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一、中国姑娘(6)


本站公告

    当然,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种“极限训练”并不一定符合科学,也许是不足取的。***但那一代中国姑娘的精神和毅力,却是十分可贵,值得赞美的。

    正当中国姑娘们不惜一切代价,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征途中前进的时候,中国大地上刮起了一阵大动乱的狂飙,把一切美好的理想变成了泡影。

    阙永伍回到北京,独自坐在那间寒冷的北屋里。她看不见熟悉的排球,见不着朝夕相处的队员,面前的桌子上,只有供她写揭、检查用的一叠厚厚的白纸和一支陈旧的钢笔。她的痛苦达到了极点。当运动员时,她练得那么苦,连男运动员的鱼跃救球她都练会了。当教练之后,她一心扑在事业上,一次次地牺牲了自己的爱。如今,青春开始消失,鱼尾纹已经爬上她的眼角……她何罪之有?

    女排姑娘们面对着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也百思不得其解!为祖国争光,这不是运动员崇高的神圣的职责吗?怎么变成“为修正主义涂脂抹粉”了呢?不过,她们的理想的心火,并没有熄灭。她们盼望这场暴风雨赶快过去。到那时,阙指导还带她们远渡重洋去出征。因此,在那些内战烽火连天的日子里,姑娘们每天依然聚集到一起练球。不久,阙永伍的行动也自由了,又来训练场指导姑娘们训练。而且照样那么顶真,那么严格。有的队员关切地问她:“指导,人家不是正批你‘女法西斯’,骂你‘鬼猴’吗?”阙永伍回答说:“批归批,只要你们需要我,我就来指导。”

    谁知,她们对形势估计错误了。这场暴风雨一直持续整整十年。她们失望了,开始恋爱,结婚,生儿育女。阙永伍也在三十六岁那年,与一直默默等待着她的老陈完成了终身大事。从此,一代排球明星,在中国和世界球坛上,销声匿迹了。

    等到这场“史无前例”的暴风雨过去,祖国大地春暖花开的时候,人们现,我们的祖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体育成绩大倒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拉开那么远了。老一代的国家队员们,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像董天姝等一些老队员,还站了最后一班岗,带着年轻的新队员,拼了一阵老命。但希望只能寄托在年轻一代中国姑娘的身上了……

    整个午睡,阙永伍就这么海阔天空地回想往事。下午是准备会,研究如何打晚上的比赛。她不想责备姑娘们,而想赞扬她们。因为,她看到,老一代中国运动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已经在年轻一代中国姑娘身上得到延续。而这,正是中国女排重新崛起的希望所在。埋藏在她心底的希望之火,被姑娘们重新点起来了!在准备会上,姑娘们没有听到领队的一句指责,有的只是满腔热的激励!

    晚上的比赛,是那么激烈!运动员刚出场,比赛还没有开始,观众台上的加油战已经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南朝鲜的侨民们举起一把把锃亮的小铜号,鼓着腮帮拼命吹;举起一副副呱嗒板,噼噼啪啪使劲打;而我们的侨胞们,则用猛烈的掌声,为自己祖国的姑娘们加油助威。场上杂乱的声响,震耳欲聋,连站在对面说话都听不清。

    谁见了这种场面不紧张啊!中国姑娘们的心激烈地跳动着。

    韩晓华生怕同伴们沉不住气,双手合成喇叭,大声说:“别忘了昨晚上说的。冷静,一板一眼打!”

    周晓兰望望观众台,大声补充了一句:“台上闹翻天,当作没那么回事。”

    比赛开局,中国姑娘就以十三比十五相近的比分失利。

    小号声,呱嗒板声,呼喊声,响成一片。

    晓兰紧紧握着拳头,附在女伴的耳边说:“重新开始!还有四局,不要泄气!”

    以下的比赛,真是打得难解难分。中国姑娘以十七比十五相近的比分直下三局。

    三比一,中国女排终于胜利了!

    欢乐的、激动的泪水奔涌而出。中国姑娘们哭了,真的痛痛快快地哭了。六个主力,哭着抱成一团。泪水擦去了,又流淌出来。擦不干,抹不净呀!干脆任它流吧!六位主力姑娘,又紧紧地和领队、指导抱成一团。替补队员也蜂拥而上,使劲用手掐她们,掐得生疼生疼的。她们高兴得忘乎一切了。后来,别的姑娘都不哭了,周晓兰还在不住地掉泪。同伴们关切地问她:“你怎么啦?晓兰!”晓兰边哭边说:“在香港,我不是没有哭吗?现在我是在掉上半年的眼泪呢!”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