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么说,整个大明,除了朱寿,没有人能明白萨维说的是什么意思。
出超和入超,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这些在后世连普通人都知道的经济学概念,在大明朝,却无疑于是天书一般。
萨维还没有展开讲述,顺便搞几个难关,来吊吊皇帝的胃口,最终展现自己的才华。朱寿就已经想明白了一件事情:二十口通商之后,近一年来的贸易量,为什么呈逐月减少趋势!
不是盗商合一的大明海商们不给力,也不是大明出口的商品不好,最关键的问题,有两个:其一是没有能撑起场面的大宗进口货物,其二,是美洲的波托西银矿,还有三十多年才会被发现!
这一年来,大明出口的货物,最大宗的,自然是生丝、陶瓷和棉布,其余丝织品、绫绢、绸缎、麻织品、珠宝、工艺品、钢铁锡铅制品、火药、食品、家禽、家畜等,也非常多。
而此时的海外呢?能够被大明所急需的,只有一样:银子。
香料、火器、钟表、船舶、玻璃等商品,一是没有被大明百姓所接受,二是价格极高,没有竞争优势。
日本和美洲是银子的两大出产地,不过波托西还没有被发现,石见银山的产量也不高,因此银子的流入量,在正德年间,也无法支撑起整个海外贸易。
其实就算是到了“我大清”中期,白银的流入量已经到了一个天数字,但中国的出超和贸易顺差,仍然强大得不可逆转。
直到三百年之后,中国的国际贸易形势,依然坚挺的有些病态,以至于新兴的西方殖民者们,只得用大炮打开中国的门户,顺便搞掉gdp雄居世界第一的“我大清”。
入超固然有很多不妥,但多出少进的出超,就算是只懂得一点宏观经济皮毛的朱寿,也知道这是相当不妥的。
贸易顺差的缺点有很多,就朱寿所知,至少有两点是很明显的:其一,持续的顺差,会导致国内的通货膨胀,如果银子等硬通货的输入量跟不上,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其二,会带来很多的贸易争端,对周边小国抽血过多,对外贸易额只会越来越低。
朱寿明白这些,是因为他来自于后世,没见过猪跑,难道还没吃过猪肉么?
那么萨维又如何知道这些的呢?
原因也很简单,他在满剌加当苦工时,见到欧洲商品很难和价廉物美的大明货物相竞争,葡萄牙的商队,只能用金银等硬通货来购买大明商品,少量的奢侈品和香料,根本就不能阻止大明货物横扫当地的市场。
金银的数量是有限的,而大明的纺织品,却是无穷无尽的,它们潮水般涌向海外各地,如同一口无底洞般,将硬通货席卷一空。
这种贸易形势,无疑是难以持续的,如果没有大量的白银支撑,那么在两、三年之后,大明的商船们,就只能带着黑皮皮的土著少女,回到大明的港口。
这就是近一年的二十口通商,贸易额逐月降低的根本原因。
而且从政治形势上看,这也是对葡萄牙极其不利的。
在萨维的认知里,金银的魔力,比上帝也差不了多少。
那么当葡萄牙人遇到大明人时,将会发生的情况,就是上帝将站在大明人那边!
因此就算是大明朝庭官员全都躺着睡大觉,现在的葡萄牙,不,现在的欧洲所有国家,都拿它无可奈何。
萨维的民族自尊心和个人野心,在激烈的交战。
“那你有何妙策可以解决此难题?”朱寿的问话,从满剌加通译那儿传来。
朱寿明白问题是一回事,但能不能够解决问题,又是另外一回事,作为一个宅男,他还没有能力去处理这种复杂的对外贸易问题。
萨维既然提出问题了,那么他肯定就有解决的办法。
虽然隔得较远,但朱寿从这个葡萄牙人的话语里,还是听出了他那颗不安份的野心。
“殖民!”
萨维果断地放弃了自己的道德底线,为了自己的野心,不仅出卖了自己的祖国,而且还出卖了大明周边的所有小国。
为了自己的前途,节操什么的,还是丢掉比较好,萨维继承了葡萄牙人一向的光荣传统,并且将它发扬光大。
“移民?”
这话经过重重翻译,传到朱寿的耳朵里,已经完全走样了。不过皇帝很快就明白了萨维想表达的意思,这是个狠角色!
本来就想千金市马骨的朱寿,此刻对萨维的好感,又加深了一重,似乎应该万金市马骨才对了。
见识浅薄的通译和大明官员们,自然不明白殖民的重要性。
朱寿对夷州的开发,那才叫移民,是在大明境内进行资源重新配置的一种良性方式。而萨维提出的殖民,却是把大明周边的所有小国,强行变成原料输出地,用不平等的贸易形式,维持大明的进出口贸易。
有人也许会问,正常的贸易,似乎也能达到这种效果啊。
的确,在法制健全的现代商业社会,也有这种例子,此处就不列举了。不过别忘记了一点,那就是在1508年的亚洲,没有让这种例子产生的外在环境。
永远都不要低估小国政客们的智商,以及弱国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只有依靠强大武力的殖民活动,才能用绝对的实力,碾压来自原料输出地的反抗。
至于殖民地的反抗活动,那就不在萨维和朱寿的考虑范围之中了。等殖民地有能力反抗的时候,他们的尸骨,可能都化作尘土了。
不过在大明朝想殖民,就有两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障碍:儒家学说和农耕明。
儒家学说就不用多讲了,反正只要朱寿敢正大光明的提出去殖民,等着他的,必然是无数官的攻击,包括他的老师杨廷和等人,甚至就连张太后,也会阻止他的胡作非为。
因此这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难关。
而农耕明,也会让朱寿遇到另一个难关: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去占领和统治海外的殖民地。
朱棣朱老四曾经在东北各地设置过卫所,想用军事殖民的办法,来应付农耕明的自我收敛特性。但搞了百多年的东北卫所,如今硕果仅存的,只有辽河一带地域。
这还是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按照时髦的历史观念,它属于十五寸等雨线之内区域,是农耕明能够接受的移民地带。
因此这又是一个近似于无解的难关。
萨维毕竟不是中国人,他并不明白殖民这个词,以于汉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但正因为他不是中国人,所以他的眼光,就能超出历史和自我的束缚,替朱寿打开了一扇他一直不敢打开的大门。
在这道大门之后,有着两个字:吕宋!
朱寿是玩熟了大航海时代的,对于海外形势的认识,不比萨维差多少,但他是中国人,潜意识里,他还不敢大胆的迈向海洋。
因此他只能开二十个港口,来满足自己的yy心理;虽然设置了两万人的海军,但只有几艘大船,最大的用处,只能是沿海剿匪,顺便帮秦东仪骚扰一下朝鲜和收集银子与手下。而夷州的开发,没有十年之功,是看不出来成效的。
他不敢触及军户制、不敢派军队外驻、不敢触动所有他无力承受的政治底线,这不是因为他胆小,也不是无知,而是他已经逐渐认清了自己的皇权特性。出海殖民,对于朱寿来说,就是一道心理障碍,他无法说服自己,也无法说服无数的大明子民。
但萨维并不懂得这些,葡萄牙人只是指出了一条最有效的道路,轻松愉快地解决了大明眼前所面临的贸易难题。
扫不到硬通货?没问题,广大的殖民地会提供无数的原料。
卖不出商品?更没问题,广大的殖民地人民很愿意用血汗钱消耗掉宗主国的商品,大刀威逼下的贸易,永远都是最简单又最有效的贸易形式。
他们两人的观念冲突,就把吕宋这两个字,从朱寿那潜藏的意识中,抛到了光天化日之下。
为什么是吕宋呢?
如果玩过大航海时代,在找吕宋的历史背景时,很容易看到一条信息:大明吕宋总督许柴佬。
永乐三年,郑和奉永乐帝诏书,封晋江人许柴佬为吕宋总督,统揽大权,任职二十余年。
吕宋,又称苏禄、麻逸、古麻剌朗等,都是古代菲律宾的一群小国名称,跟中国自古就有交流。明朝中期,移民吕宋的汉人,达到了近十万人,大多数是福建人。
有永乐帝的名分大义、有十万汉人打底、以及最适合于农耕明的环境,这就是吕宋忽然跳到朱寿脑海中的原因。
“你可知道吕宋?”在皇帝沉默了许久之后,萨维总算又听到了一句问话,他心里一跳,知道自己的计策成功了。
“当然知道,”大局已定,萨维也放下心来,侃侃而谈,“五十余年前,天方人赛义德在吕宋立国,如今在那个岛上,小国林立,各自混战不休,皇帝陛下只要给我两千名士兵,一年之内,我就能将所有的小国全部扫除!”
萨维的计策,无疑是先用贸易震动大明皇帝的心思,再用殖民勾引皇帝的**,最后才抛出自己的解决办法,替自己赚得一条黄金大道。
没曾想他根本就没说几句话,朱寿就完全走入了他早就设置好的圈套,事情之顺利,让他有些欣喜若狂: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不过万事反常皆为妖,朱寿的心思,连刘老大都越来越猜不透,又岂是萨维这个葡萄牙人能猜透的。
“宣,兹有佛朗机人卡氏,忠君体国,待其完成贡使一任后,升任鸿胪寺司宾署署丞。”
鸿胪寺司宾署署丞,正九品,算是大明入了流的小官一枚,对于皇帝陛下的这道圣旨,萨维在惊喜之余,却完全摸不着头脑:说好的殖民呢?怎么就成了大明的官员了?我当这个官员有毛用啊!
不过萨维内心的担忧和抗议,朱寿是完全不用理会的。
这是萨维同志实现自我野心的一小步,却是葡萄牙人进入大明官场的一大步。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