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面上没有行人,黑黢黢的,城里施行了宵禁,两边的居民早早熄了灯,谁也不敢在这样的夜晚把自己一家暴露在巡城官军的枪尖下。
皇城正南,是朝廷官衙的聚居之地。大理寺在皇城西南方向,沿着皇城南大道走上半里来路,还要向西走过两三条胡同街面。
韩勍走在押解军士的最前面,两个士兵打着灯笼跟在他的左右。刘鄩和花儿被五花大绑,走在队伍正中间,前后各有二三十个执刀提枪的军士,枪尖指着刘鄩和花儿的背心。
刘鄩和花儿是主动受缚的。皇宫里还有几十口家人,在朱友圭手里攥着,刘鄩不打算自己冲出去,他要和自己的妻子儿子死在一起。所以,刘鄩走的很坦然,三天后,自己的一家,就像自己主人的一家一样,要葬身黄土了。
主人的一家是诗书礼乐之家。刘鄩是他的仆人,也是他的家人,刘鄩是诗书礼乐之家的义仆!五年了,刘鄩没有追随主人而去,只是因为那个孩子。如今,他把孩子托付给了陈抟,倒也没有什么牵挂。
主人一家死的轰轰烈烈。刘鄩很懊悔,他进不了那座按照长幼尊卑井然有序排列着尸身的大坟里。
王师范!真的是为人师范!刘鄩的眼角淌出了泪水。那是主人的名讳,这么多年来,不管主人活着还是死去,刘鄩都不敢直呼他的姓名,哪怕是在内心里默祷。
刘鄩仰望苍天,一轮明月在洛阳城的上空发出银光,繁星被那银光隐去了光芒,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刘鄩就是那无枝可依的乌鹊。王师范死了,主人死了,刘鄩没有了家;大唐亡了,刘鄩没有了国!那孩子杳无音信,刘鄩没有了心!
黑漆漆的街道在脚下静静延伸,刘鄩的眼前,韩勍的身影在灯光下摇摆着,路似乎有些长,像是走在黑洞之中,总是没有尽头。
“你们要带我们去哪里?”身边的花儿突然问道。
刘鄩猛地清醒过来,他们并没有走向大理寺所在的西南方向,而是走进了东南方的一个小巷子里。
没有人回答,队伍前的韩勍头也不回,却加快了脚步,队伍进入了小跑状态,刘鄩和花儿身不由己,沿着小巷,越走越深。
大约走了半株香的功夫,刘鄩和花儿被带到了一座高大的门楼前,借着月光,刘鄩看见朱红色的大门上,两只虎口门环狰狞,门楼的两侧,却是一道高墙,并没有其他人家。
龙虎军的军士们四下散开,背对着门楼,脸朝四周,似是在警械。
韩勍走到门楼下,轻轻拍了拍门环,门楼的右下方,开了一个小门。韩勍回头招招手,刘鄩和花儿身边的军士推着他们两人,进了那小门。
门里面,是个花园,开满的各色牡丹,香气扑鼻,那些牡丹,被银色的月光映照得飘飘欲仙。花丛下,一条曲折的碎石小路直入花丛深处。小路入口处,站着韩勍和一个矮胖的人。
韩勍一招手,后门的小门吱扭一声关上了,刘鄩身边的军士手起刀落,割断了刘鄩和花儿身上的绳索。韩勍和那矮胖的人向着刘鄩和花儿抱拳施礼:“刘将军,姑娘,方才多有得罪,末将有礼了。”
刘鄩瞪大了眼睛,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花儿叫道:“韩勍,你们捣什么鬼?”
那身形矮胖者笑道:“姑娘不要着急,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且到在下寒舍细谈。”说着,前面带路,走进了牡丹花丛……
第二天,韩勍进宫向朱友圭禀报,刘鄩和花儿在大理寺畏罪碰壁自杀,并提来了刘鄩和花儿的两颗血肉模糊的人头。朱友圭吃了一惊,却也为刘鄩的死松了口气。本来,杀刘鄩的理由就很牵强,朱友圭担心难以服众,现在他自杀了,倒少了不少麻烦。韩勍又劝朱友圭不要株连刘鄩的家人,在这种情况下,朱友圭根基还不稳固,首先要做的,还是安抚百官,不要搞得人人自危。这倒合了朱友圭的心意,便把刘鄩的家人放出了宫,两个儿子官复原职。同时,对外宣布,刘鄩和花儿为保卫太上皇英勇殉职,对刘鄩的家人大加赏赐。这就是政治,忠臣还是奸臣,只在皇帝的需要。他需要你是忠臣,你就是忠臣,他需要你是奸臣,你就是奸臣。
三天后,朱友圭宣布太上皇病重身亡,宣布了太上皇的“遗旨”,传位与三子朱友圭。皇宫中正式发丧,朱友圭在朱全忠的灵柩前,继皇帝位。百官朝贺,包括敬翔和李振。
……
后梁乾化四年春,公元914年,太原城。
此时,距朱友圭弑父夺位已经一年半了。陈抟云游到了太原城。
这一年半,陈抟不再遍访道观名山,而是出入于市井之间,打听那不知名的孩子的下落,从洛阳到了开封,从开封到了潞州,又从潞州到了山东、河北诸州,最远去了幽州,遍寻无着,又从幽州一路南下,到了太原。
太原城又称晋阳,位于南北狭长的太原盆地北部,四面环山,有险可控,历来是北方的军事重镇。晋阳城地跨汾河两岸,由三个城组成,河西为都城,都城周四十二里,东西十二里,南北八里二百三十二步,汾河东岸,有东城,东城与都城之间有中城。都城西北的晋阳官,曾经是李渊为隋炀帝修的行宫,也是军事物资仓库,广储军粮、兵器和甲胄。晋阳城可以说是城坚粮广,形势险要,进可战,退可守。李渊以太原为依托成就大唐的基业,唐中期,李光弼以晋阳城为依托,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建立功勋。到了五代,晋阳称为河东的首府。望气者传言,晋阳城有王气,五代政权更迭,大部分都是发端于晋阳。
陈抟从金肃门进了东城,走上一条自东而西的满是小商小贩的街巷。这街巷倒也宽广,只是被两旁摊点挤成了一条小巷。正是早春时节,大年刚过,街巷上人群熙熙攘攘,两旁摆满了刀削面、羊肉汤、烧饼摊、年画、面人、糖葫芦各式摊点,摊点前三五成群围着些人,讨价还价。陈抟穿着一袭土布长袍,头上戴着顶道帽,手里举着个旗幡,上书“看相”二字,在人群中游荡着。要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一个无名无姓的人,看相是最好的办法了。
阳光暖洋洋的,街巷两旁都是的房屋黄土夯就的土墙,一些叫花子三三两两靠在土墙边晒太阳。不时伸出发黑的手,向行走的路人呜呜喊叫。
陈抟在人群中信步走着,不时左右看看那些摊上的小物件。街边有人高声吆喝:“刀削——面。”“刀削”两个音前后紧随,一个“面”远远拉在后面,抑扬顿挫,周而复始。
陈抟抬头一看,前面两三步远,一张木桌,四张条凳,桌后一个火炉,炉上一口铁锅,里面雪白的面汤咕咕吐着水花,冒出一阵阵面香。陈抟走了过去,坐在条凳上,叫道:“伙计,来碗面。”
“好咧。”炉旁的伙计答应一声,一手捧着硕大的面团,一手持刀,对着铁锅,手臂快如闪电,只见铁锅之上,如雪花飘舞,片片薄如冰片的面块,从刀口下,飞入铁锅中。陈抟点头微笑,不禁叫起好来。炉灶下,一个七八岁的小丫头,头上扎着两支小辫,小辫上扎着红头绳,身上穿着红棉袄,手里拿着一把蒲扇,对着炉口用力扇着,不一会,炉火腾腾而起,铁锅里沸水涌了上来,那冰片般的面块在沸水里上下起伏,甚是好看。
不一会,一碗热腾腾的刀削面被那小女孩端上了桌,放在陈抟面前,说道:“道爷您请。”声音细微稚嫩。
陈抟怜惜地怕了怕小姑娘的脑袋,拿起筷子,正要开吃。身边哐当一声,桌面上多了一副铁链子,振得木桌摇晃起来,小姑娘慌忙用双手扶住面碗,热腾腾的面汤溅了起来,滴在小姑娘的手上,小姑娘被烫得“啊”了一声,手缩了回去。
陈抟心头有气,侧脸一看,却看见身边站着两个人身着公服的差人,正在大呼小叫:“缴税,缴税!”铁链子的一头,正攥在一个公差手里,拿只手还在不停地晃荡,弄得桌上的铁链也跟着晃荡,陈抟面前的刀削面摇摇欲坠。
炉边的伙计慌忙掏出十个铜板,点头哈腰递了过去。陈抟见是官差收税,摇摇头,叹口气,低下头,准备吃面。当今,各方诸侯为了供养军队,到处都在横征暴敛,陈抟走了很多地方,这样的收税场面见得太多了。
两个公差收了伙计的铜钱,却不起身,吆喝着:“缴税,缴税。”
陈抟也没理会,筷子挑起面块,就要往嘴里送。这周围还有七八个摊位,也不知道他们对谁吆喝。
面块还没送到嘴里,就觉得脸上火辣辣的,那一碗热腾腾的刀削面,竟然飞到了他的脸上,陈抟的眉毛胡子顿时流淌滴水,满是面汤。眼睛睁不来,却听见耳边那公差大骂:“妈的牛鼻子老道,老子跟你说话,你他妈的装什么大头!”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