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回:登昆仑艰难险阻多上高原缺氧力乏困


本站公告

    第三十回:登昆仑艰难险阻多上高原缺氧力乏困

    新营房建好了。

    八班住在新营房的第三幢,东头第一间营房。

    八班宿舍进门,右手一个用木板铺设的,大通铺上一共睡了八个人,加上少年盲流一共九人。班长睡第一个,副班长睡最后一个,少年盲流被指定睡第五个,顺数、倒数都在最中间,这个铺位是谁都不愿意睡的鬼地方?

    八班长姓李,是个汉族人。他长的高个子,大胡子,长着一对老鼠眼,说话声音特大,好像总是跟人在吵架。穿一身发白的旧军装。

    他召开了班务会,说:“今后你们别喊我班长,叫我大哥吧,我年纪最大。这次上昆仑山去是凶多吉少,我们十个人要紧密团结、生死与共。还有一个塔吉克兄弟,昨天打前站去了。”说完,他介绍了副班长方定水和何大付、吴发羊、杨万付、苦尔曼、买卖提、巴达、强巴等人的族别和特点。

    他又说:“我们十个人是有七个民族组成的集体。大家要互相尊重各自的民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爱护。把团结看成我们的眼珠子。”

    说着他二只绿豆眼,咕噜、咕噜、的乱转。

    惹的大家哄堂大笑。

    少年盲流介绍了自己说:“我原来是汉族,现在是塔吉克族,名子像维吾尔族。”

    他想和何晋丹姆变成一个民族。

    少年盲流在付班长和买卖提的帮助下领来了上山的装备和武器弹药。

    少年盲流又把骆驼客,杜春风送给他的老羊皮坎架,从包袱皮中取出来,剪短了坎架上的羊毛,穿在了身上,外面穿上罩衣。他深深的相信杜春风在民丰骆驼店用羊粪蛋蛋子给他算的卦。他摸了摸南瓜籽还在,而且没有坏掉,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第二天一早,少年盲流在大胡子班长的指导下把装备打成了一个驮包。

    早饭后,驮行李的一群马,和每个上昆仑山上去的兵,都要带的另一个驮包,被副排长带着班长从连部领回来了。

    副排长名叫吐尔孙,这是个瘦高个子的维族老兵。

    等到把鞍具修补好,把驮架准备停当,驮架抬到马背上拉着走了一圈后,已经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了。

    晚饭后,全排一起从马背上抬下驮架,又检查了一遍,给驮马饮好水,喂上草料,已经是天黑时分了,大家抱着枪和衣躺倒在,只有草垫子的铺上进入了梦乡。

    天蒙蒙亮,紧紧集合号声把少年盲流一行人崔醒了。全排的人起床解除大小便。把昨晚准备好的驮架抬到马背上。

    按照七、八、九班的次序,每人牵着自己的马出发了。

    少年盲流牵的是一匹银鬃焉耆大骟马。这马别看不如伊犁马高、大、长。可是焉耆马能够耐粗饲,抗缺氧,吃苦耐劳,还是匹走马。骑在马上能端水不洒。

    少年盲流不知道焉耆马的优点。是吾拉因和吾苏曼昨天来帮助少年盲流挑选出来的这匹像个大肚子水饺似的焉耆银鬃马。

    这匹马全身奶油黄,只有鬃毛是银色的,四蹄雪里站。四条腿上像穿了四只白线袜子。这匹马的额头有一片鹅蛋大的白毛。前裆宽、胸脯深,肚子大,身子短。

    二人告诉少年盲流:这种毛色的马好认。无论草原上,还是雪原上,十里外都能看见。在高原上缺少氧气的地区照样能驮会跑。而且耐粗饲,有刺芽子和干蒿草就能存活。还有一个优点,代走,说通俗些就是走马,骑在马上平稳不颠。

    少年盲流昨天骑在马上试过。果然比凉州的保皇军的枣骝色大洋马舒坦,不过就是速度慢些。

    吾拉因说:慢些不要紧,高原缺氧,吃饭不能饱,走路不能跑。不然会有生命危险。吾拉因说:他在昆仑山上待过二十年,这些都是拿命换来的经验。

    刚开始少年盲流看上了一匹奥尔洛夫速步马,那匹马全身黑亮,无一根杂毛。而且高大英俊,速度快,对侧步。猛一看:像麻四爷骑过的大黑马。

    吾拉因说什么也不同意,他说:选马像找老婆。这种马是皇帝的公主,看着高贵漂亮,但是不实用。优其到苦难处去,只有穷苦人家里的女儿,才能跟随你过日子。

    少年盲流将信将疑,把奥尔洛夫马送给了老鼠眼睛、大胡子的班长,自己要了这匹小个子,大肚子、奶油色银鬃的焉耆马。

    二人还帮助少年盲流给这匹银鬃马修了四只蹄子,换上了新的马掌,全身刷洗干净了毛色,调正了驮架的角度。

    到晌午时刻,全排人马走到了桑株峰脚下的泉水旁边。149

    昨天随二排来这里打前站的人和兵站的人已经作好晌午饭。

    早上二排已经从这里出发前去一号兵站了。

    排长指挥大家卸下马背上的驮架,松开马肚带,让马吃草。

    众人这才架枪,到泉水边洗脸漱口、吃早饭。

    饭后,各人搂抱着枪,斜身躺倒在山坡上睡回笼觉。也有人悄无声息的修补自己的鞋子。

    少年盲流梦见:自己又回到了叶城的野战军医院,正在别墅中的凉棚内的大床上,铺垫着象牙席子上午休。

    一只画眉鸟在金丝笼子中高声鸣叫,把自己吵醒了。

    他正要发火,又一声哨音响亮的刺进耳朵。

    排长喊叫:“准备出发!”

    少年盲流一轱辘爬起来,大背上枪,追赶着抓马紧肚带。在战友的帮助下,抬举驮架放到银鬃马背口。他这才解开马的三脚伴和盘在马脖子上的缰绳,牵着马跟随队伍往更高处走。

    中午饭是在野营地里吃的挂包中的炒面就着行军壶中的凉开水,算是打发了。

    天黑时分,小板兵站终于到了。

    二排的人已经搭好了帐篷,烧热了烫脚水。驮架也由他们卸下来了。马卸了鞍具,全被赶进了兵站右侧面的山谷里吃草去了。

    晚饭后,少年盲流他们在帐篷外烫脚,挑刺脚上的水泡。

    班长到兵站的石头房子里开会去了。

    晚上在帐篷中开班务会:大胡子班长说了今天出现的问题,明天应当的注意事项时,少年盲流已经睡着了。

    第二天,第三天重复着第一天的故事。

    第四天中午时分,部队来到一处绝壁前,打尖休息、吃午饭。

    饭后卸下驮架的马被二排长留下的两个人赶上绕道而行上山了。

    人员和物资全部留在绝壁下待命。

    这件事昨晚上班长说了,可是当时少年盲流睡眼朦胧,大家看他年级小,又是刚出院。所以没有叫醒他。

    所以少年盲流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没头没脑的问:咋拉?边疆到拉?

    众人莫名其妙的望着他笑。

    排长命令:塔吉克战士到前面来!

    少年盲流被大胡子班长派遣到了绝壁前。

    有四个塔吉克士兵站立在绝壁前,少年盲流是其中之一。

    宋排长从驮架后取出四盘皮绳,八支匕首,发给了这四个人;每个人一盘牛皮绳子,二把匕首。

    宋排长说:你们可以上去了。要注意安全,爬不上去别勉强。只要有一个人成功登上绝壁!就是胜利。

    少年盲流爬到四米多高,手抖脚颤,颤巍巍的没有踩稳“哧----!啦----啦---!”滑落下了绝壁。

    胸襟和膝盖上的衣服都被尖石划破了。双手也划出了血口子。

    一支匕首插入山腰间的石缝隙中,另一支匕首不知落在那里?去向不明!

    宋排长说:晒克斯能走吗?先回你班长那里吧。你刚出院身体虚,有情可讲。

    少年盲流低头快步往回走。

    背后传来一个四川口音:什么塔吉克?纯粹是一个布拉克(维语:松包!)

    老鼠眼睛大胡子的班长,为少年盲流的伤口涂抹了红药水。

    三个塔吉克战士在绝壁上,只见他们每人双手各握一把匕首:一左、一右倒换着,将匕首插入绝壁上的石缝隙中。身体像个壁虎一样,四肢贴着绝壁向上攀登。

    三个塔吉克战士在绝壁上的小台上休息了一会儿,又开始攀登绝壁了。

    一个多小时后,三个塔吉克战士终于到达了绝壁上面。

    他们放下牛皮绳索,吊起绳梯和地锚,用地锚固定好了绳梯一头,把绳梯另一头放下绝壁。等两个排的辎重全部转移到绝壁顶上的时候,己是红日西沉的黄昏时分。

    弟兄们都坐在地上,大口的喘息着粗气。

    少年盲流只觉得自己头昏眼花,头昏、脑涨,胸闷、气短,浑身无力。

    宋排长喘息着说:大家不要害怕,这是高山反应,过一些日子就会消失。我们要阶梯适应,在这里休息三天,等反应轻一些了,再向更高的大板前进。

    第九天部队来到了冰大板前面的大板兵站。

    白色的山峰下的,冰大板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矗立在蓝天白云下的雪山大板,在夕阳余晖的照射下,显的十分壮观。但是它更像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垫,阻挡在边防军人前进的道路上。让人望而却步。

    兵站前面的铁匠炉,火光冲天。几个塔吉克战士和藏族壮汉正在抡锤子打马的防滑掌。

    马匹全部卸下平掌,换上了抓子掌。抓子掌上有三个三角形凸起掌面的铁尖,在冰面上能牢牢的抓住冰面防止滑倒,有人也叫这种马掌为防滑掌。

    大家的衣服也换成了四皮:皮帽子、皮大衣、皮手套、毛皮鞋。

    穿上了四皮,昆仑山上像刺刀一样的风,只是刮的脸庞上生痛。

    帽子上有一条毛皮护鼻,可以护着鼻尖。这里不能戴口罩,戴上口罩呼吸会更加困难。

    准备就绪。宋排长召集大家开会。

    他说:“明天过冰大板!上大板时大家要特别注意安全,马走前人在后,上陡坡时从后面把马屁股推一下。路太滑时,可以抓住马尾巴往前爬一截。互相帮助,齐心协力,争取全体弟兄们一齐爬过冰大板。”

    宋排长喘息着粗气,休息了一会又说:“上到山顶不要休息,快速往山下走。山顶空气稀薄,风太大,气温低,冷的很,容易得病。”

    兵站上的伙夫和铁匠敲打着盆子,锅盖和旧马掌。给大家表演了山东快书和好来宝。上山来的人说了三句半,还唱了几支歌。在《我们都是边防军》的合唱声中晚会结束了。

    部队沿着一条山沟中的羊肠小道向上攀登冰大板,走不多远满沟出现了大石头,大石头有的像卧倒的牛,有的像一间实心的房子。

    人马在石头缝隙间绕来绕去,穿过了被宋排长称为诸葛亮的八阵图的巨石滩。又开始在卵石间的冰面上前进了,马匹尽管换上了防滑掌,但是它们还是四肢微微的抖动着,小心选择落脚的地方。151

    两面出现了半人高的冰墙,冰瀑形成了一级又一级的台阶,冰台阶有高有矮。

    驮马碰到了矮冰台一般都不要紧,而碰到有半米多高有些陡坡的冰台,非得前拉后推才能爬上去。

    碰到太滑的冰滩,聪明的马会跪倒在冰面上,借助腿上的马毛防滑,军士们只能抬下驮架,等踢着让马站立起来,再抬驮架到马背上。

    快到山顶时沟被冰填平了,冰面光滑!无依无靠,手没地方扶。人们只能四肢着地,像马一样爬行前进。好在昨天开路先锋,在冰面上用十字镐头刨出了一行、行冰坑,前面的人可以借助冰坑,可是过去一半人马,冰坑被马的抓子掌踏成碎块。

    碎块的冰散落到光滑的冰面上太可怕了!买买提的马卧倒在了有碎块冰硝的冰面上,马向右侧面滑了出去,越滑越快!越滑越快!最终滑下了陡峭的山崖!不见了!

    少年盲流只觉得头痛欲裂,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全身一阵阵的发冷。他的枪被班长拿走了,他抓住银鬃焉耆马的尾巴,在排长的保护下,摇摇晃晃的爬上了冰大板。

    他双手叉腰,大口喘息着,真想躺倒在地,展展的睡上一觉。可是强巴、苦尔曼二人,一左、一右、拉着他往山下滑去,身下是风化石,随着下滑的人也哗-啦-----啦-------!的往下流淌着。驮马不敢滑行,它们小心的走着‘之’字形路,避免下滑。

    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下到风化石滩头,就是青嫩的芳草和鲜艳的各色野花,野花以黄色和淡紫色为多。这里的草都有一股英陈蒿子和百合草浑杂的味道。闻到这种味道后,人头痛和恶心都会减轻许多。

    休息两天后。上昆仑山的人马,又沿着一条流淌着雪水的河岸边上的石道前进。

    路随水拐弯,河随山势走,道路离水面越来越高,峡谷也越走越窄。最终看不见水了,只能听到闷雷似的水声“轰隆!轰隆!”在峡谷振荡,天空变成了窄窄的一条蓝色带子,弯弯曲曲的随着山谷的走向在移动。

    身旁、脚下,头顶全是石头,植物很少见到。

    少年盲流感觉得四周的石头像怪物一样,一齐向他挤压过来!

    他又感觉得头痛、胸闷、恶心、呕吐。右手紧紧的握住银鬃焉耆马的缰绳,左手拄着刚才在河边检的一根弯曲的树根,一步一战,三步一喘的,挪动着沉重的双脚向前走着。

    他看见,所有的弟兄们,都和自己一样坚强。

    河水声浑厚而深沉的在耳边“轰隆隆!轰隆隆!”的响彻山谷。

    他觉得头昏、眼花、四肢软弱,呼吸困难,好像得了重感冒一样。

    身后的银鬃焉耆马,现在蹄子上的防滑掌成了累赘,防滑掌踩在石头上,反而不如平掌踏实。马身上淌出的汗和尘土结成了毡,马显的更加瘦弱了,肚子更显的大了,整个马好像一只二头尖的大水饺子。

    但是就这样一匹十分难看的马,它始终没有掉队,也没有卧倒不起来。而其它马都瘸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今天更新了6章,我本来也是被老爹要求发的这本书,刚开始看到很多错别字和语法错误,本来没有多少信心,可是越看越觉得这里面好多东西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没有办法体会到的,我会坚持将我老爹写的书全部奉献给大家,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看下去并让更多生活在现在这个甜蜜时代的人能够看见,谢谢大家的支持!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