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出洋


本站公告

    黄云龙一行七人。。c黄云龙、徐进、黄振武、涂勇、周青、杜福,还有一个是美国商人艾立克·罗斯先生。

    罗斯先生是天津“大华(美国)贸易公司”经理。当黄氏旗下的天津“兴隆商行”大掌柜程维高向他引见黄云龙时,他对这个讲着一口流利英语的前晋绥军上校,如今的黄氏少掌门大感惊异。一来惊于黄云龙如此的年青,完全还是一个少年(按这时的年龄算,黄云龙是十五岁);二来惊于黄云龙全然没有乡下土包子的无知或纨绔子弟的浮浪,相反却是见识不凡,沉稳果决。这是多年后,罗斯先生一直向人津津乐道的。

    “那么、那么,呃,黄、黄先生,”听黄云龙说到这次去美国,将要洽谈总数高达数百万美元甚至更多的贸易,罗斯先生激动得话都说不利落了。我的上帝,在经济危机如此严重的时候,数百万美元的贸易意味着什么?罗斯先生用膝盖也能想得出,“希望我、我能有荣幸为你效劳。”

    “你也知道,罗斯先生,”黄云龙并没有直接答复,“仗已打完了。”

    “是的,是的,”罗斯先生的头如鸡啄米似的点着,“很可惜,阎将军没能取得胜利。”

    “我们要进行战后恢复工作,和经济建设。”

    “是的,是的。”罗斯先生的头再次如鸡啄米似的点着。

    “我们需要大笔的资金,需要大批的机器、设备、人才。”黄云龙也不管他,只是按自己的思路继续往下说:“而这些,正是美国有的,而且是过剩的。生产过剩,不正是这次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吗?”

    “对,对,对,非常正确。”罗斯先生对黄云龙简直有些佩服起来。

    “我们‘兴隆商行’和‘晋南工业实业公司’的情况,罗斯先生应该很清楚。”黄云龙此时挂着“晋南工业实业公司”执行总办和“兴隆商行”少东的衔头。

    “是的,是的,我们之间有过多次的贸易往来。你们是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大公司。”对晋南的黄氏家族,罗斯先生并不陌生,他也知道天津“兴隆商行”是黄氏旗下。他同“兴隆商行”已有近二十年的贸易往来了,一年多前“晋南工业实业公司”的一条特种钢生产线,就是“兴隆商行”通过他从美国进口的。

    “罗斯先生,你觉得贵我两家有合作之处吗?”黄云龙终于把球踢给了罗斯。

    “有,有,实在太有了。”罗斯先生搓着手,兴奋地说,“我们大华公司也是一家实力超群,信誉卓著的公司。我们同美国的很多银行、财团、工厂、企业,都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往。只要黄先生选择与我们大华合作,我保证黄先生能获得满意的成果!”

    “我对大华的实力是相信的,同时,我对罗斯先生的声誉也是久仰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今天找上大华而没去找别的公司的原因。”黄云龙给了罗斯先生一顶高帽,“我希望我这次的美国之行,能够因为与大华公司和罗斯先生的合作而事半功倍。我在此先向罗斯先生表示口头感谢,待事成之后,我还将依国际惯例,向罗斯先生表达实质性的谢意。”黄云龙又给了罗斯先生一颗糖果。

    罗斯先生高兴得咧开了大嘴,圆胖的脸上红光满面。当即表示他将亲自陪同黄云龙前往美国一行。

    半个月后,当“玛丽”号邮轮在旧金山靠岸的时候,黄孝仁带着黄振文早已在码头上等候。弟兄几个见面,不胜唏嘘之至。尤其是黄孝仁,与黄云龙、黄振武已有十二年不曾见过,乍一相见,几乎不敢相认。猛然间,三人紧紧相拥,不由俱是泪流满面。一番感人场景,不必细表。

    随后,罗斯先生领着大华公司驻旧金山办事处负责人杰克逊先生上来见礼。各人又是一阵寒暄不题。

    当晚杰克逊先生代表大华公司作东,在豪华的嘉乐斯饭店为黄云龙一行人接风,席间杯觥交错,宾主尽欢。

    回到下榻的希尔顿酒店,黄云龙与黄孝仁聚谈通宵。

    次日,一行人乘火车前往纽约。

    在纽约,黄云龙特意前往致公堂拜会了“大佬”司徒美堂,由于有黄氏家族事先多渠道的秘密沟通,司徒美堂欣然相见并与他密谈半日。次日,司徒美堂为黄云龙举行了盛大的欢迎酒会,纽约和华盛顿的许多有名华侨商家竞相参加。第二天,著名的《纽约时报》,刊登了这一新闻。文章对黄云龙小小年纪就已是一个大家族少掌门并有着“少将军”和“杀星”两个一美一恶的外号惊奇不已。

    第三天,大华公司也为黄云龙举办了一个欢迎宴会。与司徒美堂的酒会相比,大华公司的欢迎宴会就显得相形见拙。但似乎因了《纽约时报》那篇文章带来的影响,一些大华公司原以为不会与会的财团、银行、金融企业都派来了代表。

    此后的一段时间,黄云龙一行辗转穿梭于美国各地。

    两个月以后,第一批前往晋南的技术人员从旧金山登船。他们是钢铁、汽车、钻探、炼油、电力等各种行业的专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这是黄云龙等人从大量的失业人群中招聘的。对这些正处于饥寒交迫状态,连明天的面包在哪里都不知道的人来说,晋南是天堂的代名词。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中有的人会在中国青史留名,有的人则长眠在了那个遥远的地方。

    此后数月,前往晋南工作的美国人达到上百名。

    三个月后,第一批送往晋南的机器设备在旧金山装船。这是用摩根银行五百万美元贷款购买的第一批物资。罗斯先生随船而行,他要回天津处理相关事务。临行告别,黄云龙亲切的称呼他为“我的朋友”。以后,罗斯先生为此自豪终身。

    再以后,各种各样的物资便源源不绝运往晋南。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关东军悍然攻击东北军奉天驻地“北大营”,东北军不战而退,东北沦陷。

    当天晚上,黄云龙给他老爹发了一份长电,电文中除了一些工作安排外,特别要求晋南军政最高三人组——黄征祥,林静堂,伍干臣,趁着张少帅焦头烂额无心管事,而阎长官又远在大连无力管事之际,想办法把临汾地区掌握在手中。黄云龙建议,由伍干臣以晋南保安司令部编练司令的名义,进驻临汾,并兼任临汾地区行署专员。在阎长官回来之前,造成既成事实。以伍干臣的资历和名望,阎长官回来后也不会把他怎么样。到时候只要伍三叔好好对阎长官表表忠心,估计阎长官为了笼络晋南实力派,会捏着鼻子认了的。(事后的事实证明,黄云龙的判断完全正确。)

    “九一八”之后,从美国运往晋南的物资不再仅限于民用,军工生产设备开始出现在其中。

    九月二十日,黄云龙参加了司徒美堂组织的“美东华侨抗日救亡后援会”成立大会,并以私人身份在会上捐款一万美元。同时,慷慨激昂的表示,作为曾经的军人,他时刻听候国家的召唤,随时准备重上战场,杀敌报国。会后,黄云龙请司徒美堂帮忙成立一个航空俱乐部,用以培养飞行员。

    十月一日,黄云龙参加了黄孝仁与华侨后代陈美玲小姐的婚礼。黄孝仁与陈小姐相恋年余,已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借黄云龙等人到来,便将婚礼办了。因为黄云龙的面子,司徒美堂大佬拨冗参加。陈家本是华侨小商户,因此倍感有荣。此是后话不提。

    十月中,黄云龙一行(少了罗斯先生)离开美国,转道欧洲,去了德国。临走前,指示黄孝仁尽快把手伸向军火制造业。

    十月底,黄云龙一行到了柏林。小老师苔丝和早几年就已回国的凯特尔、巴拉克一起前来迎接。凯特尔是一间步兵学校的教员,还沾着军队的边,而巴拉克在一家银行当保安,已全然跟军队没了关系。

    小老师苔丝十八岁了,比离开盐湖城时好看了许多。“所谓女大十八变,就是这样的吧。”被快两年不见的小老师拥抱着,在脸上左亲右啃的时候,黄云龙心想。

    在凯特尔的帮助下,黄云龙在德国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学习和考察。其间,他与克虏伯工厂的小克虏伯先生相谈甚欢。对黄云龙所提在晋南合作进行军工生产,以试验一些因受《凡赛尔和约》所限无法在德国生产的武器的建议,小克虏伯先生大感兴趣。

    与此同时,黄云龙电令董良泉等人选送一百名铁血少年先锋团队员到德国,分别安排到步兵、参谋、航空、坦克、军工等多个学校和专业学习。

    以后,这项活动每年进行,直到抗战全面爆发才停止。

    半年后,黄云龙等人打道回府。里面多了几个克虏伯公司的技术人员,少了黄振武。黄振武在参观坦克学校时对那些铁家伙十分着迷,被黄云龙留在了那里。

    (真正的战斗即将开始。朋友们请给一点支持,点一下推荐和收藏。拜谢啦!)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