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一零二、老范


本站公告

    作者:芦江水

    第六章一零二、老范

    棉纺织厂筹建处正式撤销了,成立了棉纺织厂的厂部,织布车间基础打桩工程已经结束,主体工程要开工了,省建筑总公司的明海区分公司进驻了工地,土建组这八间平房,自己用了二间,原先空着的六间全作了施工单位的办公室,其中有一间是工地的预算科,这个搞预算的人就是贾信华认识的艾殊兰,二个人见面也有些许久别重逢的喜悦,分公司领导姓章,看到他们的预算员和甲方的代表认识也很高兴,这毕竟对工作开展有利啊。

    周末林小兰回家来,,贾信华对她说这次厂里加工资他连加了二级,再加上厂长特批的百分之三,他一共加了三级在全厂的加工资中,算是加了最多的一个人了。过去为了搞统计专门安排了一个小仇,现在由贾信华兼职做统计,以前还有十几个工的加班工资,现在他可以不用一个加班工资,就可以将这全厂的基建统计做好。林小兰她依偎在贾信华的怀里,说:“信华,我们都已经是四十好几快奔五十的人了,我真怕万一我失去了你,我这种乡镇企业是没有退休金的,以前我说要你帮我存下一万元钱,我靠银行利息过生活。可是现在物价越来越贵,银行利息却是越来越低,别说是一万元就是三万元也过不了,我真的不想靠儿子吃饭。我好怕”。

    春天,贾信华如果工地上不加班就是睡在浃江村的家里,在这里还有老母亲和儿子,特别是儿子读初三了需要照顾。林小兰只有在休息日能来家里。

    贾信华看看远处的天际,一抹红霞在地平线上,红日冉冉升起在远处的山颠,勾勒出椭圆的、尖尖的、凹凸不平的锯齿形的山峰。是一个很好的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他推出自行车上路,去厂子要骑上五里路再乘渡轮,过渡后再骑十几分钟就能到达厂子。

    他现在正在渡轮口等待对岸的渡船驶过来,“春天生意实难做,一头行李一头货”,这是农家的气象谚语,是千百年来被实践所证明了的事实。你看,那边的一朵乌云正飞快的压了过来,天有些阴暗,滚滚乌云像脱疆的野马,奋蹄扬鬓黑压压地盖过来,不一会豆大的雨点就倾倒了下来。等待渡船的人们纷纷找地方躲雨,可是贾信华因为来得早,已经站在了码头上,身后的铁门已经关上,除了跳海外再也没有地方可以躲藏,于是他和几个同样在码头上的人一样,只有硬挺着清淋,任凭这瓢泼的大雨从空中倾泻而下。一下子把衣服裤子都打湿了,淋得像个落汤鸡。……好多年没有这种淋雨的感觉了,想起做农民的时候,当天空突然下雨了,只有拿一扎稻草顶在头上。无奈地望着下雨的天空,黑压压的云压得贾信华的心里好痛好痛,他突然之间有一种想哭的感觉,身上的雨水和着心里的泪水一起在流淌。那种撕心裂肺的痛,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自己知道。别人不会懂,也懂不了。

    渐渐地,渐渐地,雨小了。大雨终于收回了它的磅礴气势,禁锢了的太阳又把光辉放射出来。可贾信华的衣服已经湿透。

    贾信华回到了这八间头的边间,他的临时宿舍换好了衣服,去医务室配一些感冒药。在医务室里一个男人叫他:“贾工,这不是贾工吗?”贾信华抬头一看,“啊,范工,你怎会在这里?”。钱医生笑着对这个男人说:“你们认识?这是我们厂基建科的贾工”,又对贾信华说:“这是我家的老范,你们是啥时候认识的啊”。被称为老范的人是贾信华在水库时,南苍港务局水厂来向城岙水库买水的代表,和贾信华有过业务上的联系。

    “贾工,我们这次房子是分不到了,听说凡是四大工程的家属,象炼油厂,发电厂、建港等单位,我们厂子里一律不分配房屋,我们家老范在港务局的,我就得去他单位分房。我们是没有指望了,他们的房屋还没造好呢。贾工,你的家属在哪啊,可能这次也没有希望了吧”钱医生说。

    “贾工的夫人我在水库时见到过的,据说是在水利管委会办的袜厂做会计是吧?”老范说。

    “那么看起来这次也是不可能的了”钱医生说。

    “范工,你现在还在水厂吗?”贾信华问范工。

    “我已经不在水厂了,刚调到建设开发部,和你一样的搞基建”

    “……”

    “……”

    贾信华托老范瞧有机会的时候帮他调动到港务局去,只要能将林小兰安排进就可以。

    过了一段时间,钱医生说,她的老范说,贾信华完全有希望调到港务局搞基建,因为老范负责的这个部门是新成立的,正迫切需要象贾信华这样的人材。也有可能把林小兰安排进集体所有制的服务部做财务。要贾信华作地准备,到时候千万别让棉纺织厂留住不放。

    贾信华追求的目标,是要为相濡以沫同患难的林小兰的晚年有一个安排。不然还真的对不起她为自己付出的一切。再说了这也是做男人的应承的责任。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