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山雨欲来风满楼


本站公告

    杨国忠还在为安禄山的事情而焦虑。前些日子,他忽然想了一个自以为完美的方案。他奏请皇上,调安禄山入朝为相。杨国忠说:“只要他入朝,那就等于剥离了他的兵权。皇上可以将他统帅的三镇兵马交给三个人统领。那时候,安禄山就没有威胁了。”

    皇上采纳了杨国忠的建议,于是,派使臣召他入朝。半个月后使臣回奏,安禄山以边关军情严峻为由,不返朝。

    皇上这才感到问题的严重了。

    今年皇上骊山之行前夕,又派使臣邀请安禄山来骊山华清池。昨天,使臣回来说,安禄山依旧以军情重大为由,不尊诏命。

    皇上这些天情绪一直不好,为安禄山的事情伤神。审时度势,杨玉环自然不会拿谢阿蛮的事情烦扰他。

    皇上虽然人在骊山,但是,长安行宫中正发生着许多事件。这一切,都是皇上的旨意,杨国忠具体执行。

    受贿于安禄山的辅璆琳被秘密处死。京兆尹和金吾将军逮捕了许多人,这些人都是和安禄山的儿子安中庆有关的。至于安中庆,现在还没有抓他,但是,他已经被严密监视起来了,行动也不自由了。与此同时,还在宫内查出四名内侍,都是勾结辅璆琳,答应为安禄山效力的。

    这些消息悄悄地由长安行宫传到骊山,杨玉环感到了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十六日,消息传到骊山,安禄山反了!

    安禄山十一月十日,号称率兵二十万人,在范阳举兵造反。他的部队,以胡人为主体,富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杨玉环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情沮丧到了极点。看来,一切都是那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安禄山的造反,在杨玉环的意料之内。去年的乞巧节,她跟皇上把一切都说明白了,希望皇上能采取措施。而皇上,并非麻木不仁,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毫无用途。安禄山的造反,如期出现了。

    杨玉环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停留的时间不会很长了。但是,她顾不得伤心了。朝中上下,为了安禄山的造反,打破了以往的生活节奏。杨玉环身处在这种氛围中,不得不强打精神,与大家一起为之奔忙,为之焦虑。

    但是,闲暇的时候,她会一个人悄悄地流泪。她会用双手在自己的粉颈上试探着扼紧,尝试那种难受的窒息。

    在情绪跌倒极点之后,杨玉环慢慢地调整过来了。看见皇上废寝忘食,她甚至产生了一线的希望,希望皇上可以用自己的智慧,挫败安禄山的反叛。她又想,人活百年终有一死,我可以把这次无意中来到唐朝的经历,当成是一次旅游。现在,旅游就要结束了,就要离开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社会、环境和这群人了。

    想到这些,她释然了。

    她只想在最后的半年中,好好关心皇上。毕竟,这是她来到这里,待自己最好的一个男人。

    ………………………………………………………………

    在国家处于危难的时候,太子李亨开始搞小动作了。

    李林甫主政期间,打压太子。那时候太子处事小心翼翼,身边也缺少得力的帮手。而自从杨国忠主政,他开始拉拢太子,对太子十分宽松。因此,太子一点一点地扩从自己的实力。时至今日,太子身边的势力,已经形成了一个集团。

    安禄山起兵,打出的旗号是“讨伐杨国忠,清理君侧”。因此,太子集团开始放风,说安禄山之所以造反,是被杨国忠逼上了绝路。因此,太子集团有一部分人,向皇上上表,请求罢免杨国忠,并且把杨国忠交给安禄山,以平息安禄山的怒气,消除安禄山起兵的理由,求得安禄山息兵。

    皇上虽然老了,但是他不糊涂。他知道,安禄山打出来的旗号,牵强附会,即使牺牲了杨国忠,也无济于事。况且,杨国忠毫无过错,凭什么把杨国忠送给叛军?

    在这场风波中,杨玉环是站在杨国忠一边的。这是她第一次支持杨国忠。

    皇上命使臣出使安禄山军队,设法说服他罢兵,并传达皇上的旨意,只要安禄山罢兵,既往不咎。

    皇上知道不会有效果的,只是尽人事而已。但是,就算有一线希望,还是需要试一试的。

    皇上派李婉为元帅,领兵东征。

    但是,不妙的消息同时传入宫中,太原陷落了。

    十一月十八日,皇上任命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赶赴洛阳征兵。

    十一月二十二日,皇上自骊山回到长安城。

    皇上回到兴庆宫的第二天,就令人将安禄山的儿子安庆忠杀掉了。安庆忠的妻子,荣义郡主受此牵累,被赐自尽。

    杨玉环为此闷闷不乐,她想,封建社会的连坐制度,的确是残忍无道的。安禄山造反,管他儿媳妇何事?又想到不久的将来在马嵬坡,兵士们乱刀杀掉杨国忠,自己不也将受到牵连吗?想到此,她深深地,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过了没几天,又传来了不好的消息,陈留郡失陷了,安禄山的大军渡过黄河。

    朝廷大军节节败退,兵败如山倒。相反,安禄山部队势如破竹,士气高昂。

    太子集团酝酿了新的阴谋,开始鼓动皇上御驾亲征,让太子监国。他们想趁乱架空皇上。

    在例行的早朝中,皇上与众位大臣分析了当前的局势。一股沉闷的气氛笼罩着朝堂,面对安禄山强劲的势头,大家都产生了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就在这时候,张垍站了出来,奏道:“皇上,微臣以为,要扭转乾坤,也不是全无良策。”

    张垍,贵戚集团的主要人物,当年,曾经成功地挤垮了以贺知章为首的人集团。现在,他已官拜太常卿,依附于太子集团。

    皇上眼睛一亮,说道:“爱卿请讲!”

    张垍说:“安禄山凶猛疯狂,貌似不可阻挡。那是因为,与他交战的将军们,在气势上压不倒安禄山。自古以来,带兵打仗,讲究的是气势。《曹刿论战》中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皇上,如果我军继续疲于应付,继续吃败仗,那么社稷安危可虑。现在,唯有皇上您的气势,才可以压倒安禄山,才可以率领大军,一鼓作气,打垮安禄山。皇上,微臣恳请皇上御驾亲征,收复失地,活捉安禄山。凭大唐天子的神威,这应当不在话下!”

    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张垍的提议一出口,还没等皇上表态,朝堂上跪下一大片大臣,纷纷附和张垍。老臣芝晋卿一边叩头一边说:“皇上啊,微臣愚见,唯有您亲自出征,我大唐朝才能扭转乾坤,一举消灭叛逆安禄山。”

    芝晋卿话音刚落,年轻的外臣裴遵庆带头呼应:“请万岁决断!”

    一干大臣也跟着喊道:“请万岁决断!”

    朝堂上已经形成了一股威逼天子的气场。

    李隆基有些茫然。尽管他当了几十年的皇上,尽管他的皇位是通过腥风血雨的战斗夺取的。然而,那是宫廷斗争。他从来也没有率领大部队作战的经验。他很清楚,如果自己御驾亲征,那么必然就要让太子监国。太子一旦监国,必然就取得了权利。自己的大权旁落,以后还能不能收回来,那就很难预料了。

    但是,皇上又是自责的。安禄山是他一直重用的宠臣,是他贯彻自己以胡制胡政策的重要棋子。现在看来,以胡制胡的策略,失败了。而且,对于安禄山,前宰相李林甫,尤其是现任宰相杨国忠曾经多次提醒他,说安禄山拥兵自重,希望皇上采取措施。但是,他都置若罔闻,因为,他被安禄山一副愚忠的面孔欺骗了。甚至,连一贯不与闻政事的杨贵妃,也没头没脑地说过,安禄山有反骨。皇上照样不相信。他以为,这是贵妃对安禄山没有好感,故而贬损他。一直等到七夕之夜,杨贵妃很真诚地对皇上讲述了自己的身世,并且明确告诉他,安禄山会反。这样,皇上才决定对安禄山采取措施了。但是,为时已晚。安禄山已经不受自己控制了,连续传召,他都抗旨。

    正在皇上苦苦思索该如何应付的时候,杨国忠站出来了。他说:“皇上已是七十岁的高龄,如何御驾亲征?国难当头,大家应该自告奋勇,为国效力,为皇上分忧。你们这个时候把皇上推出来,是何居心?”

    张垍说:“我们都想自告奋勇,但是,我们没有皇上那种神威,压不住安禄山的嚣张气焰。”

    杨国忠说:“打仗,需要一刀一枪实打实的战斗,光凭神威,就能击垮安禄山的二十万大军吗?”

    芝晋卿说:“宰相此言差矣。军队作战,不凭人多,凭的是军威。皇上御驾亲征,战士们必然深受鼓舞,士气大涨,以一当十,安禄山区区二十万杂牌军,何足道哉?”

    杨国忠说:“安禄山的军队,可不是杂牌军。他的军队经历了无数次战斗的考验,个个骁勇善战。而我们的军队,大部分是临时招募起来的,没有作战经验。”

    张垍说:“宰相,你为何长敌人志气,灭我军的威风?”

    杨国忠说:“我是就事论事,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皇上喝道:“别吵了!”

    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

    皇上说:“安禄山坐大,朕有责任。但是,现在局势未定,我们不能自乱阵脚。安禄山的部队虽然来势猛烈,但不足为惧。安禄山区区二十万人,跟我整个大唐子民宣战,不自量力!只不过安贼出兵突然,我们穷于应付,造成了暂时的局面失控。试想,我大唐子民,又有谁会安心于胡人的统治?假日时日,我军会有反扑之日。而且,各地义军也会纷纷兴起,自愿抗击安禄山。昨天已有奏报,平原太守颜真卿已经起兵,开始抗击安禄山部队。一旦有人起兵,会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各地会纷纷响应。现在局势可控,一旦到了危急时刻,御驾亲征,也未为不可!”说到这里,皇上握紧了拳头,做出一个必胜的姿态。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