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史诗长征


本站公告

    蒋介石的后院着火了,他不是不知道,只是这把还很小。这把火虽说还小,但蒋介石还是很重视的,他明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他努力组织了一次、二次、三次、四次的围剿,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北方平定之后,蒋介石可以全心全意地对付中国共产党。他亲自挂帅,点兵点将,预备了近50万部队,进行第五次围剿。蒋介石这次围剿得手了,他的运气挺不错,碰上了生搬硬套的博古、李德(德国人,国际共联派中国的顾问),没费多少劲,就大获全胜。共产党人失败了,根据地自然也就呆不下去。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决定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是什么呢?后来作了总结: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有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员。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苦乐生活就此拉开了序幕。红军的战略转移是悄悄进行的。白天,战士们不是躺在樟树的树荫下,就是卷曲在桤树丛中睡大觉。夜晚,当皓月悬空,轻风拂面时,战士们开始行军,要是附近没有敌情,各个连队之间还要拉歌,歌声嘹亮,响彻云霄。有时,月亮被乌云遮住,部队就要燃起火把行军。火把通常是一束劈开后又捆扎起来的竹子,也有用松枝或是盛满了煤油的竹筒。这时,无论是从山脚下仰视,还是从山崖上俯视,这条火龙忽隐忽现,逶迤盘旋,那是多么壮丽的一幅图画。但是,行军不是总那么轻松和美妙惬意。也有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战士们看不见路,火把不够用时,他们就在背上拴上白布条子,好让后面的战士看清楚跟上来。遇上狭窄小路行军时,就要将双手搭在前面的战士的肩上,以防偏离了道路,滑入万丈陡崖去,一滑就是一班人。一过于都河,便开始坐担架长征。不过,这并不是因为他不习惯在乡间走路。红军的领导人中大概没有谁比他在中国的穷乡僻壤翻山越岭走过的路多。这担架也怪有意思的,用两根坚韧的长竹杆和绳网捆扎成的,既轻便,又有弹性,跟水手的网状吊床一样上下左右地晃荡。下雨时,担架上盖着油布或是油纸,这样,在细雨蒙蒙的山区,担架上的人就能免遭雨淋。常常在雨中酣酣地睡着。有意思的是,担架上可以做美妙的梦,也可以做讨论政治的舞台。为重新掌权,领导长征免遭覆灭铺平了道路。事有凑巧,和一样病着的还有王稼祥,他是政治局候补委员,整个长征途中都由担架抬着。他与形影不离,晚上一起宿营,谈呀,谈呀,谈个没完。在担架上和篝火旁的朝夕相处,使和王稼祥相互越来越了解,并有机会分析在江西所发生的事情,以及红军的前途和命运。另有一人后来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来,他就是洛甫。他清楚对于红军来说,打步步为营的堡垒战是不明智的,照这样下去,红军不可能胜利,而且前途堪忧。、洛甫和王稼祥不久便取得一致意见,他们都认为应尽早要求召开会议,以解决军事领导权的问题。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李德和博古注定要失败了。坐在摇晃不定的担架上发表议论的不是什么乡巴佬,而俄国人和中国“布尔什维克人”却常常这样描绘他,这只能说明他们自己的愚昧无知。1935年1月,红军攻占了贵州遵义。15日晚七时,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二十个人来到了柏辉章的宅里的一间长方形的房间里。屋内是普通的泥灰墙,红木色的地板和门窗。屋子很空,天花板上吊挂着一盏煤油灯,中间放着一张破旧的桌子,二十五把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椅子,大致摆成了一个半圆形,还有一个小铁火炉(当时天气相当冷),以及几个摆得颇为得当,粉红和白色的搪瓷痰盂和烟灰缸。间或,警卫员进来冲茶倒水。这二十个人中有一个人值得注意,他就是周恩来。他承认策略不对头,特别是不应当打阵地战。他勇敢地承认造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责任。他自我批评的态度很坦诚,丝毫不想推卸责任。他愿意承担责任的态度给人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周恩来的一生做人都是成功的。他表态使李德感到不安。李德认为周恩来强调了主观因素,巧妙地使他自己同博古、李德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为把周恩来和博古、李德之间划清界限创造了条件。坚持认为博古、李德的军事路线是错误的,他们的政策是“防守中的保守主义”、“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值得一提的是,还猛烈抨击了未能和十九路军联合这件事。他说,这就使红军失去了一个迂回到国民党防线背后,从后面攻击敌人的大好时机,而周恩来、洛甫和他本人都曾经主张和十九路军联合。由于在此次会议上不能谈论政治,这是的策略,所以只能点到为止。其实十九路军是非常优秀与爱国的军队,他们的政策和主张几乎是共产党的翻版,让这样一支军队在中国消亡掉,是中国共产党的巨大损失。国民党第十九路军遭到了莫名其妙的挫折。它驻在紧挨着苏区的福建,是一支独立的爱国军队,因在上海英勇抗日而闻名于世,却被蒋介石流放到福建,因为蒋介石惧怕它反日的爱国情绪和对他的政策的挑战。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发动了“福建事变”,成立了独立的政府。蒋介石对它进行了剿灭,十九路军寡不敌众失败了。遵义会议结束了。被选为政治局常务委员,也掌握了部分军事指挥权。这个韶山冲走来的卧龙出山了。的军事指挥经过井冈山的锤炼,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红军掌握了主动权,它在晕头转向的国民党军队之间快速穿插。有时,看来红军似乎正在向东行进,而实际上是在向西走。困惑不解的敌人以为我们在计划渡过长江向北渗透,而实际上我们准备转过身来再一次打击他们”(红军参谋长刘伯承原话)。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确是场迷魂阵,不亚于当年的诸葛亮。田野里,油菜开始泛黄,小麦一片葱绿,高粱茁壮成长,稻秧翠绿可人,好似一张巨大的绿毯。在桑树成荫的大路上,红军正在行军。他们时而走,时而跑,牵着蒋介石的鼻子到处转。兵不厌诈。的计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蒋介石及其将领们被搞得晕头转向,他们搞不清红军的方向。在他们眼里,红军成了令人讨厌的海丝草,这儿有,那儿也有,到处都有。事实上,红军的确是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它能如此分散地同时向各个方向运动,令人难以捉摸。这种神出鬼没的行动,恐怕是空前绝后的了。亲自坐镇贵阳督战的蒋介石,宛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打转,“想乘飞机逃跑已为时太晚了”。蒋介石焦急地考虑着,默默地来回踱步,突然急转身对侍从王天锡说:“给我找二十名可靠的向导,弄些壮实的高头大马和两顶好轿子,越快越好”。蒋介石以为兵临城下了,正在准备后事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情报:红军正绕过贵阳,向东面的龙里方向运动去了。经过千辛万苦,红军抢渡金沙江,穿过彝族区,强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了。及其同伴策马沿狭窄的懋功河谷走着。气候温和的山谷里,丁香色的杜鹃花已从墨绿色的叶子中探出头来。山坡上长满了一片片的紫罗兰或是看似紫罗兰的花朵。尽管下着雨,但比起翻越夹金山要轻松愉快得多。与张国焘会面了。从两位领导人身上也可看出明显的差别:张的脸面丰满红润,虽不肥胖,但也肉滚滚的;毛呢,很瘦,面色憔悴,皱纹很深。从毛的身上可以看出红军战士经历的艰难困苦。与同行的指挥员只有几个。这是有意安排的,他已派三军团的彭德怀和一军团的林彪,率领大部分人马向不同的方向前进。战乱时期,必要的防范措施还是需要的,也许并不是不相信张国焘。但他们两人已有十二年没有见面了,关系也历来不密切。双方都用敏锐的目光对视着。透过张国焘那浅浅的表皮下,看出有一股潜流浸出:怨恨、敌意、猜疑。周恩来也看出来了,当张国焘走到他面前问:“你们有多少人?”他用外交家的语言反问道:“你们有多少?”张说:“我们有十万。”周回答说:“我们有三万。”周的夸张程度比张的要大得多。双方都保守秘密,都不愿坦诚公开。其实双方的力量大约是五比一。照常理说,同是共产党人,何必比之强弱?况且谁胜谁负,也不在于军队的众寡,而在于方略的正与误。张国焘主张南下,主张北上,表面上看都有道理,实质上就体现了人的才智。北上是抗日,扛的是抗日的旗帜,号召力强,而且可以壮大队伍。四万万同胞都不愿意做亡国奴,兵源永不枯竭。南下虽然可能一时保全军队不受重大削弱,但长久下去,在国民党军队丛中求生存,不过是与虎谋皮,终究要被虎叼走的。必须摆脱张国焘的纠缠,迅速北上,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的队伍来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地。夏日里,草地是由鲜花编织而成的朱红色、紫罗兰色、蓝色、黄色、玫瑰色、紫色、白色,天底下所有的颜色,这里应有尽有。春暮季节,草地的气候比爱生气的苏州美女的情绪还要变化无常。一忽儿烈日,一忽儿冰雹;时而下雨,时而大雾,时而又雨雪交加,狂风怒吼,就像魔鬼的恶作剧。黎明时,天气还是好好的,红艳艳的太阳钻出地平线照耀着草地;不到一顿饭功夫,天色突然变暗,乌云密集,开始下着蒙蒙细雨,一切都在雾气中变得朦胧灰暗;紧接着大雨倾盆而下,狂风骤起,瞬间又是雨雪交加;没过多久,纷飞的鹅毛大雪遮盖了道路,草地和山峦,白茫茫联成一片;旷野上又刮起大风,风雪中的太阳苍白黯淡,抖抖颤颤。风没有停,雨又下起来了。到了后半响,天空露出了湛蓝,阳光普照大地,白雪消融,使人感到一丝的春意;但当太阳的光辉沉落在黄河彼岸的时候,春意便在冰霜中消逝了。夜间,大地结满了银霜,白皑皑的冰冷刺骨。草地的一天过去了,周而复始。草地依然如故,她宛如一张硕大的魔毯,美丽而又蕴藏着无数的陷阱。走在这片草地上,挪动一步就摇晃,一不小心就陷进抖动的草丛里。泥巴不仅滑,还像胶一样粘,越陷越深,越挣扎陷得越快。掉队之时,人分不清东南西北;饥饿之时,什么都不可食用,草有毒,水也有毒。无奈之后,只得食自带的皮带和马具,粗糙的食物通过肠道排泄出来带着斑斑血污。恶劣的环境,倒下了一片人,埋葬了战友,还没擦干眼泪,又得上路了。这就是长征,挑战生命极限的长征。它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人类战胜自然的潜在本能,应当是宝贵的财富,可以浓墨重笔地写进人类发展的历史里,让它源远流长。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