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二、敬你一杯酒(4)


本站公告

    老队长曹慧英一句话不用说,袁伟民已经从她那张善于流露感的脸上,知道她想要叙说的一切了。是啊,这位二十七岁的老将,为自己能为中国队夺取世界冠军出一把力,感到莫大的欣慰。

    那天,中苏两队的比赛,正进行到第二局。场上比分是○比九,中国队落后。对于这场比赛,袁伟民在赛前就作过周密的分析,从实力来说,中国队赢球是不该成问题的。但中国队有史以来还没有赢过苏联队。只有输球的教训,没有赢球的经验,在队员心理上有一道阴影。果然,中国队头一局轻巧取胜之后,姑娘们心里的那道阴影在起作用了。她们总以为对方的水平没有挥出来,打得很拘谨,以致出现第二局的这个险。这种况是袁伟民最担心的,但它还是出现了。这场球,是中国队碰到的第一个硬仗。打得好坏,将影响我队的士气和整个战局的展。必须扭转这个不利的局势!他想,现在不是实力问题,而是需要有一种精神去把那道阴影赶跑。他想到了老队长曹慧英。一九七八年在莫斯科输给苏联时,她因为伤病住院,没有参加,心里没有这个怕输的“鬼”,没有这道阴影。袁伟民打了个手势要求换人。他大声地呼叫:“曹慧英!”

    听到袁指导呼叫自己的名字,曹慧英先是一愣,然后是那么高兴,这一声,真是叫到她的心坎儿里去了。袁指导啊,你太了解人了!从一九七八年,她就憋着劲想打与苏联的比赛。但球队出去莫斯科时,她正住在医院里。当医生向她宣布病时,她用一条崭新的手绢堵住自己的嘴巴,生怕承受不了而哭出声来。当医生说,她的伤病需要继续住院治疗,不能参加比赛时,她用牙齿将那条手绢撕成了三条,当众号啕大哭起来。那时袁伟民曾捎信安慰她,鼓励她:“你先好好养病治伤,为国出力的日子还长着呢!”她出院后,马上请求归队。但是医生不同意她继续打球,说搞不好会肺穿孔,后果不堪设想。但她说,哪怕打替补也心甘愿,因为世界冠军没有拿到手啊!袁伟民正是看上了这股子拼劲儿,赞成队里收下了这位老兵。他一边配合医生治疗,一边根据她的身体状况进行训练。有的观众看她练得那么苦,不禁同地说:“小曹,你多么像祥林嫂呀!”小曹一听急忙说:“同志,你可不能这么比呀!祥林嫂是旧社会逼的,我可是愿这么练的呀!”正如一位队医说的:“小曹哪里是一天一天在练,分明是一天一天在苦熬。”是的,她就是这么苦苦地熬着,非熬出个世界冠军才罢休。她常对同伴们说:“我老了,不中用了,但我要当好你们的替补。到世界比赛时,哪怕能上场替你们顶一局半局也好呀!”

    她终于盼到这个上场的机会了。一上去,就是那副“要球不要命”的泼辣劲儿,与周晓兰一道,筑起了一堵“**的城墙”,一次又一次地把苏联运动员扣杀过来的球狠狠地拦了回去。每拦死一个球,她就高兴得跳起来,使劲拍打同伴们伸向她的手掌。她给场上队员带去的,正是袁伟民所盼望的那种压倒一切的精神力量。不多长时间,这股精神力量,就把苏联队的士气给压下去了,中国队赢下了第二局。接着,乘胜追击,又以十五比零的罕见比分拿下了第三局。袁伟民虽然没有任何高兴的表示,但在内心深处却赞扬了这位老队长。此后,在打美国、日本队的关键场次时,她又多次出阵,屡建功勋。她多么感激知人善用的袁指导呀!

    俊美苗条的周晓兰和陈亚琼过来了。她们一个性格静内向,一个憨厚纯朴。她们始终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中。周晓兰的拦网特别出色,被外国记者称为攻不破的“**的城墙”。在八个强队的所有队员中,她的拦网成功率名列第二,为中国女排夺取全胜立下了丰功伟绩。但是,就在三个多月前的大学生运动会上,她也跟张蓉芳一样,挥得不理想,老拦不住人家的进攻。回北京总结时,袁指导对她是那么严厉,非让她把输给古巴的原因找出来不可,甚至连星期天也不放假,把她憋在屋里苦思冥想。现在看来,多亏这个“憋”,把她的脑子给“憋”清醒了。这次比赛时,她记取了教训。真是吃一堑长一智呀!亚琼这个侨乡姑娘,向来胆子很小,同伴们拿条竹蛇都会把她吓出眼泪来。但这次中日决赛时,她的胆子却大得惊人。在决胜的第五局,十四比十五中国队落后的千钧一之际,日本队扣过来一个狠球,眼看一球定乾坤了,陈亚琼突然奋身飞扑过去,把球垫了起来,而且垫得那么沉稳,使中国队获得了起死回生的机会。当人们赞扬她时,她心想:“你们可知道我这一招是怎么练出来的吗?”是啊,这一招得来不易啊!她长得瘦,瘦得一倒地,骨架子就撞得地板咚咚响。练滚翻救球,对亚琼来说,实在太艰苦了,一天几十次、几百次倒地,大腿两侧的皮肉都磨烂了,鲜血直流。同伴们很同她,担心她有朝一日会把那副骨头架子给摔散了。袁伟民却半开玩笑地对亚琼说:“摔散了,我给你捡起来,重新拼凑好,你还可以再练。”不是平日里那千百次、上万次的痛苦摔练,怎么会练就比赛中的这个人人夸赞的高招呢?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