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岳飞的作战特点,也是他与同时代的所有战将都不同的地方。
岳飞在战场上矫娆变幻、动静无常。在别的将领总是在一城一地中牵扯纠缠不清的时候,他在广阔战区内随心所欲,纵横驰骋。
每攻必克,每动必果。这样的能力不仅让敌方惊慌失措,就连南宋朝廷内部的某些人都觉得有些别扭,因为他们觉得岳飞不够堂而皇之,有些胜之不武。
因此,右仆射张浚对韩的评价是“忠勇”,而给岳飞的评价是—“沉鸷”。
什么是“沉鸷”?
沉者,就是沉默寡言、高深莫测;鸷者,最凶悍的猛禽,如鹰、雕、隼之类。用以形容人,那是厉害到了极点。
在历史上,除了岳飞外,还被形容为“沉鸷”的还有另外两人:一个是唐朝的李光弼,《新唐书?李光弼传》中赞曰:“李光弼 生戎虏之绪,沉鷙有守;而另外一个是明朝的常遇春,《明史 常遇春传》中记载道:“遇春沉鸷果敢,善抚士卒,摧锋陷阵,未尝败北。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
......
岳家军进入中原地区之后,打得就更欢了。
这一次出彩的是王贵所统领的中军,而先锋官就是杀神杨再兴。
杨再兴以雷霆万钧之攻势,先是攻下顺州,杀光了驻守在当地的伪齐士兵,然后毫不犹豫冲向了下一个目标---洛阳所属的长水县。
直到这个时候。伪齐方面才终于反应过来。
伪齐方面派出一个姓孙的都统制和一个叫满在的统制,带领着上万名从汴京抽调过来的精锐士兵,前来应战。
这样的阵容,是杨再兴兵力的两倍还多。
不过对于岳家军而言。兵力数量的多寡从来不是胜负的关键。
杨再兴再一次发挥出他那强横无敌的冲击力。这一战很快就打完了。
结果是,那位姓孙的都统制被他腰斩。连带五百多名伪齐士兵一同被歼灭;而那位叫满在的统制官识时务,早早就下马投降,反而留得一条性命;而其余的伪齐士兵则四处溃散而去。
杀得性起的杨再兴不愿在当地多做停留,仅仅休息了一晚。便继续向着西京洛阳挺进,第二天到达长水县边界处的张洪涧。在这儿他遇到了伪齐在顺州界内的最高长官,安抚使张宣赞。
这个张宣赞也是个妙人,虽然被上头强迫着前来迎战,却也不敢上前,而是躲在了张洪涧的另外一边。
张洪涧是条挺宽的河,张宣赞以为一河之隔便能确保自己安全。竟与杨再兴隔河对骂了起来。
杨再兴是急性子人,最受不了别人的挑逗,于是冒着箭雨,渡河冲上对岸。把张宣赞一枪挑下马,把伪齐的两千多人马冲散,之后一路穷追,一定要把这帮口贱的小兔崽子们杀光方休。
只不过,杨再兴追到晚上二更天左右,突然又改变了主意---他决定不追了,这次就放过这帮小贱人吧!
莫非是杨再兴突然顿悟,大发慈悲?
当然不是。
实际的原因是,杨再兴发现了伪齐的一个御马监,里面有一万多匹战马。
杨再兴和他的手下全都乐疯了。
有了这些谁还去追什么卖国贼,抢,都抢过来。
抢的是如此激烈,乃至于和战马堆在一起的一万多石粮食都没法带走,全部分给了当地的贫苦百姓。
.....................
岳家军的捷报在八月末时传到江南宋廷,张浚喜出望外,他等的就是这个。如果没有重大战果,他没法实施接下来的设想。
张浚上报赵构,请求宋廷借此战机,集结各路大将集体渡江,收复河南地。为此,他敦请皇帝把行在前提至建康,濒临大江,以此鼓舞士气,显决战之心。
高宗皇帝同意了,准备在九月初一日时动身。
出杭州之前,皇帝与众大臣去天竺寺进香祈福。而出得寺门的时候,正好是岳家军的又一份捷报送到。
高宗皇帝把捷报看完,反应是冷眼一双,对身边的大臣说道:
“岳飞的捷报,极有可能有夸大战绩的情况。你们要写信给他的幕僚,认真核实战事的结果。朕不是舍不得给岳飞加官进爵,不是舍不得给岳家军赏赐,而是因为朕要论功行赏,讲求实际。”
高宗皇帝居然对捷报产生怀疑。
不过想想当时的环境,也难怪高宗皇帝会有这样的反应。
自从金兵南侵以来,宋军胜少负多。虽然踏入绍兴年间之后,情况大为改变,宋军对上金齐联军已经逐渐占有优势。
但如今岳家军在伪齐的腹地纵横驰骋、大杀四方、捷报频传,在南宋的历史上还从来未曾有过。
有时候人饿久了,就不敢相信自己能有吃饱的一天。
......
见皇帝有所怀疑,多位大臣提出辩解,包括了左丞相赵鼎和右丞相张浚。而他们的意见大同小异议,其中又以李纲的说法最为精辟。
李纲说道:“岳飞措置甚大。如今建此大功,绝对没有虚假之处。如今和太行山一带的山寨首领紧密联系,共同对付金国、伪齐。自从梁兴等众人归命以来,岳飞的意志就已十分坚决,着手北伐中原的事……”
李纲的奏告长篇大论,其实就两个意思:一是岳家军在战场上打得好;二是岳飞在河南有大量的盟军帮忙。
河南是岳飞的家乡,尤其是相州一带,他早就把间谍工作做到了细致入微的程度。大的方面,太行山一带的义军早已结盟;小的细节上,征战区域内的关隘、渡口上的车夫舵手等人,食宿店铺里的杂役,都有岳家军的内应,云云。
赵鼎与张浚左右两位宰相虽然都是中兴名臣,都得到高宗皇帝的信任和重视,但这两位宰相的意见却经常不合。
赵鼎做事比较保守,以确保皇帝的安全为第一位,而张浚比较激进,总想着尽快北伐,甚至让皇帝贴近前线,以鼓励士气。
而这一次,赵鼎和张浚都异口同声挺岳飞,高宗皇帝疑虑全无,对这份本来就真实的捷报深信不疑。下旨对岳飞大加赞赏:
《复商、虢二州及伪镇汝军抚问诏》中记载道:“...有如卿者,抑又过之:长驱将入于三川,震响傍惊于五路。握兵之要,坐图累捷之功;夺人之心,已慑群凶之气。精忠若此,嘉叹不忘。故兹抚问,想宜各悉。”
这个时候的高宗皇帝,对岳飞是多么的推崇备至。
......
对于岳家军的步步进逼,刘豫决定“以其人之道,反治其身。”避开岳家军的主力,趁襄阳防务空虚,让外号“五大王”的刘复绕道何家寨,攻打唐州,截断岳家军的后路。
刘豫认为,自己这一次避实就虚,一定会让岳飞左支右绌,叫苦不迭。
可是,他做梦都没有想到,刘复才刚刚到达何家寨,就被岳家军踹了大营。
这次出来砸场子的是岳家军中踏白军的统制董先。
当初建炎二年,高宗皇帝南渡迁临安,向天下颁发诏书:“能抗拒金兵,保护寝陵者给予官职。”
伊阳人翟兴与弟弟翟进响应高宗皇帝的号召,在凤牛山揭杆起义,成为金人占领区中的最大的一支抗金的力量。
凤牛山的队伍越来越大,翟兴也被高宗皇帝封为孟州、汝州、唐州的镇抚使见河南知府,而董先就是翟兴手下最得力的将领。
后来翟兴被刘豫派人暗杀身死,而董先几经辗转,与襄阳镇抚使李横一道,被编在岳飞的帐下,屡立战功。
岳飞之前就已经料到刘豫会狗急跳墙、反咬一口,便事先安排最熟悉此处地形的董先调到唐州,在何家寨四十里外的地方依山结阵,等候敌人。
刘复的这一战输得非常冤屈。
才刚到何家寨的第一天,营寨才刚刚搭建起来,还有很多的事项没有安排好,当晚就遭到了董先的劫营。
虽然是敌众我寡,但岳家军将士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把刘复的部队打得溃不成形,焚其营而尽得其粮。
这还不止,董先指挥部下一鼓作气,连夜攻破了平县,夺马千余匹,降士卒三千余。天明后,在北阳驻扎停歇。
在各种的史料当中,凡是涉及到岳家军的这段历史,都会不约而同提到一点:岳家军每仗必赢,而且战后都要极尽所能地抢夺敌军的粮食。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很简单,岳家军严重缺乏粮食。
当初岳飞在朝廷的催促之下,只带了十天的军粮就出发北上了。
虽然在卢氏县中缴获十五万石粮食,解决了眉之急。但岳家军有十万人马,而且岳家军中骑兵的比例非常高,是南宋各个集团军中之最,对粮草的需要就更大了。
可是,朝廷对于岳家军的粮草供应一直跟不上,逼得岳家军又多了一项任务---抢敌军的粮草以补给自己。
。
ps:
谢谢zhuxyhh01大大、0拈香一朵0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支持。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