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端宗从潮州一直被赶到碙洲(今广东吴川县南海中)。当时,张世杰等打算往占城(在越南南部),陈宜中请先往谕意,实际是乘机逃走,一去不回,后来死在暹罗国(今泰国)。宋端宗在海上颠簸惊恐而得病。三月,在碙洲死去。宋端宗赵昰在位两年,死时仅十一岁,后葬在厓山,陵号叫永福。1278年3月,宋端宗在碙洲病死。
群臣中很多都灰心丧气,打算散去。陆秀夫说:“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如何处置!右人中有的以一支小队伍而复兴的,现在百官有司都在,士率数万,老天如果打算亡宋,这怎么不可以立国呢!“于是,陆秀夫、张世杰又拥立八岁的卫王赵 昺作皇帝。杨太妃依然同听政,陆秀夫、张世杰协力辅佐,继续打着宋朝的旗帜。张世杰认为碙洲不可久留,在新会县南八十里的海中,有一座厓山,地势险要,可扼以自守。于是,这年六月,宋帝昺的小朝廷迁到厓山。张世杰派人入山伐木,造行宫及军屋千余间,当时尚有官、民、兵二十余万,多居住在船中,资粮则从广东沿海州郡征集。文天祥闻帝昺即位,上表自劾兵败江西之罪,请求入朝,但不允许,只加封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文天祥在艰苦的环境中战斗,母亲和儿子全部病死。文天祥与部将邹沨、刘子俊、杜滸等在潮阳集结。元朝以张弘范为都元帅,李恒为副,率领水军和骑兵,准备最后消灭宋军的残余。有个土匪头子陈懿曾被文天祥讨伐,这时当上元军的向导,领张弘范军至潮阳。
文天祥退出潮阳,转到海丰的五坡岭。元军先锋张弘正追到,当时文天祥正在吃饭,来不及应战,文天祥不幸与刘子俊、杜浒等人被俘虏。邹沨自杀。文天祥吞脑子(药名,多食能死人)不死。刘子俊自称是文天祥,与文天祥争着承认。元兵判断出真伪后,将刘子俊烹死。杜浒忧愤不食,不久也死去。文天祥被执至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喝令他下拜,文天祥不屈。张弘范为文天祥解绳缚,以客礼相待。文天祥坚决请求死,张弘范不许,将他押在船中。1279年正月,张弘范挥知宋军在厓山,于是发水军大举进攻。元军舰队到厓山,张弘范要文天祥写信给张世杰劝降,文天祥写出他在过零丁洋(在珠江口外)时作的一首诗,以示回答。诗的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见他忠贞不屈,只好打消这个念头。张弘范派在元军中的张世杰的一个外甥去劝降,张世杰不为所动,说:”我知道投降就有富贵,但义不可移!“张弘范又派人到厓 山对士民们说:”你们陈丞相已逃走,文丞相被俘虏,你们还要想怎样呢?“但士民中也没有背叛的。元军舰队刚到厓山时,有人对张世杰说:“元军以舟师堵寒海口,我们就不能进退,不如先占据,这样,得胜是国之福,失败还可以往西走。”张世杰担心久在海中,士卒离心,动则必败,希望与元军决战。张世杰把水军排成一字阵,用绳索将船只联结设防。
张弘范果然以舟师据海口,切断了宋军的水道,厓山人食干饮咸十余日,皆疲乏难以应战。张世杰、苏刘义等率领士兵在艰苦抵抗,击退元军的火攻。正月底,元军大批战船陆续到达。李恒也从广州领兵赶到。2月初六日晨,元军发起猛攻,战斗异常激烈。结果,宋军大败,将领翟国秀、凌震等解甲降元,张世杰、苏刘义坚持到日暮,自知无望,斩断船索,拥杨太妃突围。当时风雨昏雾四起,咫尺不能相辨,张世杰率十六只战船突围出去。陆秀夫走到宋帝昺的船中,对帝昺说:“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指宋恭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随即抱着九岁的宋帝赵昺投海死。后宫诸臣也很多投海自尽。宋军还有船只八百,全部为张弘范所得。过了七日,尸浮海上十余万。这就是著名的厓山之战。张世杰突围以后,还想奉杨太妃以为赵氏皇帝之后,图谋再举。杨太妃得知帝昺已死,抚胸大哭说:“我忍死漂泊至此,正为赵氏一块肉,如今无望了!”说罢也投海死。四天后,张世杰移师至海陵山(在阳江县之南海中),遇上飓风了。将士劝他登岸,张世杰说不必,焚香祷天道:“我为赵氏,亦已尽忠尽力。一君亡,又立一君,今又亡。我之所以未死,是希望等敌兵退后,再立赵氏以图兴复,如今风涛若此,岂不是天意吗?”风涛越来越大,张世杰舟履溺死。苏刘义出海洋,为其部下所杀。宋朝这支残存的抵抗力量,也完全覆没了。南宋至此,彻底灭亡。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南宋末年的抗元斗争,是一幅极为悲壮的画卷。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挽救的,虽是一个不可挽救的朝廷,但其忠贞为国、力挽危难的不屈精神,仍为后世传诵敬仰。厓山之战后,张弘范得胜而回,把文天祥押解到元大都,关在狱中,元朝丞相博罗等用尽一切办法劝诱文天祥投降,都被拒绝。宋朝的宰相留梦炎,逃跑后投降元朝作官,奉命到狱中劝降,被文天祥骂走。元朝又派俘虏来的亡国皇帝赵显去劝降。文天祥只是连声说:“圣驾请回。”因文天祥是个杰出的难得的人才,元世祖不忍杀他,想将他慢慢软化。文天祥决心宁死不降,在狱中作《正气歌》。其中有四句:“是气所旁簿,凛冽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到了1283年,有个中山县人聚众数千,想劫狱救文天祥而不成。元世祖召文天祥,亲自劝降,仍遭拒绝,元世祖只得下令杀文天祥。文天祥从容赴柴市(北京城北)刑场,南向再拜,英勇就义,时年四十七岁。后人在他被囚的兵马司监狱故址建文丞相祠,以资纪念。在闽、广地区坚持最后斗争的同时,四川人民也还在坚持战斗。四川制置使张珏收复泸州,坚守重庆。元军破泸州。围重庆。张珏拒绝招降,与元军激战。最后粮尽力竭,自重庆乘小船突围,被元军所俘。1280年,愤恨自缢而死。宋朝知信州谢枋得,在宋末率兵抗元。信州城破后,流亡建阳,以卖卜教书度日。后来元世祖知他是个人才,命地方强制将他送往大都,迫其出仕。但谢枋得不从,绝食而死。曾经上书指责贾似道的遭到贬斥的陈仲微,厓山战败后流落到安南,仍然努力反元复宋。四年后病死,在临终作诗道:“死为异国他乡鬼,生是江南直谏臣。”安南国王也作诗哭悼他:“痛哭江南老臣卿,春风揾泪为伤情。”“回天力量随流水,流水滩头共不平。”宋朝太学生、诗人兼画家郑思肖,宋亡后隐居苏州。他的堂室挂一块扁,上题“本穴世界”,以“本”字的“十”置“穴”中,形成“大宋”二字,表示不忘宋朝。他坐卧必南向,自号“所南”,同样也是表示不忘宋朝。他善于画置兰,但从不画泥土和根须,隐喻宋朝已经沦亡,失土无根。郑思肖是南宋众多有骨气的遗民中的杰出代表。南宋起于宋高宗赵构,止于宋帝赵昺,共历九帝,统治153年。
宪宗即位,德臣入朝,换赐新符印,使仍任原职;所陈奏地方利病诸事,都被采纳。针对南宋加强了防守并不时出兵北攻,蒙古方面也采取了持久攻防的策略,在沿边一带筑城积谷,置军屯守,作为攻宋前沿基地。德臣奉旨修复攻蜀战争中毁坏的沔州城城垣、房屋,部署官属,很快就完成。同年冬,从都元帅太答儿出兵攻掠成都等地,进围嘉定被余玠派来的援军击退;回师途中,经左绵、云顶、隆庆、剑门等处,都遭到宋军截击,力战得还。四川北部蒙古占领区的各处屯戍皆听其节制,并令都元帅太答儿等协同建城,可见十分重视。时忽必烈进兵大理,道出临洮,特召德巨入见报告利州建城事,视为攻蜀大计。德臣请求兔徭役,减课税,运粮、屯田以充实利州贮备,为持久计,忽必烈皆许之,并令置行户部于巩昌,设漕司于沔州,造纸币、发盐引以通商贩,实军储;又令临洮元帅赵阿哥潘等佐德臣建城。德臣奏准以兄忠臣权领总帅府事,自己得以专心从事利州建城。于是择州东宝峰山修筑城垣,又荐弟良臣为巩昌军帅,领兵屯利州嘉陵江南为外卫,并屯田于白水。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