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又接旨


本站公告

    新春的京城格外清闲,

    再没见一顶顶绿顶大轿天不亮就出现在午门外等候早朝。.

    京城百官提着脑袋战战兢兢在皇帝老儿面前站了一整年,也要歇息几天不是,也要抱着大老婆小媳妇睡两天懒觉不是。

    而,皇帝老儿也同样能抽出几天时间,陪自己的家人好好聚一聚。

    这几天城南杨宅也格外清静,皇太孙秦九玄忙于应酬皇室族亲,不能出宫,让人给杨朔带了一份厚实的礼物和那七万五千两银票,外加一句话:年后,你该上班了。

    杨朔听罢,只是笑了笑,领旨两个月,连翰林院大门朝哪儿开都不知道,确实不像话。

    既然是过年,就要图个吉利,

    杨朔给府中的下人和护卫都发了一个红包,凡是府中家室在京城的人,都放了他们大假,没有放假的下人和护卫,工资算两份,此举让府中的下人们对杨少爷颇为感激。

    齐畅也请了一天假,回右都城的家看了看,齐畅家中只有一位老父亲和弟弟弟媳,经营书馆为生,生意不错。

    杨朔这个当主雇的,岂能慢待自己得力的手下,拿了五百两银子算是孝敬齐家老爷子。

    齐畅没有拒绝杨少爷的美意,笑着收下了。

    这家业慢慢大了起来,什么事儿也不能让齐畅一人管着,齐畅这种人就应该用到刀刃上,所以,杨朔让齐畅找店铺人手的时候,也顺便替府中找几位管事和账房先生。

    初三,

    杨朔收到一封信,是易铃儿贴身丫鬟小翠送来的,易铃儿在情意绵绵的心中言道:夫君安心,铃儿已经和爷爷讲和,年后便能四处走动,夫君诸事不宜过急,妻念。

    如同新婚夫妻一般,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杨朔心里想猫抓似的。

    但,只能忍着,每天夜探易府,自己身体不要紧,铃儿的身子可吃不消。

    杨朔回信一封,让铃儿好好调养一下消瘦的身子,争取丰满一点,手感更好一点…(省略数百不堪入目的字)

    ……

    这几天,杨朔不敢闲着,八卦掌,新创的拳法和祭魂之术,徐徐渐进的修炼着,也不能一口吃成大胖子。

    他每天穿着四百斤的重甲在院子里折腾,不知踏碎了多少块青石地板。

    至于《杀神冥玄功》,杨朔想,先把黑煞枪第七式精髓领悟融合到拳法之后,才练也不迟。

    到时,争取一口气冲破先天之境。

    初四,

    齐畅回来了,还拉回一车崭新的书卷,书卷近千卷,内容除没有武功秘籍外,简直通古博今。

    原来齐家老爷子一听说自己儿子现在侍奉的主子是名震京城的月亮公子,硬是让齐畅把自家珍藏多年的书卷送了过来,只求杨少爷一副墨宝。

    杨朔满是兴趣的翻了翻齐家老爷子送来的书,略感失望:怎么没有春宫图?

    随后他给齐家老爷子写了四个字‘学海老翁’让下人送去右都城。

    初五,

    杨朔又去了酒王庄一趟,了解了一下三位工匠的进度,和史春燕等人一起吃了一顿新年饭。

    陪手痒的程咬金耍了几招,平手,因为,杨朔留了手,他仅用了八卦掌。

    初六,

    朝堂重开,百官早朝。

    开年之后,大秦两件大事提上了议程。

    第一件大事,便是大秦三年一度的科举。

    届时,数千学士齐聚京城,

    十年寒窗苦,换取一朝鸣。

    而,第二件大事,更是大秦王朝三年一届的盛事,

    到时候,不仅各州各府的百姓会涌入京城,连异邦子民也会不远万里赶来观看这一盛事——祭魂大会。

    和科举一样,各州各府‘祭魂堂’的学子,每三年进行一次晋级考试,考试中的佼佼者,会被授予官位,或者在军队中担任要职。

    届时,祭魂之术会在众人面前揭开神秘面纱,将是一场龙争虎斗的精彩大会。

    两件大事一起筹备,分别定在二月中旬和三月中旬举行。

    两件大事也是大秦向邻国异邦展示王朝实力的时刻,一点马虎不得。

    初七,

    齐畅忙碌起来,四处奔走,寻找杨少爷需要的人手,而,杨朔想了想,准备先去翰林院报到,顺便进宫见见秦九玄。

    接着去祭魂总堂见见雷震天,该问该说的事儿,也要说个明白。

    杨朔穿上新领的六品官服,戴上顶戴绿翎帽,穿上黑绸白底的朝鞋,往大厅一坐,别说还真有点官儿老爷的架势,只是,英俊小脸上带着的一丝稚嫩,却提醒着厅中侍奉的丫鬟们,自家老爷今年还未满十五岁。

    自家老爷是名震京城的月亮公子,是威震武林的年轻高手,是受人敬畏的祭魂者,还是皇太孙的侍读,将来仕途不可限量。

    对于这样的主子,丫鬟们虽心猿意马,却也知道自己奴婢的身份,对老爷只能远观而不能亵玩焉,除非是…老爷哪天忍不住了…

    所以,杨宅里的丫鬟虽不算漂亮,但,个个打扮的花枝招展,也就是因为这,才让史春燕觉得自己在杨宅这些丫鬟面前,像乡下丫头。

    丫鬟们知道自家老爷今天第一天上班,早早准备好早饭候着。

    杨朔吃了饭,让人备了马车,在护卫们的陪同下,刚迈出大门,

    只见,一辆插着小黄旗的马车在一群护卫的保护下,远远朝杨宅驶来,一看见黄旗上的图案,护卫长乾远在杨朔耳边轻声道:“大人,这是司礼监的马车。”

    司礼监!?

    杨朔眉头一翘,露出一丝喜色。

    大秦宦官机构庞大,分十二监,四司,六局,所谓二十二衙门也。

    每监,司,局掌印太监一员,正四品,

    左右少监各一员,从四品,

    左右监丞各一员,正五品,

    典簿一员,正六品,

    奉御数人,从六品。

    那年轻太监赵高,便是司礼监的奉御小太监。

    在大秦,司礼监是负责传旨的。

    赵高上次来传旨时,只坐了一顶轿子,只带了两名护卫,而今天这阵势…

    杨朔微微一笑,肃立门前,只见马车行至门外停下,车帘儿一掀,里边哈着腰走出一人,五十多岁,脸庞尖瘦,一身宫中太监的打扮。

    见到老太监的穿着,熟知宫中规矩的乾远脸色一变,来的居然是一位少监。

    极少见个三品以下的官员还要司礼监的少监携圣旨来宣。

    乾远惊讶地望了身前杨朔一眼,却不好在此时开口提醒杨朔。

    杨朔把老太监迎到大厅正中,十六名护卫步入大厅立于两侧,手按腰刀目不斜视,老太监回过身来清咳一声,双手捧着黄绢,高声道:“翰林院侍读杨朔接旨!”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