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作者和批书人行踪之谜(7)


本站公告

    由此可见,尽管惜春在书中的戏份不多,但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作者在她的身上不仅寄托了自己的哀思,也寄托了自己的希望,寄托了自己的未来。如果说惜春是书的象征,那么她就是“秋爽斋”的产物,是“出家人”用十年心血修成的正果。正因为如此,这部作品“空”和“色”的特点在她的身上得到了最直接,最完美的体现。

    惜春的册页上画着这样一幅图:“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这幅画传递出来的信息是:美人即佛经,佛经即美人,也就是“色即空,空即色”。它想表达这样的意思:色空本是同一个事物,但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大相径庭,尽管“色”夺人眼球,但“空”却是最终结果。

    惜春的灯谜说: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身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佛经存在于菱歌之中,犹如佛家之“性”存在于云云众生之中一样,区别在于“迷”与“觉”之间。《六祖坛经决疑品》第三曰:

    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

    菱歌与佛经的关系,就是“性迷”和“性觉”的关系。所谓“性中自有大光明”,说的就是书中存在着一种永恒不变的“性”,这个“性”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开放的,但你能否觉悟到它并保持住它,则要取决于你个人的悟性。如果你能觉悟到它并保持住它,那么你就找到了光明,找到了希望,否则将永远在黑暗中徘徊。寻找佛性,就是寻找书的真谛;寻找光明,就是寻找历史的真相。作者通过“不听菱歌听佛经”告诫我们:菱歌即黑海,佛经是光明,从菱歌到佛经,就是从黑暗到光明。虽然“佛灯”常年与黑暗相伴,但其光明的属性却是与生俱来,永远不会泯灭。

    惜春的判词这样写道:

    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是看破红尘第一人,她的归宿是出家当尼姑,以传经讲道,普度众生为己任,走上了与僧道殊途同归的路。惜春“出家”的意义应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方面表明她与贾府彻底决裂,另一方面表明她与“假语村言”彻底决裂。与贾府决裂,体现的是善与恶,正与邪的势不两立;与“假语村言”的决裂,体现的是荒唐言与真事的势不两立。在“色”和“空”之间,惜春毅然选择了“空”,因为“空”代表本真,代表正义。“色”则恰恰相反,象征虚幻和邪恶。所以,从贾府入寺庙,即从色入空;从美人到尼姑,即从假到真。所以说,惜春身上所包含的东西,远非一个女子的命运可以涵盖,可以解释的。

    宝玉“悬崖撒手”出家当和尚的结局,实际上是通过惜春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惜春的觉醒就是宝玉的觉醒,惜春的决心就是宝玉的决心,惜春的归宿就是宝玉的归宿。惜春判词中的“缁衣顿改昔年装”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体现了这部作品从“色”到“空”的转变;第二层,体现了主人公从庙堂到江湖的转变。第一层意思的“缁衣”指和尚或道士的衣服,是遁入空门的意思;第二层意思的“缁衣”指平头百姓的衣服,是江湖野客的象征。方玉润的《诗经原始》一书对《郑风、緇衣》一文的解释说:“卿士旦朝于王,服皮弁,不服緇衣”。这就说明,緇衣是有别于朝服的服饰,代表无官无职的平头百姓。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主人公的原型本是庙堂之人,最终毅然选择了出家归隐之路,把自己变成了一位山林隐士,“秋爽斋”就是他归隐后的写照。作者为什么要出家归隐?答案就在惜春的《虚花语》曲子中: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灯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挨过?则看那、白扬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不知你看出来没有,有一股浓浓的悲凉之气,哀怨之声在曲子的字里行间飘荡、蔓延,不禁令我们想起立在“风月baojian”背后的那具“骷髅”;想起“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的诗句;想起那块“通灵宝玉”的篆体“宝”字里面刀光剑影,杀机暗伏的情形;想起贾雨村“成则王侯败则贼”的“高论”;想起元春的画册上,挂在“弓”上的那个香橼。这一系列的凶兆都说明,这个家族遭遇了一场灭顶之灾,主人公在这场灾难中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曲子所呈现的画面,除了萧瑟还是萧瑟,除了悲凉还是悲凉,根本看不到春的影子,更看不到繁华的景象。“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样的场景,让我们看到的是血雨腥风,看到的是残酷争斗,看到的是“白骨如山”。也许,正是如此残酷的现实,让主人公大彻大悟,毅然斩情出家,归隐山林,成为了一位江湖野客。

    曲子的最后一句说:“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在这一句话后面脂砚斋批道:“末句、开句、收句”。虽说这六个字不大好懂,但还是看得出它与“长生果”有关,而“长生果”应该就是主人公毅然决然出家的原因,或者说是其进行创作的动机。

    长生果又叫落花生或万寿果,它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由于其果实一定要在黑暗的环境中才能生长,所以成熟之前你根本看不到它的真相。曲子里所说的长生果有两个特点:第一,表面看到的景象和实际完全不同,非拂去上面的泥土才能见到其真相;第二,它生长在“婆娑”树上,要找到它必须先找到婆娑树。也就是说,婆娑树是它生长的土壤,没有它,“长生果”不可能开花结果。(未完、待续)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