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与赵云计议国事的诸葛亮顿时怔住了,他看见将军从座上倏地立起身来,一把夺过侍卫呈上的书函,颤抖着展开:
“云、云长……”
浑身是胆的将军几乎是带着一种呜咽的声调把头转了过去。“军师……军师!”他唤了好几声,诸葛亮却仿佛没听到般地纹丝不动。
在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愧疚便涌上了这个蜀国上下最信任的军师心里……他知道那是自己的过失,他以为自己了解关羽的,才把那么一块荆州重地交给了他。然而随着思绪的扩散,诸葛亮又蓦地想到了什么……这似乎已经不是一个荆州得失的问题了。
“一定要……劝阻王上!!”赵云诧异地看着猛然站起的军师,有那么一刻陷入了迷茫。
`
从那时起,诸葛亮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安睡过。白天,他竭尽心思地在刘备、张飞间耐心地劝导,企望他们能打消伐吴的想法,要以大局为重。然而每到晚上,他都会想到这一时的安宁不过是陛下和张飞将军长久来对自己建立的信任,究竟能维持多久?
“人性难测……”诸葛亮在辗转反侧之间总会这样幽幽地叹道,他从未对前途怀着这般的担忧和恐惧。
`
的确,从压抑到爆发的一天终究笼罩了蜀国。
已经身为蜀国皇帝的刘备神色僵硬地坐在大殿之上,与身旁不远处盛怒的张飞打量着一个个上前劝谏放弃伐吴的将臣。诸葛亮只是站在那长长的将相队伍的最前面,默默地看着一切,一语不发……他突然发现站在自己对面的将军赵云,眼神是那么的忧郁。
“够了!!”刘备勃然大怒地拍着金座站了起来。“朕欲报兄弟之仇,与汝等何干?!”
几乎所有还在陈说国家大业和天下局势的人们都沉默了下来。
“再有敢胆阻挠伐吴之事者,朕定当不饶!!”
赵云把站得几乎发僵的左脚迈了出去,走到那大殿中央,深深一揖。
“陛下,您应该明白,国贼是曹丕,不是孙权。”
不远处,几乎要发作的张飞把手伸了出去,又咬着牙收了回来……毕竟是曾经患难与共的朋友。这个连日来借酒消愁而明显削瘦的莽汉用悲愤的眼神看着殿上的皇帝。
看着追随自己十数年的爱将,刘备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子龙……”他强压着愠怒,把脸侧了过去。
“朕纵有千里江山,却不能为兄弟血耻报仇,这所谓的国家大业又何足惜哉!!”
赵云的脑袋仿佛被狠狠地撞蒙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多年追随的刘备皇叔所言。就和所有在殿上的文武百官一般,赵云难受着,把最后还残余希望的目光投向了诸葛丞相。
诸葛亮闭上双眼,轻咳了几声……始终没有说些什么,他第一次觉得自己毕生的智谋在人之性情前竟是如此脆弱。
“朕意已决!”刘备拂袖转过身去。“各部点兵七十五万,择吉日出征,踏平东吴!!”
在一阵稀稀落落的“尊旨”声中,诸葛亮压抑着与文武百官俯下身子……他看到满脸焕发出杀气的张飞,也看到失神站在人群最前的将军赵云。
那一刻,他想,一切还是有机会挽回的。
`
这个念头,一直伴随着他的后半生。从张飞将军尚未出征便意外被杀身亡到先帝兵败东吴而最终“白帝托孤”时,他还是这么想的。
他竭尽自己所能来振兴这在伐吴中全军覆没而摇摇欲坠的蜀国,甚至在那本应安享的晚年,他六出祁山,希望能不负先帝刘备的知遇之恩。
然而,直到赵云病亡的噩耗传来时,他的信心被狠狠地动摇了。
直到在五丈原上他一生度过的最后那个秋天里,他突然变得莫名懊悔。每晚望着那满天的繁星浩瀚时,他就会想起自己当初的沉默,当初的一言不发,想起一生面对千军万马淡定从容的自己,在那时候竟会手足无措。
他也想起将军赵云临死前给他最后的一封信中有这样一句话:
丞相,我不怪您,我想哪怕当初您跟我一样走出去劝阻先帝,一切还是无法挽回。
直到大限将至时,他艰难地吐出淤血,胸中是揪心的疼痛……他在生命最后的一刻拼命思索着,这三分天下之策,这蜀汉基业何以走到这个地步?
他这才发现,一种被他自信所掩埋的无奈和伤感,从先主决意伐吴时已经伴随了他整整后半生……
纵然满腹智略,在简单的人性之怒前也是枉然。
===================================
其实这篇文章想表现的,是“怒”所带来的后果……我想通过诸葛亮这个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三国最具智慧的人物身上,反映出人性的怒的可怕。即便是他穷尽一生所能,也无法弥补当初刘备因一怒之下而酿成的苦果。虽然诸葛亮从接到荆州陷落的消息时,他已经想到这“怒”的可怕……只不过他还是估计不足,他还是怀着他的信心走完了他的后半身。
诸葛亮后来的懊悔只是一个表面,毕竟当一个人拼命了一生却无所斩获时,会后悔当初没有全力劝阻刘备(其实历史上他也很尽力了)。
只是他最后明白了,在刘备的“怒”前,他什么也改变不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