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使范光廷看穿了孟知祥的心思,向唐明宗进言道:孟知祥灭了董璋,必然要以两川为倚靠,拥兵自重.
明宗何尝不知道.这本是他定下的离间计.眼下此计成功了,正是兴兵之时,可我们的唐明宗实在是没有精力了.
唐明宗正头疼.
唐明宗正为自己的儿子们头疼.
这个,却是必然的,唐明宗老来登基,眼下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万一那天乌呼西归.谁来继承这大业.唐明宗愁的连四川的事都不想管了.
皇位继承事大,蜀地嘛,眼下没有精力管,干脆一任招抚为上,册封孟知祥统领四川.为东西川节度使蜀王.
什么样的儿子让父亲头大?
秦王!
皇位的不二人选.
本来这个皇位也轮不到他.唐明宗育有四子.
李从璟、李从荣、李从厚、李从益.
还有一个义子,李从珂,封为璐王,镇守凤翔.义子打仗可以信任.继承皇位,自然是想都不要想.
那这四个亲生儿子中,李从璟名气不错,骁勇善战,谦虚谨慎.在庄宗时就有战功.却是好人死的早,在唐明宗自魏州兵乱时,死于非命.
李从荣从老二升做老大.自然皇位非他莫属.
形势也是如此,李从荣手握兵权,判六军诸卫使.统辖六军.时石敬塘从四川打完战回来,任职六军诸卫副使.
石敬塘却怕这个舅子,正好这时契丹侵犯边境了.石敬塘借口抵御外敌,到河中任节度使去了.刘知远这时正是石敬塘的心腹,我的姑父郭威嘛.当然也是刘知远的心腹啦.
却说这个李从荣兵权在握,那肯定是个将军人物了?
非他,他偏爱些诗词歌赋.
每天招些文学之士.赋诗饮酒.还出了诗集,有作品近千首.自比李白杜先人.
这也没什么.读点书总是好的嘛.却是五代重武不重文.都是枪棒下出政权.读书能读个什么东西出来.
唐明宗就找这个儿子谈心了:你搞军事工作之余,还些干什么事情啊?
李从荣骄傲的回答:有空就读书,与些儒生谈论些经义.
明宗心里要骂人,却不好出口,说道:经文中有君臣父子之道.你可读一读.但我看先帝好作歌诗,却没什么用.你是将门出身,我们家没有读书的血统基因.你搞这个必然不能专工.传出去,怕要被人家笑话.你就读点经文,其它的就不要搞了.
李从荣大不以为然.仍旧唱他的歌,赋他的词,做他的诗去了.
读书却是没错,修心养性嘛.那这个李从荣必然性情和,举止优雅吧?
却不知读了些什么书,搞的性格怪异,浮躁轻夸.在朝中恣意妄为.朝中无人可以制得了他.
以前,有个安重海权重满朝,他还有些顾忌.
安重海死.范廷光做枢密使.没什么实权,不用怕.后面又调了一名赵延寿为枢密使.这个人更不用怕.他不过是自己的一个妹夫,靠了关系才爬上来的.
又有人拍这位明日之君的马屁:按以前的经验看,亲王位在宰相的下面,但现在秦王官职高,却还在宰相之下,倒不相称了.
五代朝更迭快.没什么执政经验.遇事总是看以前的经验来办.
秦王从荣从此与宰相分班,独列右边.
半边天下是秦王的了.
这样有着光辉前景的人,群臣怎么会不去迎合一下呢?
范廷光,赵延寿,冯道这些人自然是懂得与时俱进的道理的.
都想着来巴结一下这个秦王,想了一个好办法.好好的拍拍秦王的马屁.却不想,没拍好,拍到了马腿上.
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唐明宗依然风中残烛.病入膏盲.此时太子之位空虚.正是该立太子之位了.
太仆太卿何泽上书,请立从荣为皇太子.
群臣都称是.
却是唐明宗身在病中尚不知,以为自己还可以再活三四年.不高兴了,顾左右说:群臣欲立太子,看来我得归太原旧宅养老了.不爽归不爽,仍召大臣讨论立太子的事情.
唐明宗不高兴,那秦王李从荣应该高兴了吧,毕竟要立他为太子了.却是这个李从荣看父皇有些不乐意,生怕迁怒于已,连忙表态:他们进言要立太子,实在不是我的愿意.太宗说:这是群臣的想法要立你了.
李从荣惶恐.要是老爷子不高兴,把我的秦王位也撤了该怎么办?
李从荣迁怒于范廷光,赵延寿:诸公欲立我为太子,是想夺我兵权,幽禁我于东宫吧.范赵吓个半死.本来想办件好事,却办到这个难堪地步.
想办法补救吧.奏请圣上加封李从荣为兵马大元帅.
天下兵马尽归秦王?
只怕笑死天下节度使.秦王却抖了起来.出入必有四百人持剑护卫.
那得了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该记得我们范廷光,赵延寿的好处吧.
没有!
反记得差点让他失心于明宗之事.私底下就对下属说:他日如果我做了皇上,必将诛尽权臣,清理廷上.
好个李从荣,皇上还没当呢,就把满朝大臣给树为死敌了.
这个皇位,他真个能做得上吗?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