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求职大军”催生了一批新型产业(1)


本站公告

    每年都会有几百万的毕业生涌向社会以求谋得一职,虽说找工作难,但求职大军却也红火了不少人。***各方人马抓得先机,在求职大潮中甚是得意。

    培训机构,这其中包括求职培训机构、技能培训机构。公司企业对技能型人才更感兴趣,好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瞅准了这个时机,大肆宣扬以吸引众多毕业生回笼接受“再教育”,且不说其对毕业生就业效果如何,主办方绝对是赚了个喜笑颜开。刚出校的学生在职场礼仪,面试技巧很生疏,也需要培训,商机又来了。毕业于某普通高校的小孙有幸进入了公务员的面试,忍痛花600元报了个面试突击班,拿她的话说“好多人都报了培训班,(自己报了班)图个心理安慰也好。”

    出版业及书籍作者。各职场成功人士,资深专家献身说教,争相出书,“宝典、红宝书”纷纷出炉,各种怪谈奇遇让读者为之澎湃。翻开里面的内容看看,“撞车”者,观点相悖者还不少,但经验之谈不能不看,青涩的毕业生对此类书籍甚是膜拜,于是出版社和作家也火了。

    为招聘者和应聘者提供场地、空间的机构和个人。先说招聘会,举办方要么向招聘单位收取摊位费,要么向应聘者兜售门票,总有一方要买单,为求得工作,为招到人才,只有交钱。另外就是网站了,免费注册,还有详尽的服务,使求职者和招聘者都很满意。庞大的点击量吸引众多的广告客户寻上门来,这生意也就来了。

    招聘单位。一场场的招聘会,拿着华丽夺目的宣传海报从不落下,招聘人员激地向有意求职者讲着自家的展史,求职者倒是热心满满,却是落花有意,流水无;网上的招聘广告也一直挂着,投去的简历却是石沉大海,为什么?公司那是在做免费的宣传广告,微小的投入,换来得极大的注意力,这招聘活动做的,值!

    骗子团伙。这是一个见不得光的群体,但在这也得说说。摸准了众毕业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骗子们也是大显身手,骗招骗术出尽。典型案例就是打来电话,给你一个所谓的“面试”序号,要求你于哪天回拨电话进行电话面试。信以为真者电话费高速上扬。这只是小损失,很多人被骗到身无分,更有甚者被骗到传销团伙不得脱身。

    细细想来,庞大的求职队伍不仅仅是火了上述几个领域。为参加招聘会征战南北,支持了交通业,其间的食宿又展了餐饮业;参加面试一身得体的行头火了服装业;低薪、零工资就业推动了小企业的展等等。虽没就业,也已经开始推动社会。

    个体工商户成为弱势群体的真实原因

    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是多少令人羡慕的一个群体,他们腰上别着时髦的挎包,喊着“明经商”、“礼貌服务”的口号,满脸笑容地数着大把大把的人民币。他们先尝到了改革开放的甜头,他们曾经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最生动的因子,是最富创造性、自主性的群体,他们甚至一度成为市场经济蓬勃展的象征。然而,时过境迁,我国的市场经济展依然迅速,个体户这个词却已经很少被人们提起,他们的风光也早已成为过去。

    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1999年,我国个体工商户为3160万户,而截至2006年6月,这个数字变成了2505。7万,减少了约65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87万户。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蓬勃展到今天的日渐式微,究竟什么原因让个体户变成了弱势群体呢?

    80年代的风光与现状

    近日一家主流网站布了一组名为“看看八十年代中国的个体户们”的照片,重温个体户当年的风光。照片上,有街边卖衣服的小摊,挂着“明经商”、“礼貌服务”的白底红字招牌;有留着刚兴起的“青年头”的小伙子,腰上别着时髦的挎包,当街支起“缝纫机”,为排队等候的顾客缝补衣服;还有沾满污垢的灰白色铁炉,上面架一个热气腾腾的铝盆,里面盛着茶叶蛋。在个体经济达的上世纪80年代初,这样的一台缝纫机或一架炭炉一度十分普遍,它们当时甚至象征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希望。然而在改革开放将近30年的今天,这样的景象也只能在电影或者老照片中看到了。现实中,个体户们的生活又是怎样呢?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