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四谛


本站公告

    第47章四谛

    刀疤脸摇摇头,长长叹了一口气,只是盯着那祭坛周围上雕刻的图画。.

    我实想不出一个执着的等了三十年的愿望马上就可以实现,现在却愁眉苦脸,这个时候应该是高兴的时候,却长长的叹气?

    “奥先生,你现在的心情是不是特别复杂?”仁丹却在这时开口。

    刀疤脸愣在那里,表情复杂,却能让人感到,他的确是被说中了。

    仁丹胡又是一笑,显见心中的兴奋,手腕颤抖牵扯到受伤的小臂,脸上一丝痛楚流过:“缘起既是缘灭……”

    “不错,缘起既是缘灭,没有想到泽田先生对中国的化,准确的说对佛教化这样了解,这祭坛周围雕刻的图案,的确如我的心情。”

    仔细绕着那祭坛观看,才发现再祭坛的周围竟然是由四副图案组成。那第一副图案是一群菩萨围绕着佛祖正在听法,佛祖娓娓道来,众人洗耳恭听,其中四个菩萨脸上表情各不相同,分别是喜、怒、哀、乐,仿佛在告诉四周的弟子人生本身是不幸的,这就是四谛中的第一条真理苦谛,想来那三副也就是集谛、灭谛和道谛,没有想到这座祭坛上竟然雕刻着“四谛”

    胡子不解:“老四,你看得懂不,再这装着和教授一样。”

    我骂道:“胡子,你的嘴巴能不能在损点,我只是看看,又没有说什么,你非给我戴这么大帽子。你要是不清楚,你可以问泽田先生,你没听大首领说泽田先生是中国通吗?”

    泽田又是一笑,指着第一副图讲道:“这第一副图讲的是苦谛,说的是释迦牟尼在彻悟之后,对人生现象的价值判断,认为现实世界中充满了痛苦。”

    胡子在旁嚷嚷:“不是吧,我觉得除了痛苦还有快乐吧。”

    “哈哈,现实世界各人感受自有不同,但人生许多重要的经验和大事,则是人人都有相同的感受,如生、老、病、死。就似这第一副图中那四人的表情喜、怒、哀、乐,四谛中的苦谛所讲的,就是人生的根本痛苦与生命现象是不可分离的,所以具有普遍之真实性。人生苦之事实,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人们都有一种本能,固执地相信这个世界总有某些事情是快乐的,决不能说一切都是痛苦的,这正是人们不能解脱的缘故。”

    刀疤脸回道:“不错。”

    胡子却问,这是为什么?

    仁丹胡笑笑又指向第二副图说:“答案在第二副图中。”

    原来四谛中的第二条真理是集谛。集谛指出了人生之所以“苦”的根源。集是众多汇集的意思,就是说众多痛苦的因,能招集众多生死苦果,故名为集。四谛中的集谛内涵简单地说来,就是众生一切痛苦皆可以溯源于三项根本原因,即贪欲、嗔恨、愚痴三种本能的烦恼。此三种根本烦恼即是造成一切有情众生痛苦之因。四谛的集谛所解释的就是这三种根本烦恼的性质,以及如何由彼而生死轮回之事实。轮回说和十二因缘说紧密相连,所以集谛又以十二因缘为主体,指出人生之所以苦的原因。

    仁丹胡说完这第二副图,我心中仿佛有所悟,这里的人胡子为了寻宝务了富有来到这里代表了贪欲,刀疤脸为了传承来到这里,心中还充满着对前世的憎恨,两者取一仿佛“恨”有多点,则是代表了嗔恨,而我为了朋友,买买提为了亲人不顾一切的来到这里则是愚痴。但这三点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那么,这个小日本又是为了什么呢?

    仁丹胡又轻咳了一下,带着我们来到第三副图前,又说了起来,这一处就是四谛中的第三条真理---灭谛。

    仁丹胡说道:“四谛中的灭是梵语‘涅槃’的意译,梵和巴利认为涅槃是熄灭、止灭或吹灭的意思,表示火的熄灭。贪、嗔、痴被佛教视之为三毒火。释迦牟尼不单指出了人生苦恼的现象和原因,更清楚地说明这些现象是可以消除的……”

    原来在圣者的眼界中,这个世界的一切都被这三毒火烧,无刹那之安息。圣者能永断贪、嗔、痴等根本烦恼,了除生死患累的苦果,证得清净寂灭的解脱境界,这种解脱境界称为涅槃。涅槃是人生理想归宿的最高境界、最终目的,也是佛教教人追求的方向和目标。在几乎所有的宗教中,至善之境只有在死后方能达到,涅槃却可以当生成就,不必等到死方能获得。凡是亲证真理、涅槃的人,就是世间最快乐的人。他不受任何状态所束缚,他不追悔过去,不冥索未来,只是扎扎实实地生活在现在里。因此,他能以最纯净的心情欣赏与享受一切,而不掺杂丝毫自我的成分在内,只有清净、温柔,充满了博爱、慈悲、和善、同情、了解与宽容。

    在我的心目中以前的买买提正是这样一个人充满了博爱、慈悲、和善、同情、了解与宽容。可是现在他到底怎么了,我看向买买提,他的眼神依然是清净,但是为什么让我感觉不到他的清净,或者是我的心充满了“三毒火”中的嗔。

    这时我突然想到,难道刀疤脸来到这里不仅仅是为了传承,而是为了亲证真理?心里又是苦笑,这一定不可能,现在的刀疤脸,他的心中只有嗔。

    第四副图讲得自然是在找到了人生理想的归宿后,释迦牟尼又为人们实现这种理想提供了的一些方法,这就是四谛中的第四条真理——道谛。

    仁丹胡说:“四谛中的道在梵的原始意义是道路、方法或姿态的意思,释迦牟尼借此词来说明要解脱人生苦恼的现象,就必须修道。因为佛祖在初转法轮时提出了一种中道观,为了避免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经由感官的享受去追寻快乐,这是低级、平庸、无益的凡夫之道;另一个极端是经由各种自虐的苦行以寻求快乐,这是痛苦的、无价值的、无益的。)佛祖自己尝试过这两种极端,深知其无有实益,才由亲身的证验,所以发现了能够产生知见,导致宁静、内证、正觉、涅槃的中道。

    仁丹胡取下腰下水壶,喝了一口水又说道:“四谛是佛陀初转法轮时所说,临涅槃时又再三叮咛弟子们,对四谛有不解的地方,可提出来问。可见在佛陀的一代时教中,对四谛的阐扬是自始至终的。尤其在初转法轮中,佛陀三度演说四谛的妙义,称为三转十二行相:第一次为‘示相转’,将四谛的内容定义加以解说,以便弟子了解,内容为‘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第二次为‘劝修转’,劝诱弟子修持四谛法门,以断除烦恼,获得解脱,内容为‘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第三次为‘自证转’,佛陀告诉弟子,自己已经证得四谛,勉励弟子们只要勇猛精进,必能同样证悟四谛,内容为‘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

    一干众人听在耳中颇有一番体会,虽然买买提不信佛教,也对这些理论暗暗叫好,只是苦了胡子,仁丹胡在怎么讲的眉飞色舞,胡子对那些佛经都不感兴趣,更别说那些拗口的佛经,不耐烦的问道:“大首领,你都来这里了,怎么还不快点传承?”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