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向高的动作很快,东林党的效率也很高,在内阁的默许和旁观下,资政会议和评议会以最快的速度建立了起来。(更新快 八度 吧 )从此,大明就光荣的进入了伪民主时代。而朱由校,也可以自豪的说一声,“朕是个开明**的皇帝。”
其实,在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一直都有着‘非君’和限制皇权的冲动。君权和相权的千年之争,就是这股思潮在从中作祟。到了明初,朱元璋将孟子的碑位移出孔庙,并废除了宰相制度。可转眼间,相权便借着内阁制度死灰复燃。
到了明末,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更使得以东林党为代表的‘非君’思想泛滥。东林党以‘通得天下’做为自己核心的政治主张,大力宣扬‘吾辈合并为公’,使得君臣关系日益恶化。传统的依附型政治文化日益解体,参与型政治文化影响力日益扩大。
如今,朱由校主动设立议会,迎合了民间的主流思想,正可谓顺应民心之举。一时间,‘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喧嚣声日益高涨,吹捧朱由校为圣明天子的文章更是层出不穷。皇室和士大夫阶层,再次站到了一起。
天启三年八月初一,以叶向高为首的资政会议正式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三十四名各省代表,以及原有的七名乾清宫资政,还有十位新晋的勋贵代表,合计五十一位。他们将作为首任资政会资政,永远的载入史册。
出于一些考虑,朱由校并没有允许皇族代表出现在这次会议,而和军队过往密切的一些勋贵,如英国公张维贤等人,也被排除在外。
次日,八月初二,一百三十四名各省议员汇聚一堂,正式召开了评议会的首次筹备会议。由于这些人都是各省的固定名额,还有其他不定名额不曾选定,朱由校便下了圣旨,让各省加速选派议员入京,并尽快建立本省的省、府、县三极评议会,推广粮食配给制。
“叶老,从明年开始,资政会就要和评议会联合派出督导组,分赴各省各地检查评议会和粮食配给制的执行情况,以防止出现纰漏。”朱由校一身便装,高高的站在军校校场的点将台上,望着操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对着叶向高嘱托道。
今天是评议会开会的日子,朱由校便带了叶向高等朝廷大臣在会场外听信。而会场之内,则分派了内阁首辅方从哲,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孙如游到场主持。
“这资政会和评议会到底是万世之基,还是祸乱之源,就要看叶老的督察结果了。”朱由校如是说。
“陛下说的是,臣等一定尽心竭力,助陛下完成此千古宏业。”叶向高心中一凛,却知道皇帝所言属实。这议会若有个闪失,必定会让各地割据成风,到那时中原大地刀兵四起,大明王朝也会倾翻倒地。
“叶老错了,这可不是助朕完成千古宏业。”朱由校却不肯认账,他轻轻的扫了众人一眼,微微笑道:“朕建立这两个会议,可是读了顾宪成和钱一本等人的著作,才起的念头……”
叶向高的脸顿时便白了。
顾宪成主张“散权”,实质是削弱君权;钱一本主张“公天下以选举”辅臣,更是在挖皇帝的墙角。皇上拿这两人的理论作为资政会和评议会的成立根据,倒也恰当。可问题是,这两人都是东林大佬,顾宪成更是东林党的创始人,和**星、邹元标合称‘东林三君’。
“皇上这是把东林党放火上烤啊。”叶向高心中叹息。
其实,君臣二人都心知肚明,这建立资政会和评议会,对皇帝、对东林党都是一次不允许失败的尝试。这改革要是成了,大明自然可以江山永固,朱由校也将成为旷世明君,东林党众人自可青史留名。可要是失败了,朱由校身死国灭,东林党也将成为奸邪小人。更重要的是,东林党身后所代表的势力,也将会被新王朝彻底粉碎。
毕竟,除了朱由校这个傻瓜,没有任何君王会同意东林党这样的祸乱之源存在。
“陛下,这议会如何才能成事,还请陛下指点一二。”叶向高放下了身段,向年龄足可以做自己孙子的朱由校认真请教。
“四个字,以和为贵。”朱由校淡淡一笑,却没有推托之意,“各省议员在为自己考虑的时候,要多想想别人的感受。不要光想着自己多吃多占,却把别人的饭食抢了个干净。”
“其次,把粮食配给制推广好,多给老百姓办些好事。只有把老百姓安抚住了,这评议会才不会被有心人利用,变成乱民攻击的对象。”
“如此说来,这粮行便是重中之重了。”叶向高问。
“那是自然,”朱由校粲然一笑,“地方上的各级议会,主要任务便是监督粮行,确保粮食配给制的推行。若是连这点都做不好,”朱由校的声音转厉,“那要这个议会何用?”
在朱由校看来,只有让老百姓吃饱了饭,才不会被有心人煽动起来对抗朝廷,朝廷的各项改革,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叶向高点点头,却又问道:“若是地方议会违规,议员名额被少数人把持怎么办?”
按照目前制度,有选举资格的是拥有当地户籍的成年男丁;而有被选举资格的,则是具有秀才以上功名的士子,拥有勋爵以上功名的贵族。皇室宗藩,尚没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而受限于交通、通讯,除了县一级议会是直选外,其他的都是间接选举。相应的,县一级议会就很容易受到地方宗族势力的控制。为此,朝廷明确规定,每家每姓只能在同一议会中同时拥有一个议员名额,以此来防止某一家族做大。
“那就减少他们在上一级评议会中名额,减少他们科举的名额。”朱由校淡然一笑,“如果当地官员和他们同流合污,那就惩罚该官员的家乡,减少其科举名额。而有举报他人违规,并得到证实者,可加其议会、科举名额。”
叶向高默然。
其实,东林党内也有人提出,要把监督地方官员施政纳入地方评议会的工作范畴。可叶向高和几位东林大佬商议后,却给予了否决。毕竟,硬生生的给地方官员头上戴个箍子,只会让评议会树敌不说,还有和朝廷争权之嫌。
而如今,却成了地方官监督议事会……
远处,评议会已经开完了会,人群正在四散而去。
朱由校侧过身来,对随侍在旁的工部尚书王佐吩咐道:“这评议会挤在军校的操场上开会,也不是个办法。爱卿就多费点心,帮着建个议会会场吧。”
其实,让资政会和评议会的首次会议来军校的校场上开,并不是找不到合适的房子,而是朱由校想表明自己的一种态度。这议会只是皇权下的产物,和军队一样,是维持统治的工具。在朱由校的内心里,也未尝没有一股宣扬武力、敲打议员的冲动。
“臣遵旨。”王佐急忙上前应道,却又有点迟疑,“这议会会场,应当按照何等规制修建?”
按照礼法制度,明朝修房子是有制度的。房子有几进,台阶有多高,都要符合房子主人的身份。可这议会是新兴事物,自然没有相应规范,王佐一时为了难。
“规制嘛,”朱由校迟疑了一下,却立即有了主意,“王爱卿不必为难,这修会场是议会的事,自然要交给议会来办。你只要找好足够大的空地,就可以交给议会,让各省议员自己去修。修完之后,就用各省的名称来命名。比如说,山东修的会场,就叫山东厅……”
“陛下想修建十七个会场吗?那修建的费用怎么办?”刚刚主持完会议归来的方从哲皱了皱眉毛,问道。
“那是自然,一省一个,也好方便他们议事。”朱由校点了点头。
“如果不让户部掏钱,臣就没有异议。”考虑到干干净净的户部国库,方从哲也就有些气短。
不过,和方从哲一起回来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孙如游却有不同的看法,“陛下,各省分开修自然可以,到时各省可分别在本省的议事厅议事。只不过,朝廷也应该修建个主会场,作为资政会和评议会集体开会的场所。至于规格,不如仿六部衙门规制制造。其他各省的议事厅,则降一等制造。”
“可国库没有多余的钱啊。”方从哲直接反对。
“无妨,可以用内廷在各省粮行的股息做抵押,向各省商人借款修建。”朱由校心想,既然逃不过要修,那不如做的漂亮的,免得听大臣鼓噪。
方从哲和孙如游对视一眼,忙不迭的应承下来。
“陛下,”见事情已经谈完,方从哲便请示道:“评议会的议员想在酒楼设宴,以示庆祝,陛下的意思呢?”
“设宴庆祝?”朱由校一时迷糊,还以为是那些议员想邀请自己出席,便应承了下来,“等朕去看望完军校学生,就去参加。”
自设立了议会,朱由校益发的看重军权。如今身在军校之内,更是要和军校师生谈谈心,以示恩宠。至于议会,朱由校心里清楚,议会和皇帝永远也不会一条心。
……
……
本章节由16书友上传E
你正在阅读第177章 议会成立,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我们纠正!
返回:明风万里书页,如你喜欢本书请收藏!手机上网推荐您使用QQ浏览器 更新书签(八 度吧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