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章 机会


本站公告

    要是放在刚来唐朝那会,楚辞一定会喊满意现在的生活。。只是此时的楚辞心境已经发生改变了,从办工坊遭阻挠,到卢爷爷的死,再到上次的险死还生,都让楚辞有了强烈的危机感,这是个人吃人的社会,有钱而没有地位才是最不靠谱,最危险的处境。更何况如今自己已经跟朝廷两大全歼有了过节,自己若不整到他们,就只能被他们踩死在脚下。所以自那日舌辩郭子仪,一个多月以来,楚辞一直在找一个机会,能让自己在仕途上飞黄腾达的机会。今天,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上元二年(761年)五月五日,李光弼自河中入朝,带来了一个令肃宗振奋不已、令楚辞暗暗欣喜的消息:史思明一死,范阳果然内乱,而且是乱七八糟的大乱,更是还有持续大乱下去的迹象。

    杀史思明的第二天,即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十四日,史朝义就登基即位了,改年号为显圣。可是范阳还有史思明立的太子史朝英,更有一帮拥护史朝英的势力。于是史朝义暗中派人潜至范阳,敕令散骑常侍张通儒等人大开杀戒,把伪皇后辛氏、伪太子史朝英,以及那些不肯依附自己的人,列出一个名单,共有几十人,通通杀掉。大乱由此开始!

    史朝义跟史朝英都是皇后辛氏所生,但史朝义却是辛氏嫁给史思明八个月就生下来的,所以史思明一直怀疑她未嫁时就已经怀孕,这才对史朝义很有偏见,而视小儿子史朝英为自己的亲生长子。但这史朝英很不争气,嗜酒,好玩女人,凶怪粗狠,残忍好杀,跟史思明的性格很是相像。

    史朝义弑了史思明之后后,秘不发丧,仍然用史思明的名义派人回范阳,声称在洛阳打败官军,即日就将杀入长安,唐室就将覆亡,让六宫和史朝英到洛阳享福。史朝英一听大喜,心想这一下好了,父亲打天下,儿子坐享其成,到洛阳当太子,将来当太平天子,中原花花世界可比在范阳好玩多了。

    另一方面,张通儒和户部尚书康孝忠、史朝英的衙将高鞫仁、高如震等人就接到史朝义敕旨,密谋杀史朝英。史朝英还在想象着洛阳的繁华似锦的逍遥生活,忙着准备自己的行装。史思明南下之前,留下了一百多匹骏马在马厩中,史朝英每天就和那些无赖子弟们到桑干河饮马作乐。张通儒拟好计划,暗令康孝忠带数人持兵器到饮马处,把百余匹骏马全部驱赶到城南毗沙门神庙关起来。张通儒与高鞫仁带十余名步兵进入日华门,大开杀戒,范阳城顿时大乱。

    史朝英倒也有股蛮劲,史朝英仍然率数十人接战,这些人箭法高超,百发百中,张通儒手下的人纷纷应弦丽倒。张通儒军溃败,被射死射伤百十人,从子城中撤出,双方在城门口激战,史朝英寡不敌众,逃入城上逍遥楼躲了起来。张通儒率兵入宫,搜索到半夜,蕃将曹闵之带人在逍遥楼上擒获了史朝英。张通儒收捕史朝英的党羽,统统杀掉,用弓弦把史朝英勒死,砍下他的头,快马送洛阳,向史朝义请功。

    这还只是个开始。史朝英有个手下叫辛万年,和高鞫仁、高如震是好友,情同手足。张通儒杀史朝英之党,把辛万年也牵扯到里面了。高鞠仁、高如震二人反而与辛万年合兵一处,杀入子城,把张通儒杀了,然后又杀了那些平常与自己不和的军将们,共推中书令阿史那承庆为燕京留守,把张通儒等人的头装入匣中,送到洛阳,诬告张通儒,说他想把范阳献给唐室。

    高鞫仁、高如震等人杀了张通儒后,就如一城之主一般气焰嚣张。阿史那承庆与他们互相猜疑,设计杀了高如震。高鞫仁立刻统领麾下精兵攻打阿史那承庆。高鞫仁兵都是城傍少年,骁勇劲捷,骑马射箭迅猛如飞。唐代"城傍"为兵士的一种,是一种兵牧合一的兵种,唐朝把内徙蕃族置于军镇城旁,保持其部落组织,象征性地收他们点儿税,战时调发他们从事征战,由他们自备鞍马从行,政府供给衣粮。这些人蕃族出身,打起仗来颇为凶悍,加上他们的部落组织和骑射之强,非常有战斗力。

    阿史那承庆兵马虽多,但抵不住高鞫仁的猛攻,伤亡惨重。他撤出城收拾散兵,向东逃入潞县,又向南抢掠所属各县,在野外驻扎一个多月,最后奔投洛阳,汇报事变的始末。这时范阳城中,高鞫仁地位最高,他派人去洛阳上奏,说阿史那承庆等人谋反。史朝义只好任命高鞫仁为燕京都知兵马使,即范阳城防司令,把范阳兵权交给高鞫仁。

    高鞫仁为人凶残,范阳任人自危,史朝义也暗中调兵遣将,企图夺回范阳,而河北其他安史元老也想把范阳控制在手中,河北已经是乱成了一锅粥。李光弼此时回朝,就是准备做最后部署,向叛军发起总攻。

    郭子仪宽厚待人,李光弼却治军严整,性子也是严正,李光弼汇报军情的时候,肃宗也只得正正经经的商量军情的样子。好在楚辞上次的表现让肃宗完全相信了楚辞,还把他留在一边跟李辅国一起旁听。听到范阳内乱的消息,肃宗看向楚辞的目光就不再只是欣赏了,多少还带着点敬重的意思。

    于是,当李光弼汇报到前线军士连年作战,歇息了一个多月都有些惫懒时,楚辞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此刻他陪侍肃宗已经一个多月了,基本上已经摸清了肃宗的脾气,肃宗对你好时,并不介意你对他如何无礼,听说李泌当初把肃宗的大腿当枕头给他“垫脑壳”睡了一觉,旁边的人看见了,想把李泌抬起,丢到“阴间里去”,却被肃宗制止。所以楚辞如今已经敢于自行插口国事了,当然这也让李辅国对他的忌惮更加深了一步。

    楚辞道:“皇上,前线军士士气不振,微臣有个想法,可以根除此祸!”

    楚辞前面那首“柳暗花明”就起来鼓舞军心的作用,李光弼原还以为是肃宗所作,回京后才听郭子仪说起楚辞,又得知他献隔岸观火之计的时候,就更是对楚辞刮目相见了。郭子仪久不在军中,对形势的判断难免有些误差,他李光弼身为前线实际上的总指挥,对叛军情况可说是了如指掌,所以他当初也是跟楚辞一样的打算,只是没想到军士征伐太久,一旦停歇就没了锐气,听楚辞有法可解,也不等肃宗相问,急急地问道:“楚大人有什么妙计,何不快说?”

    “皇上,郭大人,军士疲乏,是因为他们征战连年,却盼不到兵戈停息的那日,心生怨气。此时朝廷若能给他们一个信念,让他们看到朝廷此战必胜的决心,军士们眼见胜利有望,必效全力!”

    李光弼呐呐道:“楚大人此计莫非是让陛下御驾亲征?”

    自古以来,御驾亲征就是最能表现一个朝廷必胜决心的最好体现,的确,连高高在上的皇帝都上到前线了,若没有必胜的把握,皇上跑来不是送死么?可看了眼旁边颤颤巍巍如同百年老朽一般的皇帝,李光弼不得不对楚辞此言大失所望。肃宗也是疑惑的看着楚辞,他了解这个年轻人,跟以前那自称山人的李泌一样,没有把握的事情从来不说,所以他虽然不满楚辞让他难堪,却还是对他颇有信心。

    楚辞微微一笑:“皇上身为一国之君,岂能轻言赴险!况且,贼势已弱,又何须劳动皇上大驾,皇上只需派一皇子,代皇上巡视诸军,抚慰一番,再许以重赏,自能鼓万军士气。”

    李辅国眼珠一转道:“皇上,此行非太子莫属,太子殿下身为诸军大元帅,前去抚军,诸军士气必然大涨!”

    肃宗跟李辅国对望一眼,连连点头。肃宗久病多年,自家知道自家事,他明白自己已经没几年可活了,早就着眼开始培养继承人了。这也是张皇后大儿子兴王死了之后,不敢再争皇储之位的缘故。因为她的儿子定王李侗才区区几岁,有朝一日肃宗驾崩,一个小孩如何统领乱世。肃宗是靠兵变登基的,知道军队对于一个统治者的重要性,无疑让太子在军中树立威望是最稳靠的扶植太子的做法。

    肃宗明白这点,李辅国当然更加明白,他就是靠扶肃宗登基出头的。作为宦官,要想保持全力不衰就要死死抓住皇帝这根稻草,肃宗没多少日子可活是人所共知之事,抢先跟太子打好关系才是明智之举。所以自去年兴王暴毙,太子成了唯一继承人之后,李辅国就一直致力于修复跟太子的关系,跟张皇后也渐渐疏远。此刻若能保举太子出巡诸军,无疑是讨好太子最直接的办法。

    两位大佬点头,这事当然也就板上钉钉了,楚辞趁肃宗开心之际,道:“皇上,太子大智大勇,若能成行,必定事半功倍。只是战场艰苦,总还需要人陪侍左右,微臣不才,愿随太子出巡!”说罢一副慷慨凛然、随时准备为太子挡刀枪的样子。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