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休整


本站公告

    黄云龙一战成名。.除了获得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阎老大亲笔签署的嘉奖令外,“少将军”的美誉和“杀星”的恶号也不径而走,双方官兵几乎无人不晓。

    除了名,还有利。阎老大签署了任命黄云龙为第七军上校副参谋长的命令。当然谁都知道这是黄征祥的意思,阎老大签名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除此之外,阎老大还给了五万元现金的奖励。对此,黄云龙心中鄙视,阎老大始终脱不了小商人的习气,抠门得紧。这事如果放到蒋老板那里,不给五十万,也得给三十万。看看给刘茂恩的赏赐,从官位、装备、金钱,哪方面都要大气得多。黄云龙知道,几个月后的张学良入关助蒋,这方面的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好在黄云龙不在乎,他手上有一笔五十万的巨款呢。

    接下来的时间,蒋、阎(含冯、李)两方各自调整部署,准备再战。

    而黄云龙则开始进行他的休整计划。他知道,此后的二个月,是讨蒋联军的优势局面,没他什么事。

    五月二十三日晚,黄云龙率部回到民权。

    五月二十四日,黄云龙同他老爹黄征祥和参谋长伍干臣商讨了一上午。接着,又将傅彪、张志明、杨坚,陈鹏(三十八旅旅长,原十七旅副旅长),王伟(三十九旅旅长,原三十三团团长升任)等第七军高级军官请来,共同商讨了一下午。

    五月二十四、二十五两天,所有参战部队总结,评议此战得失。

    五月二十六日,第七军召开了“宁陵突袭战表彰大会”。所有参战部队和第七军高级长官全部出席。

    会议由参谋长伍干臣主持。他首先提请与会者起立,为此战的阵亡者默哀三分钟。接着,他请黄征祥军长讲话。

    黄征祥的讲话热情洋溢,他列举了此战的成果,阐述了此战胜利的意义和带来的影响,盛赞了参战将士的勇敢和牺牲,最后,他鼓励全军将士坚持顽强奋战的精神,在以后的战斗中再立新功。

    全场掌声雷动。

    还别说,黄征祥的讲话颇具水平,把会场的气氛营造得极为热烈。本来这些参战者就满心的骄傲,这一下更是将头仰得高高。

    接下来,伍干臣请黄云龙宣布立功受奖名单及奖励与抚恤方案。

    黄云龙首先宣布了六个集体荣誉单位:

    一个团级单位:

    第四十旅八十一团,授予“宁陵突袭战功勋团”称号,并由军长黄征祥授旗;

    五个连级单位:

    特战连;

    警卫团三营八连;

    第四十旅八十一团二营一连;

    第四十一旅八十三团一营一连;

    铁血少年先锋团一营二连;

    均授予“宁陵突袭战功勋连”称号。同时由参谋长伍干臣授旗。

    之后,黄云龙宣布个人立功名单:

    一等功:三百一十二名(二百八十六名阵亡者全部记一等功。名单略。下同)由军长黄征祥授予一等军功章一枚,并发奖金一百元;

    二等功:六十八名,由参谋长伍干臣授二等军功章一枚,并发奖金六十元;

    三等功:一百六十五名,由十九师师长傅彪授三等军功章一枚,并发奖金四十元;

    接着,黄云龙又宣布了三百八十七名通令嘉奖者名单,由各旅团主官分别授予嘉奖令并发奖金二十元;同时,还宣布,所有受伤者都将获得大地勋章并二十元奖金;所有参战者都将获得参战纪念章和十元奖金。

    最后,伍参谋长又宣布了第七军今后的抚恤制度:阵亡者追授一级军衔,家属每月将获得相应军饷作为抚恤金,连续发给五年;同时,给阵亡者家庭颁发“烈属光荣”牌匾,地方政府将根据情况随时提供帮助并减免赋税。因伤致残,不能再从军者者,加授一级军衔,由民政部门安排适当的工作;不能工作者,发给补助金,按相应军饷额一半发放,直到终身。

    立马,全场议论纷纷,嗡嗡一片……

    这次会议极其成功,其影响巨大而深远。

    此后一段时间,第七军出现了两个现象。

    一是立了功的士兵,戴着军功章,高扬着头颅,骄傲得象只斗胜的公鸡。而其他士兵除了尊敬,眼中还充满了羡慕的神色;

    二是全军上下,到处三、五成群,议论着新出台的奖励与抚恤制度。

    而这正是始作俑者黄云龙希望看到的。

    开完了表彰会,黄云龙开始组建拳头部队。这是他在前几天的高级军官会议上使出浑身解数,用上了忽悠**,并在他老爹黄征祥的帮助下,才得到的成果。各师旅主官虽然有些半信半疑,不情不愿,但却不好反对,只得由他。

    他从全军四个旅各抽调了一个战斗力较强的营,又指名抽调一批军官。再从军直属部队中抽调了警卫团一个营、骑兵营、工兵一个连、辎重兵一个连、炮兵一个迫击炮营,还加上铁血少年先锋团、特战连共六千余人组成。在花园镇附近选了一片场地集结待命。由于总觉得人数太少,黄云龙又电令留驻盐湖城的铁血少年先锋团两个营赶来加入。最后仍觉不够,就又从俘虏中挑选了一千多人编进来。这样,人数达到了八千多。黄云龙将这支部队命名为“迅雷”,取打击如同雷霆般疾速猛烈之意。

    经过两天的磋商,黄云龙向军部上报了迅雷部队的主要军官名单:

    指挥官黄云龙;副指挥官张志明(原四十旅旅长调任);参谋长董良泉(原铁血少年先锋团副团长升任);第一团团长赵义(原四十旅八十一团团长调任);第二团团长刘翔(原铁血少年先锋团参谋长升任);第三团团长李智勇(原四十一旅八十三团团长调任);炮兵团团长周江鹏(原军属炮兵团副团长调任);骑兵支队支队长冯二柱(原骑兵营副营长升任。原骑兵营长余平调任四十旅八十一团团长);其余营、连军官名单(略)。

    任命了军官,部队立即开始整编。黄云龙先从编制入手,将全军按三三制编制。

    编制人员及装备情况如下:

    每班十人,设班长一名,配一支冲锋枪(俗称花机关);士兵九人,配九支七点九毫米口径仿德式步枪(汉阳造),分为三个三人战斗小组。

    每排三个班,另设正、副排长各一人,配毛瑟手枪;仿捷克式轻机枪一挺,正、副射手各一人;五十毫米口径手炮(俗称掷弹筒)一门,正副炮手各一人;另卫生兵一人。全排共三十七人;

    每连三个排,连部设正、副连长各一人;军纪督导官兼文化教员一人;一个机炮排设排长一人,配马克沁重机枪二挺,正副射手、弹药手共六人,驮马两匹;六十毫米口径迫击炮三门,炮兵九人,驮马三匹;军医官一名,医护兵二人;司务长一名,辎重兵三人,配驮马三匹;炊事兵七人;号兵一人;通讯兵二人。全连满编一百四十七人。

    每营三连,营部设正、副营长各一人;军法官一人;作战参谋一人;炮排一个,配七十毫米口径步兵炮二门,八十二毫米口径迫击炮六门,人员三十七名,驮马12匹;侦察兵三名;狙击兵二名;通讯班六人;文书一人;勤务兵一人;后勤官一人,辎重班十人,驮马五匹;工兵班十人;医护所六人;炊事兵三人。全营满编五百二十五人。

    每团三营,团部设正、副团长各一人;参谋长一人;作战、侦察、情报、通讯、作训、政战、联络参谋各一人;军法处军官三人,宪兵班十人;后勤处长一人,财务、物管、採买各三人;辎重连一百一十人,驮马三十匹;工兵连一百一十人;侦察排三十三人;警卫连一百二十八人;一个炮兵连,配七五口径山炮六门,一二0口径重迫击炮十二门,驮马三十六匹,人员一百一十人;炊事班十人;野战医院一个,医护人员四十六人。全团满编二千一百零六人。

    三个团共计六千三百一十八人。

    另指挥部直属:炮兵团,配置七五口径野战炮十二门,七五口径山炮十二门,七O口径步兵炮十二门,人员八百二十名;骑兵支队五百二十人;参谋部、后勤部、辎重连、工兵连、野战医院、通讯连、警卫连、特战连、侦察连、宣传处、情报处、政治处,军法处,共八百九十人。

    全军八千五百四十八人。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