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大逃亡


本站公告

    天宝十五载六月十三日,拂晓前最黑暗的那段时间。天空繁星点点,夜露像霏霏细雨一样飘洒着。

    通光殿里,皇上做了离京前的最后安排,此时,他的左边,站着身穿戎衣的骠骑大将军高力士,右边,站着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身后,是太子和宰相。

    皇上转回身看了一眼,很凄凉地叹了口气,然后缓缓地往外走去。高力士、陈玄礼、杨国忠紧紧跟随。太子送到了殿门口,又退了回去。这次离京,太子自己请求为后队,以策皇上的安全。

    杨玉环已经提前上了车,焦急地等待着皇上。同时,她还关注着散住在大明宫和太极宫的嫔妃,希望她们及早过来。

    鹦鹉雪里红仿佛意识到局势的危机,一反平时骄傲跋扈的状态,悄无声息地蜷缩在杨玉环的怀里。

    皇上终于过来了,他默默地上了车,坐在贵妃的身边。

    当车队人马在朦胧的晨曦中缓缓启动的时候,杨玉环眼含着泪花,回头张望了一眼她熟悉的地方,一种苍凉的感觉油然而生。她在心中默默地说:长安,别了!大唐朝,别了!皇上,别了!

    车队人马很有秩序地前行了一会儿,天色已经大亮。高力士在车外低声奏道:“皇上,前锋已经过了便桥,大队人马出了京城,太子的队伍,恐怕现在也应该出发了,一切都在预定的计划内。”

    皇上回头遥望长安城,脸色灰白,老泪纵横。他忽然说道:“玉环,你从一千多年之后过来,来投奔与朕。但是,由于朕的失误,导致我的玉环跟着朕颠簸流离,朕心中实在不忍。”说到这里,皇上居然呜咽起来。

    这么多年了,杨玉环见过皇上大笑,见过皇上忧思,也见过皇上发怒,但是,唯独没见过皇上哭泣。她原来以为,当了皇上的人,就失去了哭的功能。今天见皇上像个孩子一样呜咽,心中震撼了。她挨在皇上身上,帮他擦去了眼泪,但是,自己却在流泪。

    她问道:“皇上,前去的道路,可有一处地方,名叫马嵬坡吗?”

    皇上点了点头:“是啊,是啊!”

    杨玉环忽然问道:“皇上,咱们能否绕过马嵬坡?”

    皇上想了想,摇了摇头说:“恐怕不行。由长安到四川,马嵬坡驿站是主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难道……没有别的道路,我们可以绕过那个地方吗?”杨玉环依然抱着一丝希望。

    李隆基说:“入蜀的道路,我也不是很熟悉。”说到这里,皇上朝外边喊道:“力士,力士!”

    高力士马上在车外回应:“皇上,老臣在。”

    皇上问道:“我们前去蜀州,能不能避开马嵬坡?”

    高力士说:“皇上,马嵬坡是重要驿站,我们行进到马嵬坡,这么多人,要在那里补充给养。绕开马嵬坡,这么多人就没处吃饭了。我们这次幸蜀,只带了钱财、细软贵重物品。由于粮食笨重,所以没有携带。一路行走,按计划全部要在沿途驿站吃饭休息。另外,皇上,虽然有绕过马嵬坡的崎岖山路,但是只可以艰难步行,车马是没法通过的。而我们此次幸蜀,车队很庞大,改路而行,就势必将车子全部遗弃。”

    李隆基无可奈何地看了一眼杨玉环。

    杨玉环绝望了。她想,看来改道是完全不可能了。这么庞大的车队,原也无法经过那些崎岖的山路。

    皇上问道:“爱妃,为什么对马嵬坡如此忌讳?”

    杨玉环只好说:“其实也没什么。只是马嵬坡中的那个‘嵬’字,山下面有个鬼,让妾身心中不安……”

    李隆基搂紧杨玉环,说道:“别怕,朕会保护你的。”

    杨玉环点了点头,心中却暗想:皇上啊,只怕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你保护不了我了……

    到达渭水时,天色已经大亮,车队过了渭水桥,队伍的秩序就有些混乱了。不断有逃难的百姓夹杂在宫廷队伍中。兵士们在驱赶逃难百姓的时候,不时地会发生一些纠纷。

    在队伍刚一出发的时候,高力士曾派出五人的监察小组,让他们提前赶赴前面的驿站,督促驻守驿站的官员迎接皇上,准备幸蜀队伍的早饭。

    可等到皇上的庞大车队来到这个驿站的时候,迎接他们的,就只有今天凌晨刚刚派出去的五位监察人员。他们说:驿站的人员已经逃亡了。

    皇上叹了一口气,吩咐人马饿着肚子继续前行。幸亏再走几十里路,就到咸阳驿站了。

    高力士吩咐内侍洛卿,带领七个人,骑快马提前一步赶赴咸阳驿站,准备迎接皇上,同时打理膳食。

    等车水马龙的队伍赶到咸阳,却发现,不但咸阳县令以及官吏已经逃往,而且,连刚刚派过去的洛卿一行人马,也都逃得无影无踪了。

    皇上听到这个消息,气得火冒三丈。然而,他又无可奈何。逃亡中的皇上,第一次尝到了无能为力的感觉。最后,他自嘲地摇了摇头,说道:“唉,到望春宫再说吧,再饿一饿肚子吧。”

    这一次,皇上没有让高力士安排先遣人员,他怕先遣人员的光顾,或许会加速望春宫的人员逃跑。

    挨到了望春宫,已经是中午时分了,大家饿得饥肠辘辘。还好,望春宫虽然也发生了大面积的逃亡,却依然有几名老内侍在。皇上下令在望春宫休息,同时派人前去民间协调,购买食物。

    兵士们平时有野炊的习惯,因此都自带着食具。可那些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族们,逃难的时候只知道带上金银财宝。他们哪里知道,有时候,金银财宝是不能果腹的。皇上看到一班花枝招展的嫔妃们,以及他的皇子皇孙们聚集在望春宫院子里,用手抓着粗粝的食物往嘴里塞的时候,心中难过到了极点。他自责。因为自己的错误,导致社稷倾覆,这么多人跟着他颠簸流离。这时候他悟出一个道理:平民百姓的错误决断,影响的是个人和自己的家庭。而一个官吏,他的错误决断,影响的是一群人的生活。一个君王的错误决断,影响的是一个国家的人民。所以,官越大,就越不能犯错误。或者,官越大,就越应该多多与闻一下别人的见解。

    皇上和高力士、杨国忠站在望春宫楼顶上,远远看去,逃难的人群密密麻麻。他问道:“我们支队伍,有多少人?”

    杨国忠默默计算了一下,回奏道:“皇上,除了士兵之外,皇亲国戚,部分嫔妃,再加上宫女内侍,总有五千人上下。”

    皇上听了杨国忠的报告,心情沉重地点了点头。然而,更让他心情沉重的,是太子的队伍一直和皇上的队伍保持十几里地的距离。按理说,他们应该跟上来的。看现在的情形,太子是有意与皇上的队伍保持距离。

    皇上和高力士、杨国忠商量,今晚在金城住宿。

    为了保险起见,高力士派了他的副手,内侍监袁思艺带着八名内侍,骑快马抢先一步去金城安排。袁思艺在内侍中,除了高力士,他权势最大,官居三品。平常,这人干事也比较扎实。高力士想,这一次,应该不会再出现什么纰漏了。

    在队伍行进的过程中,后方传来消息,他们说:长安城一片混乱。宫内,处于混乱的中心。

    皇上在临走的前几天,已经安排好了宫内的一切事宜,并且留下了足够数量的侍卫和战士。然而,据传来的消息说,宫内内侍和宫女逃跑,殿前士兵不但不保卫皇城,而且还参入了抢劫的队伍。官府的监狱大门敞开,守监的官兵被杀的被杀,逃跑的逃跑。地方无赖,再加上从狱中逃出来的犯人,居然跑到宫内抢劫杀人甚至奸污没来得及跟皇上出走的嫔妃、宫女和女官。

    皇上听了报告,仰天长叹,泪水从腮边落了下来。

    队伍死气沉沉地前行着,太阳于不经意间跌落在西山顶上,如血的夕阳将队伍中的每一个人染得通红,把长长的阴影拖在身后,徐徐地跟着人们一起往前行进。不知道为什么,高力士看到这种境况,总觉得有些怪异。

    太阳完全落山了,天色渐渐黑了下来。队伍中,有火把逐渐亮了起来。稀稀拉拉的火把,在高力士看起来,倒像是点点鬼火,漂移不定。

    终于到达了金城,这时候,已是将近半夜时分了,人乏马倦,都希望找个地方饱吃一顿,然后睡个安生觉。可就在这时候,一个很不好的状况出现了:

    金城驿站,所有的官员全部逃光,连特遣的三品大员袁思艺和他带领的八名内侍,也都逃得无影无踪了。

    皇上闻听这个消息,一口气没上来,昏厥了过去。

    这已经是皇上第二次忽然间昏厥了。前一次,皇上正在飞霜殿用膳,听到潼关失陷的时候,忽然间昏厥了。杨玉环对于皇上连续两次的忽然昏厥非常担心。尽管她知道自己将很快与这个老人诀别,但是,在这种时刻,她还是最焦急的人。她一边轻声地的呼唤着皇上,一边在皇上的人中上掐着。

    过了一会儿,太医过来了。太医跪在皇上面前,试了试皇上的脉搏,点了一种药草,在皇上鼻子前灼烤。不一会儿,皇上悠悠地醒了过来。他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声嘶力竭地喊道:“我会死在路上!”

    杨玉环安慰道:“陛下,你千万不要焦急,等我们到了蜀州,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玉环!”皇上顾不得眼前有许多人在场,他回抱着杨玉环,像个受了委屈的小孩子一样,呜咽起来。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