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阴阳之道


本站公告

    所谓“道”,就是通常所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等。《红楼梦》作为一部伟大的小说,书中充满了形象生动的语言,但也有较为抽象的、直接言说“道”的语言,而且有两处,这两处作者均用了相当的篇幅,如下:

    第一处是贾雨村的“正邪论”,出现在第二回:

    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āo、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rì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rì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第二处是湘云的“yīn阳论”,出现在第三十一回:

    说道:“……天地间都赋yīn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yīn阳顺逆。多少一生出来,人罕见的就奇,究竟理还是一样。……‘yīn’‘阳’两个字还只是一字,阳尽了就成yīn,yīn尽了就成阳,不是yīn尽了又有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个yīn生出来。……yīn阳可有什么样儿,不过是个气,器物赋了成形。比如天是阳,地就是yīn;水是yīn,火就是阳;rì是阳,月就是yīn。……比如那一个树叶儿还分yīn阳呢,那边向上朝阳的便是阳,这边背yīn覆下的便是yīn。……这边正面就是阳,那边反面就为yīn。……走兽飞禽,雄为阳,雌为yīn;牝为yīn,牡为阳。”

    概括如下:

    1.正邪论

    贾雨村认为,人禀气而生,气又分正气、邪气、正邪相合相搏之气。正气所赋且应运而生,则为大仁者;邪气所赋且应劫而生,则为大恶者;正邪相合相搏之气所赋则为正邪两赋之人[1],故贾雨村将人分为三种:大仁者,大恶者,正邪两赋之人。

    “正邪论”综合了“禀气论”、“气三分论”、“运劫论”,考察中国古代哲学,并不能找到“正邪论”的直接思想来源,疑是作者“杜撰”。当然“杜撰”也肯定有所借鉴,至于借鉴之处,可参考附录之《xìng三品论》。

    2.yīn阳论

    yīn阳“不过是个气”,即气分yīn阳二气;“‘yīn’‘阳’两个字还只是一字,阳尽了就成yīn,yīn尽了就成阳”,即yīn阳同一,可相互转化;“天地间都赋yīn阳二气所生”,即万物均赋yīn阳二气生成;“比如天是阳,地就是yīn;水是yīn,火就是阳;rì是阳,月就是yīn”“走兽飞禽,雄为阳,雌为yīn;牝为yīn,牡为阳”,即现实世界是二元的,万物成双成对出现;“比如那一个树叶儿还分yīn阳呢,那边向上朝阳的便是阳,这边背yīn覆下的便是yīn。……这边正面就是阳,那边反面就为yīn”,即每物自身亦分yīn阳两面,即一分为二。

    概括如下:气分yīn阳;yīn阳同一,可相互转化;万物赋yīn阳二气所生;现实世界是二元的,万物成双成对出现;每物自身亦一分为二。

    可以看到,贾雨村和湘云的“道”不太一样,那么贾雨村的“正邪论”和湘云的“yīn阳论”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现将两者比较如下:

    从二人之道所涉及的范围来讲,“正邪论”比较狭隘,仅言及人,而“yīn阳论”更为广大,言及所有的万物。具体到“人是怎样生成的?”,贾雨村之“人”是由正邪二气所赋生成;湘云之“人”,从“天地间都赋yīn阳二气所生”可推导出:“人”由yīn阳二气所赋生成。可见,二人用正邪二气与yīn阳二气来回答“人是怎样生成的?”这一终极哲学问题,而正邪二气与yīn阳二气显然不一样,如“正邪”带有强烈的道德批判意识,而“yīn阳”则不带有道德批判。那么对于“人是怎样生成的?”这一问题的答案,两者之间就有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正如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构成还是由碳元素和氮元素构成一样。

    那谁是谁非呢?可以注意到,湘云的“yīn阳论”中还提到“或正或邪……都是yīn阳顺逆”,“或正或邪”,暗指“大仁者”“大恶者”,都是“yīn阳顺逆”,即两者还是yīn阳二气所赋生成,而不是正邪二气,这就说明了在哲学层面上,作者是以湘云的“yīn阳论”来否定贾雨村的“正邪论”。

    当“湘云”否定“贾雨村”的时候,我们可以从yīn阳哲学入手来理解《红楼梦》。

    关于《红楼梦》中的yīn阳思想,作者设了两处书眼。第一处书眼即是湘云的“yīn阳论”,第二处书眼则是宝钗宝琴提到的《易经》《太极图》。在第五十二回,宝钗想要起诗社并作《咏<太极图>》的诗题,宝琴道:“若论起来,也强扭的出来,不过颠来倒去弄些《易经》上的话生填,究竟有何趣味”,虽然作者只是一提而过,却是中最重要的提示。

    总起来看:第一处书眼是作者自己所总结的yīn阳思想的正面陈述,第二处书眼则暗示yīn阳思想的来源。也就是说,对于《红楼梦》中的yīn阳思想,这两处书眼一个是观点结论,一个是来源。

    为了更好的理解湘云的“yīn阳论”,下节将阐释太极图。

    [1]第二回,贾雨村说:“你我方才所说的这几个人,都只怕是那正邪两赋而来一路之人,未可知也。”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