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问题是:汝以秦为何?翻译成现代话,大概意思是:你是否了解秦国,又是怎样看待秦国的。这回,芈戎倒没再慌乱,坦然道:秦为诸侯之强者,即霸天下。嬴驷听罢,不禁绽出一丝笑容。谁知笑容还没完全打开,一旁十五岁的魏冉就不请自答插进话来:戎弟之说有谬,冉以为,以秦之今日看,霸天下实乃遥遥不可期矣。八子一听这话,吓得血都凉了,赶紧厉声呵斥:大胆,怎敢这般胡乱言语,还不跪下请罪!
嬴驷的笑容僵了一下,到底还是拉开了。冲已经开始发颤的八子摆摆手,说你莫要训他,且听他讲出道理。转而向魏冉,还挂着那个笑:你且说说为什么。若通,寡人重重赏你。若不通,寡人可要罚你。
白皙颀长的魏冉颇有几分洒脱地抖擞了身姿,像个大人似的对秦伯深施君臣之礼,以一口标准的秦音郑重道:君上且勿恼怒,冉适才所言并非小觑秦国。正好相反,诚如戎弟所言,以国力论,秦实乃诸侯之冠,此为天下所共睹。正因为此,秦必不能见容于诸侯,难与诸侯长久共立。此势之下,惟以天下为志,秦方可自存。若失其志,存亡尚不能知,又何谈霸业。然,今以冉之愚见观秦,未见其志矣。
“汝何以为秦无志?”嬴驷被这一番话激出了几分辩驳的兴致。
魏冉坦然道:冉年幼无知,恐不能察君上之志。然单看秦君名号,却窃以为与国力不合。且不说楚君以子爵之封称王已数百年,田齐也早已称王。就连晋之仆从魏,和日暮西山的羸弱之国燕也竟称王。而泱泱大秦却还固守着“伯”的爵号,何以示大志于天下,何以示威势于诸侯……
话还没说完,秦伯就哈哈大笑起来,魏冉不知他笑的什么,有几分茫然又有几分尴尬地止住话头。嬴驷边渐渐止住笑,边叨念:真是孩子。真是孩子。絮叨了几遍后,缓缓道:照你意思,不称王就是没有大志了?
魏冉正色答道:禀君上,不是“照我意思”,而是旁人,诸侯会这样看,这样认为。顿了顿,又说:您想,前有楚、齐、魏、燕诸国的先例,怕没谁会指责什么;称王,您自己,您的子孙将更加尊贵不说,更给了全天下一个昭示,也会使秦国上下为之一振,更加发奋图强,实在是有利无害的事,为什么不做呢。反之,如果还守着个“伯”,日后见于诸侯,倒似乎名义上矮了半截。尽管他们的“王”是自己封的,可称王的多了,“王”也就合理了,也就合法了,也就自然高贵了……
后来,不几天,魏冉就成了嬴驷身边的近卫,芈戎则被安排在了负责宗室内务的机构里做小吏。魏冉在殿外站岗守卫时,听到里面秦伯跟张仪等臣工商议:寡人欲称王,诸公以为如何?不禁闪出了一缕难以察觉的笑容。再听见张仪带头赞同的话,那笑容就彻底开放了出来。
公元前325年,嬴驷即位的第十四年,秦伯嬴驷称王,并走过场式地上表给雒邑的“大周”天子(大约距此时百余年前,定都雒邑的周王室中的一支分家单立,成为号称“西周”的小诸侯,后来,自身又分出一支,也被封成了诸侯,号称“东周”。因都是天子脉络,并称为“小周”,而孤零零的正宗王室则被称为了“大周”),要求承认其“王”的称号。不等周室回应,他就隆重地给自己加了冕,顶上了王冠。八子被封为王后,号“宣”,遂为“宣后”。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