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御书房内
刚刚从皇极殿出来,朱由校就找来了大太监王安,也不顾王安是否劳累,直接就问道:“怎么样?孙二开口招供了吗?”
“幸不辱命。”王安疲惫的笑道,可一不留神,就在皇帝面前打了个呵欠。
自接到皇上圣旨,王安就到东厂接手了孙二一案。在东厂和锦衣卫的几个刑讯高手的帮助下,整整折腾了孙二两天两夜,把自己也累个够呛,才最终拿出了一份供状,给皇帝带了过来。
“主使人是谁?”朱由校急忙抓过那厚厚的一叠审讯记录,胡乱翻了下却扔在一边。
“不清楚,”王安回答的很干脆,“孙二只是招供,是一个叫赵爷的中年人带他进京的。至于这个赵爷是何来历,他也不清楚。”
“这么说,这个赵爷肯定跑了?”朱由校脸上闪过一阵阴霾。
王安点了点头,“这个赵爷很狡猾,在住处连一根线也没有留下。而且,他给孙二买的东西,都是从沿途的路上买的,并不能判断出赵爷的来历。”
“找几个丹青画得好的,让孙二口述,一点点拼出赵爷的画像。”见线索断了,朱由校反而冷静下来,“此外,让孙二回忆赵爷的说话语气,走路姿势,这些都可以提供帮助。”
王安大为佩服的看了皇帝一眼,拱手道:“奴才遵旨。”
“那就这样吧,大伴先回去歇歇,再慢慢的炮制那个孙二,”朱由校苦笑了一声,又指指那厚厚一叠的供状,“大伴把这些东西也拿走吧。”
“万岁爷,你不看看吗?”王安有些奇怪。
“梓童是寡人的皇后,也是太子的母后,和她的父母是谁,有关系吗?”朱由校淡淡的说道,“还有,朕让大伴查的,是孙二身后的主使人,而不是皇后的身世。这一点,你一定要明白。”
“奴才明白,”王安心中一凛,忙低声说道,“万岁爷放心,奴才一定会将那个人挖出来。”
“尽力吧。”朱由校却不认为能够找到那个赵爷,然后顺藤摸瓜找出主事者。反正,自己只要不乱,那个背后主使人就没辙,想要达到目的,那就要再次出手。到那时,自然会留下蛛丝马迹……
“奴才告退。”王安神色一黯,对自己不能为皇帝分忧而感到自责。
“也好,大伴回去好好的休息吧。”朱由校点了点头,随手拿起了一份奏章观看。
王安慢慢的弯下腰去,给皇帝行了个礼,才缓缓的向后退出。等退到门口的时候,却突然停了下来,“万岁爷,孙二只是太康伯以前的一个家人,因手脚不干净被赶了出去,没有随着进京……”
“什么?”朱由校一怔,脸上却顿时浮起一阵狂喜。
※※※
一国皇后被人诬陷,这无疑是件令人震撼的事情。虽然朱由校处置得当,努力将事情淡化下来,没有将事情闹得全城皆知。可在高官勋贵中,却早成了人皆尽知的事情。只不过,大家都知道事关重大,不敢随意张扬,更不敢随意打听,免得惹祸上身。可在内心里,却没有人不捏着把汗,皇帝要是因此废后,自己该怎么办?
到了万寿节这天,朱由校带着皇后出现在皇极殿,这无疑是在表明态度。大家伙心领神会,知道皇后保住了,也不必担心朝局发生动荡了。可在众人心中,却又浮起一个疑问。
这孙二说的可是真的?若不是真的,那又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明目张胆的和皇上较劲儿?
一时间,大家看向太康伯的眼神也就有些古怪。
万寿节这天,张国纪下朝回家,就一头钻进了书房里。伯夫人李氏放心不下,便追到了书房里。
“老爷,你见到皇上了吗?皇上到底怎么说的?”张李氏一脸焦急的问道。
虽然被册封为伯爵,可张国纪却是个读书上瘾的人,难免就有些迂腐之气。可今天,张国纪却一改往日的方正,和李氏开起了玩笑,“我去上朝,能不见皇帝吗?至于皇帝说了些什么?你得让我好好想想,”张国纪一手捋住胡须,故作沉思道,“好像是,免礼,平身。嗯,就是这四个字。”
李氏气的火冒三丈,一手揪住张国纪的耳朵,就开始开骂,“你也不看看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思开玩笑?我们张家都成了人家的笑柄了,你知道不知道?要是皇上怪罪下来,废了宝珠的皇后,我看你还怎么开玩笑……”
张国纪也不恼,而是笑嘻嘻的说道:“娘子,表姐,你多长时间没有揪过为夫的耳朵了?”
原来,张国纪和李氏是姨表亲,自小在一起长大。张国纪年龄小,却又生性懦弱,没少受同伴的欺凌。而李氏虽是个女孩,却生性豪爽,颇有大姐大风范,在人前人后没少照应张国纪。当然,也没少揪张国纪的耳朵。
后来,双方大人一合计,既然表姐弟两个两小无猜,那就凑一对吧。
于是,野蛮表姐就变成了温柔娘子,李氏再也没有揪过张国纪的耳朵。
“你,”李氏眼圈一红,眼泪却掉下来了,“什么时候了,你还想着这些。要不,我去见皇帝,给皇帝把话说清楚。”说着,李氏就想走。
“你怎么还是这样风风火火的存不住气?”张国纪一阵好笑,忙拉过了李氏,“放心,我们的那个女婿好着呢,今天还带着我们女儿到了皇极殿,让我这个做岳父、做亲爹的给他俩磕头呢。”
“皇后也去皇极殿了?不是说不能去的吗?”李氏一阵愕然,也顾不得丈夫口中对皇帝的不敬。
“要不,我怎么会这样放心呢?”张国纪一阵得意。
“谢天谢地,菩萨保佑,”李氏这才放下心来,可随即又变了主意,“不成,我还是要进宫和皇上说清楚,免得他心中有刺……”
张国纪苦笑着摇摇头,“你去怎么说?说你和孙二没有瓜葛?还是说为夫身强体健,龙马精神?”
“呸,”李氏满脸通红,“你不嫌羞我还嫌呢,这是我一个妇道人家能和皇帝说的话吗?”
“那你怎么给皇帝说?”张国纪一阵坏笑。
……两人正在说笑,书房外却传来了一个声音,“伯爷,夫人,宫里的曹公公来了,说是有旨意。”
“旨意?”张国纪一怔,再看李氏时,却发现李氏也是满脸的不解……
※※※
到了十七日这天深夜,皇帝赐给自己老丈人两个美女的消息,就在京城内不胫而走。据说,随同两个美女到太康伯府的,还有一车的保胎药,气的太康伯夫人当场就甩了脸子。
也就是这个时候,大家才注意到,堂堂的太康伯府,竟然没有一个姬妾,这让大家又是一阵啧啧称奇。
不过,所有的知情人都清楚,明年的这个时候,太康伯府必定会传出太康伯姬妾怀孕的消息。正可谓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为了自己的声誉,张国纪要拼命了。
看完太康伯府上的笑话,北京城的高官勋贵们终于想起了正事。
如今要开海了,有九个商行的股份要让大家去争夺,还有九个港口的位置需要大家去决定。甚至,有九条道路的路线,需要大家去关注。一时间,京城里的酒宴就多了起来,一些比较有名气的歌舞班子,更是进入了疯狂走穴时代。
其实,这个时代的投资渠道是十分狭窄的,特别是对那些拥有大量空闲资金的高官勋贵们来说。
这个时代,最为稳妥的投资就是买地。可天下的土地就那么多,你买了,别人就买不成,为了争地,一些交往多年的朋友翻了脸,一些本可以百年传承的家族破了家。况且,朝廷为了保护自己的税源,更是明的暗的,不停地打击大地主。
最为暴利的投资是放贷吃息。可这样做也是有风险的,而且也和朝廷法度违背,与儒家道德违背。一旦被人揪出来,那就要丢官罢职,更要丢人现眼。因此,但凡传承数代的家族,都会在族规中写上,严禁子弟对外放贷。
除了这些,也只有参与到和鞑子的贸易以及江南的工商海贸上。前者需要和边镇有关系,而且被山西人把持着。后者距离太远,更是被东南沿海的豪族把持。
数来数去,北地的这些权贵竟然成了受气包,要么就老老实实的把银子在家中藏着,要么就求爷爷告奶奶让人带着发财。
现在好了,朝廷明文开海,更是公开设置商行,垄断海外贸易,这是将原本东南沿海那些家族的银子给大家分啊。
于是,一帮子勋贵就带着子弟泡到了兵部,说是要教子弟武事,实际上确实在兵部的地图上研究何处开港口最适宜,如何修路最能让大家发财。
然而,就在大家的目光都盯着银子的时候,原本在京城中最显赫的几个人物之一,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却悄悄的离开了京城。
PS:晕了,为了给张嫣加一场戏,竟然把我的思路完全打乱了,今天就这样吧。明天继续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