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二


本站公告

    (小。。更)三国造神者442:3-6- 6:2:4。“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更

    御座之下,百官跪拜三呼万岁过后,汉献帝并没有立马示意让他们起身,而先是闭起双眼,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殿中的空气,一脸的陶醉,仿佛那是什么很甜蜜的东西一般。4972

    终于早朝了,董卓死后第一个正正经经的早朝,啊,不对,应该说这是汉献帝登基以来第一个由他主持的,正正经经的早朝,而不是被董卓把持着,让他肆意表演权势的舞台。

    “众卿家平身。”

    又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殿中清爽的气息,刘协才一整脸色,收起了那陶醉舒爽的面容,故作老成地示意百官免礼。

    百官谢过献帝,纷纷起身落座,在未央殿中,这个汉朝开国之都的议政大殿之内,开始了献帝朝以来第一个,由献帝亲政的早朝。

    “众卿家可有事奏禀?”

    “臣有事启奏。”献帝刚一发问,新任的将作大匠便起身,把最近长安城中的修缮情况一一向皇帝禀报,主旨就是大体进展顺利,只是由于城中因之前和西凉军城中交战,以致房屋残破颇多,就连皇宫也是受到波及,有许多宫室遭到破坏,所以物资材料有些跟不上了,简单地说,这位大臣就是来要钱的。

    献帝一听,心中也是有些犯难,毕竟不管他再聪明,也就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娃娃,于理政之上经验不多,对此也不知如何决断,所以他很干脆地直接转头望向荀彧,把事情甩给了这个顶着个尚书丞的名头,实际上却是掌管了整个尚书台的,自己跟前的新晋心腹红人去处理。

    显然百官也知道如今荀彧的情况,所以见皇帝把事情交给他处理也没人说些什么,尽管荀彧如今明面上的官职仅仅只够给将作大匠提鞋。等到荀彧回复说稍后会按各部各衙所报情况重新作出资金计划的时候,将作大匠还向他低头道谢也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

    将作大匠下去了,接着是廷尉上报最近长安城中的治安情况,献帝示意卢植代理作出批示;廷尉以后是城门校尉关于城中守兵招募的问题,却是由皇甫嵩代为处理;接下来还有水衡都尉、御史中丞、执金吾、少府等官员先后上奏,献帝皆是示意由三人作出的回复。

    到了后来,就是刚刚提拔入朝,再没眼色的愣头青都是看得一清二楚了,朝会上三人已是把如今手中的权势展现得淋漓尽致,尽管还有一些老资历的会感到心中不平,可是没有办法,这次三人展示权势,那可是皇帝直接授权示意的,他们能有什么想法?就算有,那也得先藏在心里,等日后再说。

    不得不说,三人如今能掌得如今权势,靠的可不只是皇帝的信任,三人的才学也是实打实的,一应事务三人答应的都是滴水不漏,就算现场下了指令的也是无有纰漏,可以说把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直到重头戏,关于这次讨董功臣的封赏,三人这才脸上露出了为难犹豫之色。

    其中绝大多数人都好处理,该升官的升官,该封侯的封侯,袁术、王匡、张杨之流,功劳没有立下几许,倒是拖了同伴不少后腿,心里还有不少私心的就随意封个侯爵给他们,手下伤亡比较多的就多给些金银财货了事;像是孔融、鲍信这样,勤勤恳恳到最后的,又是对朝廷忠心耿耿,入朝担当高位却是理所当然;可是对于那些劳苦功高的,众人却又不免要费一番思量。

    如赵云、曹操、太史慈几人,几乎每战皆有斩获,对比与其他各路人马来说,出色的不是一星半点儿,理应大加封赏,可是问题确实这几人资历太浅,曹操还好说,之前已是侍御史,按功劳再进一步在中央担当高位也无不可,可是赵云和太史慈呢?年方弱冠,之前让其升任中郎将已是破格提拔,如今若是再要高升,该是什么职位?中郎将之上,便是三列卿和九卿了,以他们的年纪,除非他们真的是能只手之力便逆转天下大势,否则那职位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升任,没看就连荀彧如今也只是顶着一个尚书丞的名头吗?背景深厚如荀彧尚且不能破例,何况家世远不及荀彧的几人?

    但是不升他们的官,只给封侯?根本说不过去,他们几人本身会不会有想法不好说,可是他们那群部曲和天下人却绝对会有话要说,连此等立下大功劳之人都要遭受冷遇,如此朝廷岂不令人寒心?

    虽然没有听说过魏徴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是当政者又如何会不懂这个道理?没把握住这个道理的,早已是淹没在历史之中了。

    为了让所有人心服口服,荀彧几人连日商议,最后决定外放几人任于州郡,让其独掌一地,而为了公平起见,曹操便也成了陪葬,被安排外放为官,失却了入朝的一个机会,不过或许这其实正合他的心愿?

    几个年轻人的问题算是解决了,接着便轮到另一个更年轻的了孙策。

    这次靖平讨逆,孙家父子两人一个死一个残,可谓是付出了莫大的代价,朝廷必须为此做出表示,可是怎么表示?

    若是之前,只要让孙策袭封孙坚乌程侯的爵位,朝廷帮他支付麾下伤亡的抚恤,再多赐他一些金银天地便是了,最多再封他一个郎官的头衔,让他能得些俸禄赡养高堂和兄弟姐妹就是了。

    可偏偏,不久前叶成才来了一封战报,说是孙策不禁以残废之身带着麾下部曲挡下了西凉军偷袭雒阳,还在围剿南匈奴白波叛乱的时候出了大力气,立下了赫赫战功,这就让荀彧几人头痛了。

    这立了功,按理要赏,以伤残之身仍咬牙拼命为朝廷立下功劳,于情,于理当赏,还要大赏。

    可是,赏什么?

    赏金银财宝?这已不足以彰显孙策立下功劳的艰辛和朝廷的恩德。

    封侯拜相?乌程侯之位理所应当要由孙策沿袭,这个不须多言,至于拜相……

    孙策是武官,可是一个身残的武官?不是所有人都相信姓孙的残疾就是孙膑,事实上也真的不是每一个姓孙的残疾都会是孙膑。让如今连路都走不了的孙策当将军?朝廷要如何服众?又如何堵得住悠悠之口?要是朝廷一意孤行,更有可能导致流言中伤,说孙策上位靠的是关系和贿赂,而非凭真本事,这对付出了许多艰辛的孙策来说更是一种侮辱和伤害。

    单单只是为了孙策的封赏,卢植便头痛了好几天,和手下几个心腹想了许久都没有一个定案,就连荀彧,当初被卢植找去帮忙的时候也是一时无语,直到皇甫嵩过来,三人才想出了一个办法。

    效当初何进对付赵云那般,明里任命孙策为中郎将,是个武官,实际上平素却不掌兵,只负责辅助光禄勋监管皇城的治安,算得上是个官。孙策好歹是世家出身,让个世家子去做书工作,哪怕他是残疾,只要他还能拿得动笔就行,至于他的部下,按理应当收编于光禄勋手下,只要到时候让孙策手下亲信出任这些部曲的校官,那么孙策明面上没了兵权,实际上却还握着手下部曲的掌控权,如此一来,卢植既是对孙策有了个交代,旁人也总没这么多话可说了吧?

    至于说这是变相地让孙策养兵自重,开玩笑,不管是军队还是朝堂,哪里会没有派系?再说,到时候孙策和他手下部曲分开,卢植有的是机会去慢慢拉拢其手下军队,毕竟名义上孙策的部曲到时候可是要归于卢植指挥的。

    几个封赏上的难题大致便是如此定调,另外至于董卓入京时,王允忠心护卫太后和皇子出逃,其后刘虞在幽州尽心照看太后,又于讨董之战大力支持,各任命其为太仆与宗正,蔡邕亦是忠心可嘉,由其接任幽州刺史,以及其余众多功臣各有封赏,朝堂上都没有什么反对之声,直到……

    “启禀陛下,臣以为西凉降将应多加重用,方可显出朝廷恩重,故臣建议,命黄忠为司隶校尉,负责长安、雒阳兵马治安,及总管雒阳宫室重建,吕布为镇西将军,进驻西凉。”

    荀彧话一出口,殿中便是一旁哗然。

    三国造神者442: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