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夜 谈 (下)


本站公告

    “我等都是楚王室的后裔。我是宫廷侍卫辛速,而我的主人——”辛速恭恭敬敬向华服女子致首为礼,肃容道:“正是楚国大王的嫡女,月姬公主。”

    华服女子幽幽一叹:“亡国之人,谈何公主。辛姊,我早已说过你我名为主仆,实同姊妹,何必还要计较这些虚礼。”

    辛速摇头:“礼不可废,公主亦无须气馁。国虽破亡而我楚人犹在,只要王室一脉延绵未绝,我大楚终有复国兴盛的一日。”

    幻龙摆摆手,意兴索然道:“好啦,关于复国大事等会你们慢慢商量。你说你是公主,有什么凭证吗?”

    辛速内心暗自鄙薄:“果真是个山野鄙夫,得知我等真实身份却还如此若无其事,估计他连‘公主’意味着什么都一无所知吧。”

    华服女子从悬挂在腰间的锦囊里掏出一物,双手奉上:“这是父王在月姬十龄时赐予的生辰礼物,其上刻着王室的专有徽纹,旁人绝对无法假冒。”

    “楚王室的徽纹吗?我可不认得。”幻龙并未接过那件事物,只瞄了一眼后轻咦一声:“这个东西是叫玉玲珑吧,我也有一对,不过玉质没有你的好。嗯,能拥有这样上佳美玉之人非富即贵,马马虎虎就当你说的是真的吧。”

    对于幻龙这样的“认证”,真把辛速气得七窍生烟,真想一剑劈过去——当然,也只是想想而已。

    华服女子——月姬在纱帘后呡嘴一笑,将两片玉玲珑轻轻合击,一阵清越悠长的磬鸣回荡在浓浓的夜色中,仿佛在为她那唱歌一样的美妙声音作伴奏:“我是父王第十三女,在国破之前,一直无忧无虑生活在王宫中,从不知天下兴亡,国运盛衰。直到两年前,秦人的大旗插上寿春城头,自父王以下,王族数百人或被杀戮或被生掳,幸存者皆被发配蜀中。月姬当时正在浣溪为亡母扫祭,并不在王宫,侥幸逃过一劫。自此在侍从护卫下,颠沛流徙于楚地间。秦灭六国后,为防止六国殘余权贵异动,羁押了一批六国王室成员于咸阳为质,其中就有月姬的幼弟熊心,他也是我楚王室唯一的嫡亲血脉。为了我王室存亡继绝,月姬无论如何也要将幼弟救出樊笼。”

    “到大秦的腹心之地咸阳宫劫人?就你们两个?哦,大概你们还能联络到一些旧势力,纠集一批人手。啧啧,果然是女中豪杰。”幻龙嘴上称赞,眼睛里却尽是讥讽之色。他脑子里有赵佗的记忆,当然知道咸阳宫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就算纠集几百乌合之众,也就象一滴水扔进大河中,纯属白搭。

    “别以为我们会象你一样干这些没头脑之事。”辛速不满插口,“我们当然有自己的计划。”

    幻龙立即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你们的计划跟这人迹罕至的熊山有关?”

    辛速闷哼一声,不再作声。

    幻龙双手一拍,无所谓道:“也罢,不想说我也不逼你,反正我对你们的事也没兴趣。睡觉、睡觉。”以臂为枕,仰卧欲眠。

    月姬眼波流转,忽然问了一个看似无关的问题:“你住在这附近,听说过一个叫南山村的地方吗?”

    幻龙一震,不由得翻身坐起:“你们打听这个早已废弃的小山村是何意?”

    “这么说来你是知道了。”纱帘后的美目明显一亮,急切道:“能带我们去吗?”

    “我说,你好象没搞清楚状况,这里是我的地盘,你们是我的战利品,现在是我做主。”幻龙不悦地提醒道:“我不管你从前是公主还是王族,现在都是我的俘虏,我是你们的新主人,而不是什么向导!”

    幻龙这么一发飚,顿时令二女想起那近三十具无头躯体,才猛然省悟这看似平易近人的少年的另一面。春寒料峭,夜凉如水,二女的后背却沁出一片冷汗。场面一阵寂然,煹火的焰苗似乎也被这股无言的寒意压得低伏下去。

    立威的目地达到了,且幻龙原本也不喜欢这样的冷场,便尽量用缓和的语调问道:“为何你们要找这南山村,要知道,那里早已是一片废墟了。”

    这回月姬再不敢有所隐瞒,一五一十告知道:“昔日寿春城破之时,父王曾将国玺交予子攸大夫,令其护玺出逃,同时还派出四路疑兵,携同样制式的玺盒分散逃离。而这五路人马均先后被秦人截获,却没能找到我大楚国玺,无奈之余也只能不了了之。上月我们得到一个消息,秦王发布诏书,征求遗失的大楚国玺,但有得之进献者,赏赐千金,进爵五级。我等觉得或许可籍此物换回我楚国质子公子心。便遁着昔日子攸大夫的逃亡路线一路追寻至此,听闻子攸大夫一行人最终殁于一个叫南山村的地方,我想找到这个南山村或许会有所发现。因此……”月姬说到这里便打住话头,以期盼的眼神望向幻龙。

    幻龙拧着浓眉,若有所思,过一会方道:“我有一个疑问,秦人所得六国的玺印应该不少,为何偏偏对你们楚国的国玺如此感兴趣?”

    月姬挺直身躯,带着骄傲的语气一字一句道:“因为我大楚的国玺所用的玉料便是昔年名满天下的和氏璧!”

    “和氏璧!”幻龙从赵佗的记忆中也搜索到一丝有关于数百年来这块神奇美玉的传说,不由惑然道:“秦国破赵时,不是已经得到和氏璧了吗?”

    “原来壮士也听闻和氏璧的传说,如此看来,壮士也非常人呢。”月姬不露声色地奉承了幻龙一句,悠然道:“但壮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昔年卞和献玉,两代楚王不识,以至卞和因欺君而被断双足,文王先祖即位后,卞和抱玉,哭于荆山下,泪尽而继之以血。文王见状,派人问其故,和答道:‘吾非悲别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斑。’文王使人剖璞,果得宝玉,遂名之为‘和氏璧’。此璧被剖分时得大小两块,较大者雕琢成一玉璧,即天下闻名之和氏宝璧,其型为平圆形中心有孔之玉器,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色混青绿而玄,光彩射人。更兼其触手生温,不染尘埃,能在夜中发光,因此又称夜光之璧。流传楚王室四百余年,为楚国镇国之宝。至威王时,和氏璧被赐给伐魏有功的令尹(相国)昭阳。某日昭阳大宴宾客,将和氏璧拿出给大家观看,结果和氏璧在宴席上离奇丢失。昭阳四处搜查,牵连了无数人,却是一无所获。和氏璧失踪五十年后,突然在赵国出现,为赵国宦者令缪贤在集市上购到,后为赵惠文王所夺。此后宝璧亦为赵国王室所有。秦灭赵国后,和氏璧的确到了秦王嬴政手中。但和氏璧再好,终究只是把玩之物,又怎比得上我大楚以另一半宝玉雕琢成的传国宝玺所昭示的王室权威呢。”

    “另一半?”幻龙闻言先是一怔,随即恍悟,解玉时宝璞一分为二,其一为天下著名之和氏璧,没理由会把另一块同样材质的极品玉料弃之不顾。将其雕琢为楚国的王玺正可谓物尽其用。幻龙随即点点头道:“这就对了。”

    月姬与辛速均愕然:“什么对了?”

    幻龙不答反问:“这块什么宝玺上是不是阳刻着楚文鸟篆‘楚王行玺’四字?”

    “正是。”月姬与辛速互视一眼,均从彼此眼中看到狂喜之色,倏地异口同声齐道:“莫非你见到过!”

    幻龙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大大的哈欠,眼神中掠过一丝狡黠,道:“啊,这个,天色很晚了,杀了一天的人,也怪累的。有什么话明天再说吧,先睡觉。”将煹火拨旺后,转身走向事先准备好的以树藤编成网兜床,倒头便睡,不一会酣声大作。

    主仆二人面面相觑,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是好。辛速紧张地瞥了幻龙的背影一眼,附耳道:“公主,趁这野人熟睡,我们快逃吧。”一般没有外人的情况下,辛速仍尊称月姬为公主,而在外人面前则称为主人以掩饰其身份。

    月姬犹豫一会,终于坚定摇头:“不可,我等此行,目的正是国玺。之前虽有些微线索,但若单凭你我之力,在这莽莽丛林中搜寻一方玺印,却无异于在大海捞针。此人必定见过国玺,甚至知其下落,我们此行的希望便着落在他身上,眼见大事可期,怎能轻言退却?”

    “可是……可是这野小子明显对公主不怀好意啊。万一……”

    月姬淡然道:“只要能找到国玺,救出幼弟,延续我大楚血脉,月姬又何惜此微躯。”

    “公主,万万不可如此轻贱千金之躯啊!”辛速急得眼中泛起泪花。

    月姬轻轻摇头,语气平淡而坚定:“楚国已灭,月姬亦不过一亡国之女,昔日荣华再也休提。但凡对我大楚复兴有利之举,月姬便是奉上性命也在所不惜,更遑论其余。”

    “公主,可苦了你……”辛速伏于月姬膝上,低声饮泣。

    野火、悲泣、酣声、兽鸣,如磐石般巍然不动的睡姿与紧紧依偎彻夜难眠的倩影交织成一副动感的荒林野宿图。

    篝火哔剥,虫萤乱飞,幽幽呜咽,长夜深沉。

    PS:关于传国玉玺之我见:

    查遍有关传国玉玺的资料,均无一例外并反复陈述这样一个“事实”:传国玉玺是秦始皇命人以和氏璧雕琢而成的,这个“史实”令我非常困惑。和氏璧我没见过(估计也没有谁见过),但玉璧却见过不少(不会有人没见过玉璧吧?影视资料上多的是),上至商周下至秦汉,所有玉璧的器形都是扁圆形中心有孔(至少能放进一个拳头的小孔)的样式。试问这样的一个器物,怎么能雕琢成一个四四方方、其厚如拳,至少有半个巴掌大小的玉玺?(这个面积是我猜的,现存清宫中乾隆、道光的玉玺大概也就是这样大小)

    因此,传国玉玺最有可能的来源有二个:一是来自和氏璞玉,史载楚王令人剖璞得玉。见过解玉的都知道,一般都会在原石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处切割验证,也有居中一分为二的,考虑到当时没有人相信和氏璞玉是什么宝物,因此最大可能是直接一劈两半,这样能制成和氏璧的的原料就最少有两块了。本文就采信这个来源。还有一种可能的来源是雕琢和氏璧时,玉璧中心圆孔的剩余圆柱形玉料正好是一枚玉玺大小。当然,相较于第一种来源,这后一种可能性就有些勉强了。

    至于为什么我在文中设定另一半璞玉被雕琢成楚国国玺而不是保留原石或琢成别的什么玉器,是基于以下分析:一、和氏璧存于楚王宫四百年后遗失,并且还造成一位丞相(令尹)的去职。如果此时楚王还保有另一半璞玉的玉料的话,大可以再雕琢出另一枚和氏璧来,但史载和氏璧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什么兄弟姐妹。很显然,和氏璞玉的玉料已不存在了。二、如果另一半玉料被雕琢成别的玉器,比如玉琮、玉圭、玉璋、玉诀什么的,那么要把这类玉器改琢成玉玺比在玉璧基础上加工更不现实。

    而设定为楚国国玺就恰好解释了为什么历代楚王只会去把玩和氏璧而“忽略”另一件同样材质的美玉(国玺啊!国家权力的象征,谁敢终日拿在手上玩的)。同时,当此物落到秦始皇手中时,只须令人削去上面的刻字,再重新篆刻上那名传后世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这在技术上没有丝毫难度)——传国玉玺旧瓶换新装,就此新鲜出炉啦!

    呵呵!以上为一得之愚,仅供参考。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