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


本站公告

    我以为,真正的禅让制应源于原始氏族社会的首领推举制,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私有制不断完善而逐渐衰微。尧舜时代中国已逐步进入私有制社会,只是私有制尚未完备,帝王传承制度也未形成固定模式,即使有人采用暴力手段夺权,由于不符传统,也要假借禅让的名义,因此,禅让制便成为后世儒家津津乐道的王位接交制度的美好传说。

    话说回来,美好的传说虽然是传说,后人的怀疑毕竟也只是怀疑,谁也没亲眼见过尧舜禹之间的权力交替过程,也就无法做出无可辩驳的结论。

    至于兄终弟及的规矩,也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其源头应当稍晚,始于父系社会的原始部落时代,但私有化程度应比禅让时代较高。

    嫡长子继承制(中国历史上的王朝中,唯有满清王朝不搞嫡长子继承制,而是“传贤不传长”,乾隆皇帝曾批判嫡长子继承制“尤非确论”,还举例说,如果唐高宗和明太祖最初就选择李世民和朱棣做接班人,历史上便不会有玄武门之变和朱棣靖难的故事发生)是私有制成熟时的一项制度,也是真正进行了周密而严格设计的继承制度。这一制度的好处是继承者排序明确,按亲疏远近和先来后到两项原则,操作简便明了,不可丝毫紊乱,不过其弊端也显而易见。比如说,规矩既然是人定的,人当然也能够破坏它,只要有足够的本钱和胆量,浑水摸鱼、抢班夺权、刀兵相见、捷足先登的便大有人在。

    于是,为争夺皇位而产生乱子直至搞到杀人盈野地步的现象也就比比皆是。

    我们将这部书定名为《血染的王冠》,就是想集中描述一下中国历史上皇位(王位)继承过程中的这一类现象。

    按照王位继承的制度设计,有序接班是为常规现象,而抢班夺权的行为属于非常规现象――我们之所以不把它称作非法现象,是因为中国有一句古话,叫“成者王侯败者寇”,通过非常规手段获得了政权、当上了皇帝的人,他的继位就自然而然有了法理依据,旁人骂他“乱臣贼子”也好,抢班夺权也好,都成了马后炮,不管用了。而且,王权和皇位由抢得来而非由继承得来,往往表明抢夺者比起被抢者有着更强悍的意志和更聪明的头脑,当然也包括更强壮的肌肉和更残暴的手段,这类帝王在治理国家时也往往比常规接班者显露出更加出色的才干来。

    下面,还要唠叨几句。

    皇帝这个词儿,是到秦始皇这儿才有的。可是在秦始皇以前,他干的这份工作就已经有了。以前不叫皇帝,自有别的叫法。比如有叫王的,有叫天子的,有叫天下共主的,有叫国君的……秦始皇在自称皇帝之前就叫做秦王。

    历史上,获得皇帝名号的据说有4、500人(国内一位专家说是492人,而柏杨先生统计是559个),如果加上此前的什么王呀、国君呀之类的,那就不可胜数了。这些帝王中,通过常规途径获得权位固然不少,但非常规途径夺得政权的,也绝非个案,而是数量多多,触目惊心。有人做过统计:仅仅从史书上查阅到的宫廷政变就达二、三百起(当然包括失败的),还有许多名义上是正常交接班,实际上却暗中捣鬼的不好统计在内。

    这样看来,常规和非常规到底哪种属于常态反不好说了。

    因此,看似耀眼的王冠、象征着无尚威严和无尚荣耀的王冠,实际上沾满了腥红的鲜血,它是血泊中绽放的一株傲慢的花朵,它上面的每一粒珠宝、每一根冕旒,都映射出血色弧光。

    本书选择历史上最典型的一批事件进行描述,旨在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溯,让读者感受一下皇位传承中惊心动魄的场面,并由此从某个特殊的角度去探知历史的走向。

    历史的河流尽管滔滔不息,一直向前,但也往往因权力争夺和权力更替而不时改道――这一点,是读历史时不能不加以注意的。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