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娘子关(三)


本站公告

    中午,孙连仲率所部主力冯安邦二十七师先行到达,张金照三十师,池峰城三十一师等部也先后到达。.

    “仿鲁兄,可把你盼来了。”黄长官得知孙连仲到来,高兴得迎出老远。

    孙连仲也不怠慢,“黄长官好!”先敬了一个礼,再上前与黄长官握手。

    略事寒暄,两人边走边聊,一起走向黄长官的指挥部。

    “······情况严重啊!仿鲁兄。”黄长官简短的向孙连仲介绍了目前的军情,语气沉重的说。

    孙连仲也是面沉如水,心里直发苦。他没想到娘子关前线的情况已经糟糕如此。他顿时觉得压力倍增。二十六路军虽说编制完整,有两万多人,而且也是原西北军中极有战斗力的部队。但面对日军的凶焰和如此不利的局面,他心里实在没底。“不管如何,只能拼了。”他咬咬牙,对黄长官说;“我马上命令二十七师上去,先把战线稳定下来再说。”二十七师是孙连仲部主力,满编近万人。师长冯安邦,是孙连仲的连襟,也是一员猛将。率部上去之后,压住了日军的攻势,稳住了战线。同时,把伤亡极重的候镜如旅和李振西教导团换了下来。

    侯旅伤亡近半,教导团只剩下了不到六百人,团长李振西负伤。

    借此机会,黄长官将战线进行了调整,娘子关以北仍由冯钦哉部负责,虽说冯部电台一直不开机,无法联络,但那方面未闻敌情,也只好如此;娘子关正面,命赵寿山师缩小防线,扼守铁路两侧高地。由于此时娘子关正面已不是日军的攻击重点,如此防守应该无虑。右翼曾万钟第三军,自旧关失陷后就失去了联络,无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他们能按照战前的部署,守住九龙关和昔阳方面。而眼前最重要的旧关方面,由孙连仲部担任防务,并希望孙部能发动反击,夺回旧关。

    孙连仲连夜布置反击,以二十七师攻击旧关方面;三十一师守卫后山阵线;三十师收容所部候镜如旅,作为预备队。

    第二天一早,冯安邦指挥二十七师对日军发起了猛烈的反击。西北军的彪悍确实名不虚传,很快就把日军压回了旧关一线。紧接着,双方围绕着旧关展开了惨烈的争夺战。

    杜仲的营被日军的火力压在一个小山包下已经半个多小时了。小山包位于旧关西南面,位置十分重要。夺下了这个小山包,就可以由此向旧关南侧发起攻击。日军在山包上布置了一个中队,有三挺重机枪。三个重机枪阵地修得很好,呈三角形分布,视野开阔,交叉射击可以充分发挥火力,攻击方冲锋的路线被完全封锁。杜仲的营刚才冲了一次,已经牺牲了几十个弟兄。烈士们的遗体躺在冲锋的路上,杜仲似乎还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愤怒与不甘。

    杜仲是河北保定人,家乡不久前已经沦陷。想到家中亲人和家乡父老正在日寇的铁蹄下惨遭蹂躏,他心里时时都在滴血。他的营里,绝大多数的弟兄也都是北方人,日寇的侵略,令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亡国的切肤之痛。他们共同的愿望,就是同日寇拼个你死我活。

    “怎么样?杜仲,能攻下来吗?”冯安邦亲临督战,来到杜仲身边。

    “师长,你怎么来了?”杜仲大吃一惊。

    “你别管我。你说,能攻下来吗?”

    “鬼子火力很猛,”杜仲脸色沉重,“我们刚才冲了一次,牺牲了好几十个弟兄,没能冲上去。”

    “把你的营集合起来,”冯安邦下令,“我有话要说。”

    “弟兄们,”冯安邦看着眼前的几百个弟兄,大声说道:“战区黄长官命令,悬赏五万大洋,攻下眼前这个小山包。”转头对身边的卫士吩咐道:“抬上来。”几个卫士抬着几个箱子上来,揭开盖子,一摞摞白花花的大洋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希望各位弟兄奋勇争先,完成任务。我就在这里等着弟兄们的捷报。等弟兄们下来,我亲自给各位弟兄发奖!”那个时代的军队,士兵们基本上都是生活无着,才会来吃粮当兵。有很多甚至就是被强行抓来的壮丁,打仗毫无动力。因此,每逢作战,长官往往用悬赏的方式,以刺激士兵们的**,鼓舞士气。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正常而且很常用很有效的方式。

    现场一阵沉默。

    杜仲胀红了脸,上前一步,大声说道:“报告师长!军人以卫国为天职,即令牺牲了,只希望抗战胜利后,能在哪儿立一块碑来纪念我们这群为国牺牲的人就满足了。”他的声音慷慨而激昂,充满必死之意。说完,他转身带着他的营,毅然决然的向日军的阵地冲去。他的身后,几百个弟兄昂首而过,没有人向那几箱闪亮的大洋看上一眼。

    冯安邦两眼含泪,端然肃立,对着这些为了国家和民族挺身走向死亡的勇士们久久举手敬礼。(几年后,已经升任中将军长的冯将军,也在与日寇的鏖战中为国捐躯。这是后话不提)

    是役,杜仲和他手下的弟兄几乎全部阵亡。(笔者注: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从黄绍竑将军的回忆文章里找到的资料。只有营长杜仲这个名字是我杜撰的,因为黄将军也不知道那位营长和他带领的几百名弟兄的名字。这个故事让我久久感动,正是这些有名的和无名的英雄们,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孙连仲部的反击,虽然未能夺回旧关,但也制约了日军,使日军无力发动大的进攻。双方时有拉锯,旧关方面的战局暂时稳定下来。

    然而,两天之后,风云突变。

    日军一零九师团三十一旅团(昔阳支队),在旅团长谷藤长英的率领下,攻破九龙关,在东冶头兵分两路:佑佑木勇大佐的六十九联队向西南方向的昔阳攻击前进;长泽子郎大佐的一零七联队向西北杀奔阳泉。

    自此之后,形势急转直下:

    十月二十六日,黄长官为免娘子关一线守军赵寿山部和旧关一线孙连仲部腹背受敌,下令两部撤回阳泉,娘子关失陷;

    与此同时,北上抗日的川军邓锡侯二十二集团军麾下,第四十一军孙震所部,曾苏元旅,陶凯旅,王志远旅在副军长兼一百二十二师师长王铭章的率领下到来。黄长官立即命令他们开向平定,昔阳方面阻敌。

    川军是九月初在成都誓师北上的,当时的四川还很炎热,故士兵皆身着单衣,脚穿草鞋。由于川陕之间道路崎岖,交通极其不便,正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部队长途跋涉,走了一个多月才走到西安。待赶到娘子关前线,已是十月底。途中,在四川境内是自行筹粮。到了西安,才得到中央提供的一批粮食。其他武器装备,全无一点补给。深秋的山西,已是天寒地冻。川军的官兵,却依旧穿着草鞋和单衣。川军的武器装备更是极差,重火力几乎完全没有,往往一个营也没有一挺重机枪。步枪大部分是四川造,较之汉阳造还要落后,打不了多少子弹,膛线就差不多磨平了,射击时子弹飞去哪里,连自己都不知道。手榴弹也是四川造,一炸往往只有两半,有的甚至根本不响。一路行来,人们皆目之为“叫花子军”。

    “叫花子”一样的川军却是十分英勇的。他们以巨大的牺牲,阻击了装备比他们精良不知多少倍的日军足足三天。然而,大厦已倾,不是川军这只并不强壮的胳膊能够支撑得起的。

    十月二十九日,平定失陷。

    十月三十日,阳泉失陷。

    十一月二日,昔阳失陷。

    十一月四日,榆次失陷。东线日军兵锋直指太原。

    忻口方面,在娘子关失陷之后,战区司令部于十一月二日下令全军撤退。

    十一月六日,北线日军兵临太原。

    十一月七日,两面的日军合攻太原。

    十一月八日,太原失陷。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