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平型关


本站公告

    九月十四日,广灵被二十一旅团攻陷。。七十三师退往灵丘。

    日军在广灵停留数日,一面修整,等候国崎支队前来会合,一面却故意做出一副即将向浑源,东井集一带晋绥军南集团主力发起进攻的姿态,将晋绥军南集团主力牵制住。

    九月十八日,坂垣命四十二联队派出一个大队的日军向浑源攻击。由于晋绥军南集团主力已于十六日前后撤向了雁门关一带,日军顺利攻占浑源。

    坂垣自己却于九月十九日带着大军杀向了灵丘。七十三师群龙无首更兼战力不支,向平型关败退而去。

    九月二十日日,军攻占灵丘。平型关的大门,打开在坂垣师团的面前。

    黄云龙在雁门山上郁闷无比,六十二军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放过一枪。

    六十二军是临上前线之前才扩编的,由十一师和晋南独立师组成。军长黄征祥,副军长伍干臣,参谋长黄云龙。这是阎锡山八月十六日接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后,立即下令扩编晋绥军的成果。阎长官首先将晋绥军全军编为第六。第七两个集团军,以杨爱源为第六集团军总司令,以傅作义为第七集团军总司令。下辖七个军,分别是:十九军(军长王靖国);三十三军(军长孙楚);三十四军(军长杨登源);三十五军(军长傅作义兼);六十一军(军长李服膺);六十二军(军长黄征祥);骑一军(军长赵承绶)。以及一些独立师,独立旅,炮兵团,工兵团等。全军二十余万人。自觉兵强马壮之后,阎长官决心同侵入山西的日军好好打上几仗。

    八月二十八日,六十二军奉命北上太原。五天后,全军陆续乘火车沿同蒲路到达太原(重炮团因运输不便,延后出发)。随即受命继续北上,到浑源,东井集一带集结,准备参加太原会战。

    黄云龙心里知道大同会战是打不成的。不论是在天镇一线做前敌抵抗的六十一军李服膺,还是在聚乐堡作为口袋底的十九军王靖国,都会因畏敌怯战而早早败退。大同会战不过是阎长官一场水中捞月的空想而已。但这话哪能说得出来呢?难道去跟阎长官说我是从几十年以后投生来的,所以知道结果?阎长官不把他当疯子才怪呢。他只能用担心的口吻,怂恿他老爹去向阎长官建言。但阎长官对他老爹的建言嗤之以鼻,以我六十一军一师一旅七个团,十九军三个旅九个团,合计十六个团两万多近三万人的兵力,依据既设工事,难道还挡不住几千日本人加几千伪蒙军?(此时的关东军察哈尔兵团还不完整,东条英机手下现在只有本多正材第二混成旅团的一部分,酒井镐次的独立第一混成旅团一部分,加强大队级别的堤支队,另有伪蒙军两个骑兵师。筱原诚一郎的独立第十五旅团还在从密云过来的路上,大泉支队也还没到达,总数约八千人左右。)阎长官的大同会战计划得到了蒋委员长的赞赏,蒋委员长甚至还派了从南口战役撤下来的中央军十七军(由高桂滋八十四师和李仙洲二十一师临时合编而成,军长高桂滋),皖北的刘茂恩十五军(辖武庭麟六十四师和刘茂恩自兼师长的六十五师。刘茂恩的十五军原本在中原大战中被黄云龙消灭大部,但战后刘茂恩收集残部,且兼向孙连仲投降的六十五师并未打散,随着战后孙连仲向老蒋投降而得以回归,再加刘茂恩之兄刘镇华在老蒋身边左右上下活动,故十五军得以恢复),前来支援助战。阎长官更是信心满满。

    黄云龙急得跳脚,却毫无办法。这种明知道结果,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不能改变,对黄云龙而言,实在是一种痛苦的折磨。黄云龙不知道的是,这样的折磨,以后还会有好多次。

    九月十一日,黄云龙和他老爹黄征祥联名,再次向阎长官和战区司令部建言,提醒战区注意蔚县方向的的日军第五师团。但阎长官却被日军国崎旅团向河北方向的佯动所迷惑,只是向七十三师发了两通加强警戒的电报了事。等到九月十三日日军袭占广灵,阎长官才后悔不已,但为时已晚。

    到九月二十日,仅仅半个月时间,整个晋北,包括大同地区全部和朔州地区北半部,都已落入了日军手中。

    现在,第二战区要面对的,是日军两个重兵集团的威胁:北面大同方向,东条英机的察哈尔兵团,眼下已是兵强马壮,下辖酒井镐次独立混成第一旅团,本多正材第二混成旅团,筱原诚一郎的混成第十五旅团,堤支队,大泉支队等,总兵力两万多人。另外还有伪蒙军的两个骑兵师三千多人;东面灵丘方向,坂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此刻也是齐装满员,国崎登的第九旅团(国崎支队)已经回归,三浦敏事第二十一旅团,师团直属骑,炮,工,辎重等联队,全师团两万八千余人(有的书上说,坂垣师团是日军中唯一设置三个旅团的师团,有三万二千多人。尾巴我查了很多资料,只查到这两个旅团。如果有哪位书友知道详情,请告知我。谢谢!)。

    面对如此敌情,阎长官一厢情愿的品性又一次大爆发。他再次编织口袋,这次是在繁峙小盆地。兵力布置:以孙楚三十三军(孟宪吉独立第八旅,章拯宇独立第三旅,以及由王思田代理师长的七十三师余部)守平型关,高桂滋十七军守团城口(受孙楚指挥)这是口袋口。两军在平型关地区逐次抵抗,予敌人大量杀伤后,转进五台山中,作为南机动集团;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一一五师**部,游击于平型关外与灵丘一带,伺机断敌粮道,破坏日军的后勤补给;杨登源三十四军(辖原李服膺所部李俊功一0一师,刘覃馥独立第二00旅,梁鉴堂二0三旅,姜玉贞一百九十六旅),守茹越口(二0三旅)至以东之北楼口和大小石口(一0一师,二00旅;一百九十六旅驻于代县阳明堡);郭宗汾预备第二军(郭宗汾七十一师,陈庆华新编独立第一旅)守繁峙;陈长捷预备第一军(陈长捷七十二师,于镇河新编独立第四旅)驻代县为后援;郭军和陈军为口袋底;命黄征祥六十二军,刘茂恩十五军分别集结于雁门山和恒山,作为北机动兵团。待繁峙战斗打响,南北两个机动集团即可杀出,钳击日军。将日军消灭在繁峙小盆地中。阎长官豪言“布好口袋阵,让敌人进得来,出不去。”

    为防范北面日军大举南下,策应东面日军。阎长官又将傅作义三十五军置于西面的宁武阳高口;王靖国十九军守卫雁门关;赵承绶骑兵第一军于朔县一带警戒。

    如此一来,第二战区从东面的平型关到西面的阳高口,就布成了一个平行站位,平均分配兵力的一字长蛇阵。

    平心而论,黄云龙认为这个计划本身并无太大不妥。除了茹越口的防守略嫌单薄之外,其余各个方面都考虑得比较周到。如果全军各部能够同心协力,精诚团结;战斗过程中各级指挥官,尤其是阎长官能够意志坚定,态度坚决,说不定还真能打出一个好战绩来。可惜的是······黄云龙除了一再向战区司令部建言加强茹越口的防守之外,其余什么也说不出。真希望像以前那样独自领军作战啊。

    九月二十一日,日军向平型关发起进攻,三十三军孟宪吉旅开始接敌。激战两日,日军受阻于坚阵,未得寸进。孙楚认为,日军的主要进攻方向应该还是雁门关,平型关的日军不过是一只奇兵。因此,他向阎长官建议,坚守平型关,利用八路军抄敌后路至机,打一个局部的胜仗。阎长官一时决心动摇,举棋不定。十九军军长王靖国畏敌心怯,为增加手中的兵力,也大力向阎长官鼓吹,强调日军肯定会从雁门关南下,并趁机要求将预备一军增加为雁门关方向的后备兵力。阎长官于是改变计划,令孙楚指挥所部,坚守平型关一线,伺机歼敌。

    九月二十三日,日军第二十一旅团进攻团城口。高桂滋为保存实力,刚一接战便叫苦连天,要求支援。孙楚告知他计划已变,要求他坚守阵地,并告诉他郭宗汾军即将赶来反击。高桂滋本与孙楚有隙,认为孙楚要趁机牺牲他。于是,在坚守一日之后,便借口伤亡惨重,力战不支,友军坐视不救,擅自放弃了团城口,退入恒山中避战。

    同日,郭宗汾军投入反击。但由于各部指挥混乱,配合不力,没有取得预期的战果。其后,更因为高军的擅自撤离,反而陷入日军的围困。

    九月二十五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外的关沟峡谷,伏击了日军第五师团的辎重队,歼敌一千余人。击毙辎重兵第五联队联队长兼第六兵站站长新庄淳中佐和第五师团情报参谋桥本顺正中佐,缴获和焚毁大量粮食,弹药,被服,车辆等物资。这是“七七事变”以来,中**队获得的第一个正面胜利,意义十分重大。

    阎长官趁机命陈长捷预备第一军也投入反击,但终因高桂滋所部放弃的团城口及其周围的有利地形被日军占据利用,导致陈长捷军伤亡惨重,却不能打开局面,战况陷于僵持。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