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日军制造了“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不断往东北增兵,甚至公开在沈阳街头举行军事演习。面对挑衅和侮辱,蒋介石在《告全国*》中说:“惟攘外应先安内,去腐乃能防蠹”,“不先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一,则不能攘外。”1933年,日军侵入长城各口,华北、东北军民群起而敌之。正在江西剿共的蒋介石说:“须知我们革命的敌人,不是倭寇,而是江西的土匪,东三省热河失掉了,自然,在号称统一的政府之下失掉的,我们应该要负责任,不过,我们站在革命的立场说,却没有多大关系。”1935年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蒋介石仍不理会。
就在华北事变后的一天,蒋介石收到廖仲恺夫人何香凝赠送的罗裙一条,另诗一首。诗曰:
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
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
吾辈妇女们,愿往沙场死。
将为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此后不久,1935年12月26日,西北军中将参议续范亭,专程从兰州赶到南京,呼吁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蒋介石拒不接见,汪精卫斥道:“真是多事,莫名其妙!”续范亭苦于身为将军,却报国无门,遂驱车到了中山陵,拔出短剑刺向腹腔,以死感召当局抗战。怀中揣绝命诗曰:
赤膊条条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
窃恐民气摧残尽,愿把身躯易自由。
蒋介石下令封锁消息,禁止新闻界报道此事。
更令蒋介石烦恼的是国民党的右派如张继、邹鲁、胡汉民等也一反常态,唱起高调,提出:“与其亡于日,毋宁亡于赤。”接下来是“九?一八”、“一二?九”、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蒋介石只好把“攘外”提到应有的位置上了。
在蒋介石看来,所谓国共合作只不过是覆盖在伤口上的一块绷带,他不能不警觉地时时盯着它。现在看来,陈毅、粟裕在江南十分活跃,大有为渊驱鱼之危,江南这个“眼”必作不可。
大战在即,兵力紧缺,调哪个去作这个“眼”呢?
蒋介石清瘦多了。一身夏军服,脚登马靴,腰束武装带,越发显得瘦削高挺。他枯站在那里,昂首望着满天风雨,新剃的头被闪电照得青亮。
第八章 临危决断
大病初愈的韩德勤,脸色由灰黄变为灰紫。他一向对这个性情狂虐,*不羁的中将军长忍让三分,但李守维自恃为蒋介石心腹,狂妄之态有增无减。为这个89军军长之位,大骂韩德勤贪婪,说韩德勤军政兼职多如“兴化之蛙”。韩德勤解释,他兼军长是过渡,最多一年。李守维仍不依不饶,韩德勤为维持指挥部的安定,让李守维提前从副军长晋升为军长。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