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第三章柯尔克孜族的精神文化(73)


本站公告

    柯尔克孜族相信祖先灵魂不死的观念,祖先的灵魂佑助后代完成使命的节在英雄史诗《玛纳斯》中有很多具体而生动的反映。***史诗中如果马纳斯的后代遇到困难,身处险境时,只要向玛纳斯的灵魂祈祷,玛纳斯的灵魂就会前来襄助。比如玛纳斯之子赛麦台与独眼巨人玛德阔勒决一死战的关键时刻,赛麦台祈求父王玛纳斯的灵魂保佑他获胜。当他祈祷完,奇迹出现,只见玛纳斯骑着阿克库拉神骏威武地向他走来,玛纳斯的身后是骑着黄花马的阿勒曼别特及骑着青公山羊骏马的英雄楚瓦克。三位英雄从赛麦台面前一闪即逝,赛麦台顿时浑身充满力量,用矛尖把身体庞大的独眼巨人挑起来,摔得粉身碎骨。55这种场面在史诗的八部故事中都能够找到,而且成了史诗演唱者们反复使用的母题。这种对于祖先灵魂的崇拜,不仅反映在史诗本当中,而且还反映在史诗歌手学唱史诗的实践当中。在调查中,我们不止一次地从玛纳斯奇本人或者从听众口中听到玛纳斯奇在不自觉的状态下被迫领受“神灵梦授”,日后成为玛纳斯奇的况,而且这种“神灵梦授”的观念在越是早期受到采访的玛纳斯奇身上得到更深刻的体现玛纳斯奇们的“神灵梦授”现象与萨满接受神的启悟而成为萨满的过程有着相同的背景和惊人的相似之处。显而易见,这是柯尔克孜族传统的原始萨满化观念在玛纳斯奇这一特殊群体中的遗留。进入玛纳斯奇梦境的那些史诗中的半人半神的英雄人物或者象白胡子圣人那样的超自然神灵都是柯尔克孜族从古至今延续的灵魂崇拜观念的产物。他们不仅启未来的玛纳斯奇学唱《玛纳斯》史诗,而且始终成为玛纳斯奇职业生涯不断走向辉煌的心灵领护者。歌手们在演唱史诗时要很自觉地先向神灵祈祷,请求他们保佑自己完成神圣使命。比如居素普·玛玛依一开口就以“哎…依,我诵唱英雄玛纳斯,愿他的灵魂保佑我,让我唱得动听而真挚。”的诗行开篇56,呼唤英雄的灵魂,祈求神灵的保佑。史诗中的英雄人物都是半人半神的形象。玛纳斯奇们在梦中领受启悟的“神灵”都是史诗中最英勇顽强的英雄玛纳斯,或者是具有特殊本领和精通巫术的人物额尔奇吾勒、阿勒曼别特,或者是具有未卜先知本领的女主人公、英雄玛纳斯的妻子卡妮凯,或者是来自神界的神秘的白胡子圣人那样拥有超凡神力的人物。无论是史诗英雄人物也好,神秘的白胡子圣人也罢,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萨满化特性都足以让我们把玛纳斯奇的“神灵梦授”同萨满的神启梦境联系在一起。57

    这种杀生祭祖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在当代柯尔克孜族生活中,人死后不仅要用伊斯兰教的教义进行丧葬活动,而且还要在不同的时间段中,一般都要在3日、7日、40日和一周年之时举办宗教祭典悼念活动,被称为“纳兹尔”。每一个“纳兹尔”举办之际都要杀牲,宰杀牛羊马等牲畜,准备丰盛的食物招待客人,安慰和取悦亡灵。在柯尔克孜族中有“如果不能让死者满意,活人也不会得到安宁。”的谚语。人们认为祖先死后,其灵魂依然掌管着后人的安乐,在必要的条件下还会重返人间。上述谚语便真实地反映了柯尔克孜人对亡灵祭祀的意义和对祖先的崇拜和虔敬。根据乔坎·瓦立汉诺夫的记载:人们认为,人死40天或最少4天之内,死者的灵魂会每天返回到自己生前的住处探望观察自己的后代的行为,因此,人们每天晚上都要在房内点上油灯,不让它熄灭。每天傍晚还要在点灯之前,掀开毡房的门帘,并在一个碗里盛满马奶放在门边的白色毡子上,准备迎接死者的灵魂的来临。58

    柯尔克孜族相信祖先的灵魂在特定的时间显灵,回到人间保护自己的后代。在《玛纳斯》史诗以及其他民间学作品中均有生动的表现。英雄玛纳斯在其后代遇到危险,向他祈求保护时,都会显灵,帮助其后代渡过难关。

    萨满教:

    柯尔克孜族的祖先也以黠戛斯之名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关于黠戛斯汗国的建立以及政治经济化方面的况我们在上中已经有所论述,在这里只谈一谈它的宗教信仰。对于黠戛斯人的宗教问题,《新唐书·黠戛斯传》记载,黠戛斯人“祠神唯主水草,祭天时,呼巫为甘”。从这一描述中我们至少能够了解一下三点,即将水草作为崇拜的对象,祭天,呼巫为甘。这已经清楚地表明,当时的柯尔克孜族人已经完全信仰了萨满教最古老的自然崇拜形式。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