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时期督抚权力的变化


本站公告

    。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政府面临巨大压力,旧有体制难以适应军事斗争需要,清政府不得不下放部分权力,首先是财政权.

    财政和军事是清王朝中央集权的两大支柱,变通,使统兵督抚的兵权与财权归一依靠财政与军事两大后盾,督抚权力得到进一步扩展。

    1.财政权按清制,管理一省财政的是布政使,直接向户部负责。

    督抚对一省财政只有综核之责,无直接调拨之权。咸同军兴之时,一方面湘军要就地筹铜,另一方面又要求迅速快捷地处理财政事务,于是军兴省份出现了一些管理财政的机构除前面提到的长沙、武昌厘金局、江西牙厘局、长沙东征筹铜局外,还有厘金盐茶局、百货厘金局、洋药厘捐局、盐局、运局、督销局等等④这些机构大多由督抚派专员经理,有的虽由藩司管理,但所收钱财悉归统兵督抚调用,致使藩司仅有会核之名,而无实际察销之权省之财政,直接由督抚控制。

    2.司法权清制,重要案件即军流、死罪人犯经督抚复审后需专案咨报刑部批复,其中死刑案件要向皇帝具奏;每年还有省及中央二级的&ldqo;秋审,制度进行复核,复核后由皇帝裁决总之,生杀大

    权在中央。

    太平军兴以后,各地案件增多,咸丰不得不要求地方对匪首要犯&ldqo;就地正法&rdqo;但开始时还反复强调&ldqo;一面奏闻,一面正法&rsqo;,叭咸丰二年,曾国落奏请对&ldqo;土匪~立行正法&rdqo;,提出的理由是:当此有事之秋,&ldqo;不敢不威猛救时&rdqo;,所以应&ldqo;不复拘泥成例&rdqo;他还设立审案局,自派委员两人专办此事。咸丰朱批&ldqo;办理土匪,必须从严,务期根株净尽&rdqo;只赋予地方以独立的生杀权。此后,随着一批统兵大员身任督抚,&ldqo;就地正法&rdqo;成为督抚的重要事权一是范围扩大,同治元年(1862年)上谕,允各省对&ldqo;遣散兵勇&rdqo;&ldqo;逗留滋事抢掳民物者&rdqo;,可按照军法立斩袅示③同治二年,广东督臣毛鸿宾、抚臣郭禽熹奏请获得对&ldqo;逆匪盗犯&rdqo;的就地正法权。就地正法的范围还扩大到马贼土匪、持械抢劫、&ldqo;奸徒诱拐并非情甘出口民人贩卖出洋&rdqo;等④二是办案程序变通,即由地方官审讯,察明督抚即可执行,无须事先奏报和复核。随着就地正法权的获得,地方办案机构也随之产生。除咸丰三年曾国藩设立的审案局外,其他省还有待质公所、发审局、候审所、请讼局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且均由督抚亲自派员负责

    3用人权。

    按原有制度,督抚有保举权,范围为道府州县衙门的正印、佐杂和教职人员。但保举额有规定,如雍正即位后命凡道府州县等亲民要职,总督保举三员,巡抚举二员⑤当所辖地方官出缺后,督抚可以题本或奏折的形式向朝廷提请由所属现任官员中择人补授,但只限于省内的最要缺和要缺,其余皆为部选。这就是说,督抚的保举用人之权是有一定限制的。军兴以来,大批地方官因兵败或黝或罢或死,对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朝廷被迫改变定制,屡屡降旨,要督抚不拘资格,保荐人才。咸丰十一年十一月,上谕命督抚&ldqo;不拘资格&rdqo;,保奏武职人员。①咸丰十一年十二月,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统辖四省军务之后,清廷即降旨命他保举安徽巡抚,并指明&ldqo;不必拘定资格&rdqo;,迅速奏闻。曾国藩回奏一方面诚惶诚恐地表示&ldqo;恐上侵朝廷TA阶之权,另一方面马上保举了张亮基、李续宜两人②同治元年十二月,清廷又命曾国藩驴举封疆、藩桌人材,月明确提出:&ldqo;有职分较卑而器识甚远,将来堪以登用者,并着一并具奏&rdqo;③上述保举权限的下放,不仅使督抚保举范围扩大,而且突破了举资格条件的限制,于是督抚纷纷藉军功之名目保举人员金陵克复后,曾国落先后上保案六起O.保举任用程序也趋于简化,

    一般保案列名不加考语,由督抚开单呈报,皇帝特旨允准,吏部照折注册即可;其中军功出力人员可免补免选,越级提升⑥保举之员增多,还突破了原来督抚题调借补的限制。同治七年十一月,曾国藩提出武职借补章程,不同意兵部拟订的借补成数不准过五成的规定,提出&ldqo;借补者三缺得二,换补者三缺得一&rdqo;的要求,并明白地指出,之所以如此,是&ldqo;三江两湖用兵太久,武职保举太多,姑存

    借补小缺之途,以为安插闲将之地&rdqo;。⑧此外,由于各省督抚事权扩大,所设局所急需用人,于是也就出现了仔抚违背常例率自更调的现象或将特旨简放及由部选补。各员奏请留省令其暂署别缺①;或将试用一年期满人员&ldqo;概请留省补用&rdqo;,或者&ldqo;径直更调&rdqo;②;还出现将&ldqo;黝退之员&rdqo;请留请调之事⑧

    正如《清史稿》所称:&ldqo;时督抚权宜行事,用人不拘资格,随时举措,固不能以大计举例绳其后也&rdqo;

    4.军事权随着湘淮军的兴起,尤其是一些统兵大员被委以督抚之任,清朝的军事体制发生变化首先是出现了由督抚直接统领的勇营。

    支军队的特点,用曾国藩的话说&ldqo;一营之权,全付营官,统领不为遥制,一军之权,全付统领,大帅不为遥制&rdqo;⑤即军令、军政权集于统帅在就地筹铜的过程中,湘淮军还自派局员建立了军需局、转运局、粮台、善后局、筹防局、防营支应总局、军装支办总局、造制药铅总局、收发军械火药局等机构⑥,打破了原来绿营兵响拨协权握于户部的制度,形成了独立的后勤军需保障系统

    其次是督抚节制绿营之权扩大,尤其是督、抚分省之巡抚节制绿营权加重。咸丰十一年十二月,清廷令左宗棠督办浙江全省军务,所有该省主客各军均归节制弄得曾国藩马上回奏,恳朝廷&ldqo;不

    必轻假非常之权&rdqo;⑦不过,军权下移已是既成事实同治元年十一月,御史陈廷经奏请变通营制,以&ldqo;匪徒肆行骚乱,各省道路多半阻梗&rdqo;,一些督、抚分省之总督驻扎与巡抚相隔较远,&ldqo;经画难周&rdqo;为由,请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陕西、湖南、广西、贵州等省&ldqo;各镇协均自总兵以下著统令就近兼归巡抚节制&rdqo;,&ldqo;所有校阅营伍考核将弃并木省筹办防剿等事即专贡成巡抚经理&rdqo;,&ldqo;遇紧要军务准巡抚即时调遣后几咨会总督&rsqo;,。之t'督、抚分省之巡抚也具有了总督等的军政、军令权。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