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整编与山西初战(二合一大章)


本站公告

    八月初,黄云龙经过与老爹黄征祥,晋南公署主任林静堂,晋南保安司令部编练司令兼临汾行署专员伍干臣,以及晋南军方高级官员傅彪(晋南保安旅旅长兼晋城行署专员),陈鹏(原十九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张忠(原二十师副师长兼参谋长),王伟,杨坚,张志明等人协商多日,制定了一个新的整军方案,把整个晋南(包括临汾和晋城)的军队,后备部队和预备役人员重新整合,编为四级军制:

    甲.主力野战军:晋绥军第十一师和晋南独立师(即迅雷部队)。。

    一.晋绥军第十一师,人员编制和武器装备如下:

    以班为基准,每班十人,正副班长各一,配冲锋枪;步枪手四人,与正副班长组成两个战斗小组;其余四人编成一个火力组,配一挺轻机枪和一具五十毫米掷弹筒,两个副手都配步枪;

    排:每排三个班,设正副排长各一,另设一个机炮班,配置一挺重机枪(三人),两门六十毫米迫击炮(各二人),一名卫生兵,满编四十人;

    连:每连三个排,设正副连长各一,政训官一人(副连级,兼任军法监察和文教宣传工作);一个十人的炮兵班,配置八十二毫米迫击炮三门;二名通信兵,一名号兵,一名冷枪手(狙击手),一个医疗小组(一名医士和两名卫生兵);一个工兵小组(三人,兼布雷,排雷,土工,清障等任务);一个司务长(士官)带一个炊事班(六名炊事兵,兼后勤辎重任务)。所有辅助兵都要参加战斗训练并配置武器。全连满编一百五十人;

    营:每营三个连;营部设正副营长各一,政治督导官一名(副营级),作战参谋一名,后勤军需官一名,文书一人;一个通讯警卫班(十人);一个侦察兵小组(三人);一个狙击兵小组(二人);一个工兵排(三十三人);一个辎重排(三十三人);一个司务长带一个炊事班(十人);一个医疗所(一名军医官,三名医士,六名卫生兵);另设一个机炮连,配置七十毫米步兵炮二门,一百零五毫米迫击炮三门,三十七毫米战防炮二门,十二·七毫米高平两用高射机枪六挺,驮马四十匹。全营满编六百四十六人。

    团:每团三个营;团部六名主官:正副团长,参谋长,政治处长,后勤处长(除团长外,其余均为副团级);团直属:五名正负长官的专职随身警卫员;参谋长下辖作战,情报,侦察,通讯,训练等各种参谋人员;政治处下设统计科(含战果,军功,抚恤,档案等职能),宣传科(含一个三十人编制的宣传队),文教科,保密科等,并有一个军法督导官带一个宪兵班;后勤处下设财务科,民政科,军需科,物资仓库,食堂等;一个战地医院(六十张床位,有十名军医官,二十名医士,四十名女护士);一个六十人的通讯队;一个一百五十人的警卫连;一个一百二十人的工兵连;一个一百二十人的辎重连(配二十部五吨卡和二十部三吨卡);一个三十人的特种兵小队;一个三十六人的侦察兵小队;一个编制三百六十人的炮兵营(配置十二门七十五毫米野炮,十二门七十五毫米山炮);一个八十人的战防炮连(配置三十七毫米战防炮十二门)一个一百六十人的加强防空连(配置双联装二十毫米高射机关炮十二门,双联装十二·七毫米高平两用高射机枪十二挺);一个四十人的防化兵小队;一个一百二十人的骑兵连。全团满编三千二百六十人。

    旅:两个团;指挥机关从简。主官只设正副旅长,参谋长;旅部只设置部分参谋人员和一个警通营,人员六百人。

    师:辖一旅一团;师指机关主官五人:正副师长,参谋长,政治部长,后勤部长;下辖参谋处,作战处,情报处,通讯处,军法处,统计处,保密处,宣传处,财务处,民政处,军需处,训练处,征兵处,档案处,物资站,食堂,战地医院等;师直属部队:一个一千八百人的警卫团;一个一百二十人的通讯连,一个八百人的重炮团(十二门一百五十五毫米,二十四门一百零五毫米重炮);一个八百人的防空团(配置四十八门双联装二十毫米高射机关炮,六十挺双联装十二·七毫米高射机枪);一个三百六十人的战防炮营(配置三十六门三十七毫米战防炮);一个一千二百人的工兵团;一个八百人的运输团(配置一百六十部卡车);一个一百二十人的防化连;另编有一个八百人的教导大队(团级)。全师满编一万七千八百人。

    各部主官:师长黄征祥,副师长傅彪,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张忠,后勤部部长王伟。下辖一旅一团(按晋绥军编制,一个师下辖一个二团制的旅又一个团):

    第三十一旅旅长杨坚,副旅长武世华(原四十一旅副旅长),参谋长杨驰(原四十一旅参谋长),正是杨坚以前的搭档;下辖六十三团,团长余平;六十四团,团长刘正;

    另师部直辖:六十五团,团长蔡鑫;警卫团,团长彭冲;炮兵团,团长关强;防空团,团长蔡勇(陈凯副手);工兵团,团长郭建文;运输团,团长秦玮;教导大队,大队长傅彪(兼);特战大队,大队长任刚(余下略);

    二.晋南独立师:师长黄云龙,副师长张志明,参谋长董良泉,政治部主任李晓光(原傅彪手下三十八旅旅长),后勤部长曾剑秋(原傅彪手下三十九旅参谋长)。

    下辖三个团(不设旅):一团,团长张志明(兼);二团,团长叶逢春;三团,团长周青云;

    师部直辖:警卫团,团长涂勇;炮兵团,团长周江鹏;防空团,团长陈凯;工兵团,团长陈忠义;运输团,团长**;教导大队,大队长董良泉(兼);特战大队,大队长周青(余下略);

    人员编制少一个旅部六百人,满编一万七千二百人。

    两个主力野战师合计三万五千人。

    乙.普通野战军(晋南保安司令部下辖各保安旅)。

    主官:晋南保安司令部司令黄征祥(兼),参谋长兼编练司令伍干臣,副参谋长陈鹏。司令部直属:警卫团长彭经纬;炮兵团长练长有;防空团长皮杰;工兵团长张乐;汽车团长蒲晓彬;教导团长陈鹏(兼);后勤兵站站长肖华。下辖四个保安旅:

    临汾保安旅旅长赵毅,副旅长李树(原三十九旅七十六团团长),参谋长杨玉清(原四十旅八十二团团长);一团长陈斌,二团长张震。满编约六千人;

    晋城保安旅旅长张铁柱,副旅长黄孝勇(终于将大哥拉出来当官了),参谋长甘小刚(原三十九旅七十七团团长);一团长罗成,二团长马云。满编约五千余人;

    侯马保安旅旅长李智勇,副旅长杨兴贵(原四十旅八十二团团长),参谋长周德平(原三十八旅七十五团团长);一团长周兴国,二团长程友谅。满编约五千余人;

    蒲州保安旅旅长刘翔,副旅长牛猛(原三十八旅副旅长)参谋长杜国雄(原三十八旅参谋长);一团长魏勇,二团长步青山。满编约六千人。

    全军总计约三万人。武器装备逊于主力野战军。

    丙.守备部队(各县保安团)。根据各县人口多少,编制从五六百到一千不等。基本没有重武器,非特殊情况不离境作战。

    以上甲,乙,丙三类均为全脱产军人。

    丁.后备役民兵。各乡村组织联防保安大队或中队小队(简称联防队)。除少数骨干人员外,均不脱产。平时工作,闲时集训。战时作为后备兵员。骨干人员佩枪,训练所用枪械集中保管。

    十月,各部编制完成,开始投入训练。

    这个月,山西的隔壁邻居陕西,来了一支特殊的队伍——朱毛领导的红军,在经过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后,成功到达陕北。黄云龙指示陕北石油公司与他们处好关系。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蒙奸头目德王在日本人的支持下,以汉奸王英所部“蒙汉西北防共自治军”(即伪蒙军“大汉义军”)为主力,伪“蒙古军总司令部”第一军李守信部为后援,纠集伪军一万多人,在数十名日本特务和军事顾问的指挥下,向绥远东部侵犯。妄图进占绥远,进而染指西北。绥远省主席兼晋绥军三十五军军长傅作义断然反击,发动百灵庙战役,先后消灭伪蒙军数千人,收编反正伪蒙骑兵两千余人,收复百灵庙大庙等战略要地。取得轰动一时的百灵庙大捷。

    和尚冯二柱在长城抗战后,奉黄云龙的指示,带着手下六百多官兵,投进了冯大将军领导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被编为骑兵第二师第六旅,参加了多伦反击战。在同盟军被瓦解后,努力收拢散兵。虽然没有拉到邓文宫长海等人(毕竟冯和尚的名头不够响亮。遗憾的是邓文最终没有躲过戴笠手下的暗杀),但也聚集了大量东北义勇军和蒙古察哈尔草原上的好汉。当他在一九三五年底带着部队转移到绥北大青山地区时,手下已有了一千八百多人马。他自己起了个名字叫“抗日义勇军绥远独立骑兵师”。除了用电台向黄云龙做了汇报外,还派人向绥远省主席傅作义作了报告。百灵庙战役中,冯二柱接受傅作义指挥,率部积极参战,取得不小战果。战后,部队扩大到两千余人。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张少帅和杨将军发动“西安事变”,中国政局为之大变。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战全面爆发。

    七月十七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讲话,宣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七月二十七日,日军对北平,天津两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未作充分准备的二十九军,在三心两意心存幻想的宋哲元指挥下,仓促应战,伤亡惨重。副军长佟麟阁和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南苑内外,数千学生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千年古都北平和华北重镇天津,沦于敌手。

    八月,日军沿平绥线,平汉线,津浦线,向察哈尔,山西,河北,山东发起猛攻。整个华北大地都陷入了血与火的笼罩之中。

    一九三七年九月下午五点,晋东北天镇城外,盘山制高点防守阵地上,晋绥军独立二00旅四00团一营长高保庸,从地下爬起来,一面拍打着身上的土,一面“呸!呸!”的吐着嘴里的沙。“这狗日的小日本,炮火真他娘的猛!”

    “长官你说什么?”旁边的三营七连长李春生大声喊道。由于阵地上轰隆隆的炮声响成一片,李春生听不见高保庸的嘟囔。

    “没事!”高保庸也大声喊道,同时摆了摆手。经过两天的激烈战斗,他的一营已经伤亡过半,手下三个连长一死二伤。班排长已几乎全部换了一茬。李春生是刚从后面增援上来的,不是很熟。

    日军的炮击持续了整整半个小时。

    “这鬼子的炮弹可真多啊!就跟不要钱似的。”李春生苦笑着对高保庸说。

    高保庸无言,只能也苦笑着对李春生摇摇头。

    炮声停歇,随着观察哨一声“鬼子上来了!”的嘶喊,阵地上响起了一阵尖利的哨声。幸存的官兵们从掩体、防炮洞和隐蔽部里冲出来,迅速散布在战壕中。

    高保庸拿出望远镜,把头伸出战壕沿,向山下望去。只见五六百米远的山脚下一片土黄色的人潮,跃动着,向山脚漫来。“起码两个中队的鬼子。”他扭头向旁边的李春生说道:“你去二号阵地,我去一号阵地。把鬼子放近点,等他们开始爬坡的时候再打!”

    “是!”李春生弯腰向左面跑去。

    一号阵地和二号阵地是盘山主阵地上两个稍微向前突出一点的小山包。高保庸将之设置为重机枪阵地。晋绥军的武器装备在杂牌军中算是比较好的。高保庸营每排都有一挺轻机枪,每连有一挺重机枪。两天的仗打下来,有两挺重机枪已经被鬼子的炮火击毁了。好在七连增援上来,也带了他们的一挺重机枪。高保庸把它放在二号阵地,由七连长李春生掌握。一号阵地仅存的那挺,则由负了轻伤却坚持不下阵地的一连长潘启根掌握着。

    高保庸带着勤务兵小石头低头弯腰跑到一号阵地时,头上缠着绷带的潘启根好整以暇的背靠壕沟壁,正美美的抽着烟。

    看见高保庸到来,潘启根对他笑笑,“营长,来一根不?”

    高保庸在潘启根面前蹲下来,接过潘启根递来的烟,就手接上火,吸了一口,“咋样,顶得住不?”

    “莫事!”矮胖的潘启根是临潼人,一口浓重的陕西腔。“不过,子弹快没咧!”

    高保庸默然。也不知道为啥,打了两天了,旅里就没给盘山高地送过补充。

    “上头再不增援,明天恐怕就顶不住咧!”潘启根口气平淡的说。

    “长官,鬼子上坡了!”机枪手低声喊道。

    高保庸和潘启根站起身,往下看去,只见土黄色的鬼子人潮已经爬上了三百多米外的山脚。

    潘启根大喊一声:“打!”旁边的马克沁重机枪立即“嗵嗵嗵嗵……”的响了起来。随即,整个阵地上各种枪声响成一片。

    四00团团长李生润在盘山背面的团指挥部里烦躁的踱着步子。“想不到这日本人的战力这么凶悍!”原以为凭着盘山制高点,又有预设的防御工事,坚守个七八天肯定没问题,哪知道这才守了两天不到,主阵地上团里最有战斗力的一营就已经伤亡过半,三个连长一死二伤!逼得他不得不提前把预备队投进去。侧翼阵地上的二营也受到了攻击,顶在前面的一个连伤亡惨重。二营长熊阔海更是不停的向他叫苦。他向旅里要增援,可远在后方三十公里外的阳高城里的刘覃馥旅长,除了叫他坚持住坚持住,就没有二话。“他妈的!”他狠狠地骂了一句,走到桌前,又一次拿起了电话······

    驻在阳高城中的六十一军军长李服膺也同样烦躁不堪。

    八月下,面对日军即将对山西的进攻,阎长官制定了一个在大同与日军会战的计划。具体布置是:以李服膺六十一军(含一0一师和独立二00旅),在天镇,阳高一线节节抵抗,迟滞日军的攻击;以王靖国十九军(辖段树华,杜坤,田树海等三个旅)在大同以东之聚乐堡筑底;以傅作义三十五军,赵承绶骑一军集结于丰镇一代为北集团;以杨登源三十四军,黄征祥六十二军(八月下旬扩编,辖十一师和晋南独立师)集结于东井集和浑源一带为南集团。待日军受阻于聚乐堡坚阵之前时,南北集团向日军发动钳击,聚歼日军。

    自从接到二战区阎长官的命令,要他率部坚守天镇一线三天以上(后又追加三天,共六天)的任务,他就同军参谋长刘金声,独立二00旅旅长刘覃馥(他原来的老参谋长)共同商议,做出了以下部署:以独立二00旅之四00团(团长李生润)防守盘山制高点;以一0一师之二一三旅(旅长杨维垣)率所部四二五团,四二六团,防守盘山以北罗家山,李家山及铁路两侧;以二0一旅之四0一团守北山瓦窑口。以上为一线阵地;再以独立二00旅之三九九团驻守天镇城防工事;以一0一师师长李俊功率二0一旅旅长王丕荣及其四0二团驻天镇城中,负责前线指挥。而李服膺自己则率六十一军司令部和独立二00旅旅长刘覃馥及其四一四团驻阳高城中。

    按理说,如此重大的战事,他本应该把指挥部设在天镇,亲自指挥。但考虑到日军的凶猛,万一前面一个没顶住,被日军突进来,岂不是要被一锅端?反正阳高离天镇也就三十来公里,坐车最多一个小时就到。何况还有电话,定然误不了事。在这种畏敌如虎却又自欺欺人的心态下,他心安理得的把司令部设在了离前线三十多公里的阳高城中。

    开战两天来,他一直坐立不安,生怕部队一触即溃,更怕部下临阵脱逃。然而,怕什么来什么。今天下午,当前线激战正酣的时候,二一三旅四二五团团长李在溪竟然多次越级打来电话,要求请病假辞职!气得李服膺把他大骂了一通,严令其不得退缩!“他娘的!哪有什么球病?怕死病!”随后,就接到报告说,该团因其一个营被敌人突破,竟致全团溃退。幸亏二一三旅旅长杨维垣上前督战,严令反击,才稳住了阵脚。

    “守六天,得守六天哪。这还不到两天呢。”他不由忧心忡忡,长吁短叹。

    九月八日,日军继续猛攻盘山。高保庸,潘启根,李春生等勇士先后为国捐躯。盘山主阵地丢失。二营长熊阔海胆怯不敢增援,甚至率部退下了侧翼阵地。而团长李生润惊慌失措,不敢反击,跟着部下落荒而逃。整个盘山制高点落入日军手中。

    日军随即对天镇及其周围阵地展开猛攻。六十一军各部略作抵抗,在伤亡了一千余人之后,便先后败下阵来。

    九月九日,日军攻占阳高。李服膺,刘金声,刘覃馥等人已提前跑路。

    九月九日午后,日军前锋进抵聚乐堡,十九军段树华旅接敌。十九军军长王靖国在全军大部尚未与敌接战时,便多方大肆求援。未几,阎长官因天镇,阳高失守及王靖国之惊慌求援,认为大同会战已不可行。遂令各部南撤。

    九月十一日,日军攻占大同。

    大同会战就此夭折。

    (抱歉,昨天因为工作,耽误了下午的更新。今天6000字大章奉上。请继续支持,点击,推荐,收藏都需要。谢谢!)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