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昊是盐城人。
盐城人给我的印象就是团结,他们极为重视乡情纽带。喜欢抱团就是他们展现盐城人性格的一个方面。据当时的江湖传闻,林大有盐城帮,他们任侠热血,尝有拔刀之举,学校对此也是无可奈何。盐城人的彪悍可见一斑。
难怪“皖南事变”后,新*军会选择盐城作为军部重建之地,或许这跟盐城人的尚武精神不无关系吧。而盐城人的尚武之风跟他们的城市历史息息相关。
盐城历史悠久。汉武帝时,建盐渎县。东晋安帝时,更名盐城县。无论武帝设县,还是安帝更名,皆跟“盐”有关。武帝时,这里遍地都是煮盐场,到处都是盐河(“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安帝更名是因为这里环城皆盐场。到了大唐盛世时,淮南盐场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此。
时至今日,盐城仍然保留着浓厚的“盐”文化。你只要留心盐城各地乡镇的地名就可知之。比如西团镇、三灶镇、一总、便仓镇、潘丿镇等。其中,“团”是盐区的生产组织,每个盐场都会设几个团,每个团又会设若干灶户。“聚团共煎”就是灶户们的生产形式了;“灶”是灶户们煎盐的重要设施;“总”则是灶民聚居的单位,类似如今的村落;“仓”指的就是存放海盐的仓库了;“丿”是明清灶民煮盐的主要工具之一,其形如铁锅。
盐城的这种大合作的生产关系就决定了他们宁折不弯、喜欢抱团的性格。
盐阜之地,名人辈出:三国时,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一篇讨曹檄文,骂得曹操冷汗直流,犹如利刃穿心;宋末三杰之一的陆秀夫,不甘受辱异族,背着末代皇帝赵昺(bǐng)跳崖自尽,千古之下,忠魂不灭;元末明初的施耐庵,一部《水浒传》,写尽江湖好汉的热血肝胆,万古流芳;又有盐贩张士诚,十八条扁担举义,据地称王,与朱元璋争鼎天下;明有盐丁王艮(gèn),东台安丰人,师从一代奇人王阳明,潜心“心学”,倡导“百姓日用之学”,强调修身立本,创立赫赫有名的“泰州学派”;明末清初,又有说书人柳敬亭,一生足迹遍布南北,评书六十年,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净空;或如风号雨泣,乌悲暮骸。
在大学时代,我对盐城的历史知之甚少。只是觉得盐城人的老乡关系似乎比其他地方的人来得更强烈一下。再加上神秘色彩颇浓的盐城帮,令我对盐城人便多了一分敬畏之心。班上总共才三十二个人,盐城人就有三个:袁裕红、彭国和卞昊。
那时,在寝室里,卞昊的为人处事显得比我们更加成熟老练。他不大跟宿舍人一起玩,周末放假也大都到外面与他的盐城朋友相聚去了。他喜欢笑,嘴角微微扬起的浅笑。有时,喜欢斜睨着你,扬起嘴角,微笑着:“你吗?”地道的盐城口音。
他喜欢走碎步,就是那种走得很淡定的样子。
所以,我不用抬头,光看脚步就知道是他老人家来了。
抬头望去,正是卞昊那招牌式的微笑。我知道,不久之后,一定又会从他嘴里蹦出浓浓的盐城味“你吗?”
写于2011年10月4日福建古田翠屏居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