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科场只论门第


本站公告

    在朱寿接见萨维的时候,戊辰科会试的第二场,大明运动会的第四天,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明朝会试的三场考试内容分别是:第一场的八股制义,就是用经去解释圣贤们的某句话,后来的王守仁也享受到了这种待遇。

    第二场是考论、判、诏、表等,也就是公写作。

    第三场是策试,也就是论述题,回答经史、时事、经济等方面的问题,策试不太重视采,关键是要言之有物。

    当然,在科举制的实际操作中,尤其是明朝,八股之所以震惊天下,就在于乡试和会试的重点,都在第一场八股制义,所谓“八股在手,天下我有”。

    第一篇八股只要做好,也就是首艺秀成功,那么接下来的章,大多数是流于形式。《儒林外史》的老吴总结得很好:你要是将范背得个滚瓜烂熟,恭喜你,你有一成的把握能高中;若是你祖宗显灵,再次恭喜你,你高中的机会又多了一成;什么?你有个当侍郎的岳父或老爹?天啊,你高中的机会已经高达五成了!

    主考官看中了你的首艺?好吧,你高中了!赶紧带上七房姨太太和若干女仆,去某地上任吧,记得刮地皮时稍微轻点,走时还能捞把万民伞。

    老吴此言,是所有大明高富帅们都知道的金玉良言,二月初九的首艺已过,大局尘埃落定。

    杨慎、焦黄中、刘仁、韩邦奇兄弟,都是高富帅的典型代表,此刻也坐在考号中,悠闲地看着那些正在奋笔直书的考生。

    他们这几人,家学渊源,第二场的公考试,简直就是送分。

    而第三场的策论和随后的殿试,他们已经提前知道了大致的出题范围,策论是考“以夷制夷”之类的内容,殿试是朱寿亲自出题,考的内容是平海政略。

    虽然策论不太重要,但绝对关系到考生们在皇帝心中的份量,这一科,是朱寿登基以来的第一科,是含金量最足的天子门生。

    等朱寿的帝师们致仕之后,阁老和首辅,都将从这一科产生。就算万岁中途不幸那个啥了,这一科当选东宫辅弼的机率,也远远超过其他科,眼下,皇子可还没诞生呢。

    所谓一步领先,步步领先,这五人并不知道,没多久,他们的命运就将发生戏剧性的转折。

    杨慎并不关心这些事,对于前来献殷勤的帘官们,他也只是虚伪的应付一下。

    以他的才学来说,考完第一场,状元基本上是十拿九稳的事了。

    不过帘官们肯定不会放过两个宰相的儿子,焦黄中的周围,早就聚了两个品级较高的监考,嘘寒问暖,唯恐焦大少冻着了。

    大明的科举考试,程序还是非常严格的,不管是考试还是监考。但是再严谨的制度,也得人去执行啊,有人的地方,就有私心。

    焦芳和杨廷和的儿子,京师里谁人不识,哪个不晓?

    杨慎的才学在那儿,不用大家费心,做好后勤工作就行了。

    但焦大少的才学,可就有点让人汗颜了,连誊录换卷都有点勉为其难。上一场的八股,帘官们可是费了不少心思,才让焦大少的作弊行为,看上去稍微顺眼些。

    韩邦靖正好坐在焦大少的旁边,对此行为嗤之以鼻,却又发作不得。

    大明也是一个拼爹的时代,他的父亲比起焦芳来说,重量级可就轻了好几倍,就算长兄得皇帝信任,也拿焦丞相没半点办法。

    帘官们之所以这么大胆,跟李东阳也有很大关系。

    按理说,在科举考试和阅卷期间,严禁出入,不管是考官,还是监考官,都得住在贡院里面。但李东阳是首辅啊,其余两个阁老又有儿子参考,不能当主考官,因此朱寿特旨,允许李东阳“可事急从权”。

    这话的意思,也就是老李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出入考场,比如处理张侯爷的胡闹。

    老李管得松,其余的帘官自然也上行下效。反正这科高富帅多,刘老大的五十人大举动,几位大佬之间的政治交易,大家都心知肚明。

    监考的、收卷的、弥封的、誊录的、对读的,诸如此类的人员,对于那些刘公公送来的大少爷们,有帮着夹带的,有假装没看到枪手的。

    还有个誊录的更过份,直接就把刘仁刘大少的卷子偷梁换柱了,将一篇臭不可闻的八股,换成了一篇词藻华丽、立意深刻的经典之作,要是真比较起来,恐怕就比杨慎的考卷差了一点点。

    没办法,不是刘大少不知道考题,而是他最近跟妹纸沟通太多,实在没有精神,也没有能力应付正常考试,就连他那手字,也写得比朱寿这个穿越者好不了多少。

    明朝的科举考试,作弊方式多种多样,有些简单,有些复杂,不过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永远都杜绝不了作弊。

    请枪手虽然也能办到,但却是最笨的一种作法。

    真正的高手,都是换卷子。

    誊录所负责将考生们的墨卷,用朱笔誊写一次,抄作三份,再送到考官处阅评。这是为了杜绝考官们认出考生的笔迹,从而加以提携。

    不过既然负责抄写的是人,那么作弊的方式也就是买通誊录者了,一般的方式,大致是这样的:买通誊录的人,把事先准备好的八股背熟,然后等目标卷子一到,此人就将预备的八股写成一墨卷,再誊成三份朱卷,而目标卷子嘛,自然是挫骨扬灰,从此消失于世间。

    能做到这一条的,都是背景深、财力雄的**,基本上一使出这招,高中就是怎么跑也跑不掉的了。

    因此真正的高富帅们,是很鄙视那些夹带什么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到了晌午,杨慎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试卷,摸了摸肚子,早就等待在旁的帘官,立即送来了新鲜的吃食,这是其他高富帅考生们都享受不到的顶级待遇。

    全贡院,也就焦、杨两位大少能够享受,其余人等,包括刘仁,都得从自己带来的食物里吃冷食。

    根据历史轶闻,他这一科大比,原本是毁在试卷莫名其妙被烧上面。不过那是在朱寿没有穿越的时候,当时刘老大一手遮天,他老爹杨廷和被打击得只能自保。因此其中猫腻,颇有玄妙。

    朱寿穿越之后,一切都已改变。杨廷和虽然势力不及刘老大,但已经有了做政治交易的资格,而杨慎自己又深得帝心,才学也还是那么逆天,就算他的试卷真被烧了,那么帘官们分分钟都能制造一个新的试卷出来,水平比杨慎自己写的,恐怕也低不了多少。

    考场规矩,黎明入场,黄昏收卷。若是哪个笨蛋到了太阳落山,还没做完卷子,那么非常抱歉,只能被帘官们叉出考号了。

    等杨慎吃完东西,一个帘官就凑了上来,谄媚地问道:“杨正字,有何所需?”

    杨慎是朱寿亲点的詹事府司经局正字,从九品的小官。这位帘官可是正经八百的进士出身,正六品的六部官,前来讨好,自然有其潜台词。

    其一,是问杨慎有没有作弊的需要,虽然大家都知道杨大少的才学有比天人,不过万事小心些,总是好的。其二,便是让杨大少记得自己的长相,在无数六部官员中,能够让丞相之子记得自己,这可是一条青云大道。

    杨慎摇了摇头,他出身虽高,在被杨一清打脸教训之前,人也相当的狂妄,但对于那些明显不如自己的人,他还是非常亲切的,微微一笑,说道:“劳烦陈大人了,眼下尚无所需。”

    这话很明显就是告诉对面的帘官:本少爷不需要作弊,不过倒是记得你的名字了。

    说完便交了卷,在号房里倒头睡觉去了。

    在杨大少和陈大人交谈期间,站在旁边的号军,很悠闲看着天上云卷云舒,似乎那儿很好看一般。号军是专门看管考生号房的士兵,作用就是拿来杜绝作弊的,不过那是对普通考生,像杨大少这种,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考试未完,考生是不准进出考场的,因为试官一入院,便会把内外门户全部封闭,任何人都不准走动,除非有皇帝特旨,否则就是抄家灭族之罪。连上大号,都只能在号房的马桶,于是考试期间,贡院的味道,可想而知。

    在杨大少忍受屎尿味,蒙头大睡时,朱寿和萨维的谈话,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

    如果说从卡利卡特出发时的萨维,还有几分血性刚勇的话,那么在满剌加打了六年苦工的萨维,不仅有着西方世界的眼光,而且对东方世界,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解读。

    “皇帝陛下的开海,利害各占一半,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出入之货,严重不当,长此以往,恐怕难以为继。”

    在经历了一长串的外交礼仪后,两人之间的谈话,总算进入了正常渠道。

    萨维虽然不能说流利的汉语,但他在满剌加的六年,可不是白呆的,大明官话和闽南语,都跟着当地的华人学了不少。只不过既然是贡使,那么按大明的礼仪,是不能跟皇帝直接对话的。

    因此两人每对一句话,都得经过多人的中间转述,传到朱寿的耳朵里,略微走样是难免的。比如这个“出入之货,严重不当”,就让朱寿大惑不解。

    “何为出?何为入?”对于自己不懂的事情,朱寿还是很乐意不耻下问的。

    “丝绸、瓷器等物,为出;白银、香料等物,为入!”萨维缓缓道出一句话来。

    这句话可谓是惊天动地,把朱寿震得如梦初醒。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