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国电视剧为什么看不到希望?(7)


本站公告

    据说该剧的制作方也承认,“剧中50%以上的内容都是虚构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对该剧是否为“历史正剧”或是否符合“历史实”,他们认为没有讨论的必要。难道在他们眼里,“电视剧”就是编造谎、制造幻象的艺术?难道导演和编剧的想象是不受限制的?难道“电视剧”就能够不着边际的虚构?所以他们理解的是,既然是虚构,那么这些虚构出来的事象体系,是不能用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尺度来衡量的。但在殷谦看来,别说这是一部记录历史和反映历史的电视剧,就是任何电视剧也不能过分地虚构,虚构不等于虚假,最起码要经得起推敲。可以理解,为什么会有“慕一宽”和安康公主的那段凄婉的爱故事,为什么会有李恪和“阿史那云”的那段缠绵的爱故事,《贞观长歌》中的这些虚构并不是目的,而只不过是为了渲染剧的一种手段而已。但是殷谦认为,虚构是为了追求更高意义上的真实,而不是通过虚构让历史故事变得虚假,尤其是这种以篡改历史来到达增加电视剧耐看性的目的,实在令人痛心。

    艺术依赖强制而生存,但却因为自由而死亡,如果艺术不强制自己,就会沉溺于胡乱语。吴子牛忽略了或者根本就不知道,电视剧中的真实同其他艺术样式中的真实一样是一个复数形式的概念,呈现出复杂的生成方式和价值样态,不管它多么复杂,不管它有多么繁琐,令人信服和让人乐意接受的是电视剧中真实的真正内涵,真实性应该是电视剧艺术应该追求的具有要意义的目标,不管你这个导演有多么高明,你也不可能用种种理由说服观众去欣赏并接受一部虚假的电视剧。

    在殷谦看来,《贞观长歌》是一部“非历史正剧”,而“非历史正剧”是一个在宽泛的意义上可以与“历史正剧”对举的概念。这并不是说,“非历史正剧”的《贞观长歌》就是一部粗糙低劣的失败之作,而我是说它在精神境界、价值观念和认知的敏锐度、思想的深邃程度以及精神的健全程度诸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不能像真正的“历史正剧”那样,成为后来的历史正剧赖以展开的可靠的基础或成为人们据以展开批评的尺度和标准。为了剧的需要,为了艺术上的渲染,适度的穿插一些故事节也很有必要,但是这并不是说他就能改写历史,而是适度地“改写”历史人物生活中的故事,就算“改写”历史人物生活中的故事,也不能反其道而行之的走极端,更不是简单的反叛和否定;导演在拍一部历史电视剧的时候,必须在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对社会的批判力度和反思深度、对道德规范和精神秩序的重建等等方面,显示出比原本的历史更高的境界和更大的活力以及更新的拓展,它的态度不能是嬉皮士式的任性和胡闹,而是作为领航员的导演的认真和负责;然而很多时候,导演在拍历史电视剧中虽然不乏新鲜和特别之处,有一种让观众觉得陌生和新奇的心理内容和感方式,他们对历史的“改写”虽然显得“新”,但他们却放纵了自己的想象和感觉,忽视了真正的历史和历史人物。

    如果仅仅是从“娱乐”的角度来欣赏这部电视剧,那真的是无话可说,不就看个热闹吗?又何必较真?观众已经很少甚至忌讳用“真实性”的尺度来衡量一部电视剧。这话可不能这么说,毕竟《贞观长歌》是以电视艺术的形式来反映历史的,它对人们对历史的了解有着更直接更直观的作用,这是《贞观长歌》,而不是“《戏说贞观长歌》”,如果我们不尊重历史,只图给观众一种视觉上的享受,那么真正的历史剧就会因艺术价值的丧失殆尽而变得拙劣,因而会破坏人们对真实历史的感受能力。

    2007年2月9日于北京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