而是“流芳百世”的意思。“双星”指两个金麒麟,也就是作者和他的作品。张道士和宝玉是一回事,都是作者的体现者,史太君和史湘云也是一回事,都是作品的体现者,具有“史”的属性。作者将自己的作品称之为金麒麟,说明了这部作品不是来自民间,而是来自皇宫,不是出自普通人之手,而是出自皇子之手。在作者心目中,金麒麟的珍贵程度远远超过象征皇权的金印,因此宝玉才会说:“到是丢了印平常,若丢了这个(金麒麟),我就该死了。”(未完、待续)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