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职


本站公告

    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

    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为明朝中央最高级官职;三师为正一品,三孤为从一品,太子三师为从一品,太子三孤为正二品,以上官员位尊权重,但是一种虚职,是皇帝对大臣的加官和赠官。

    明朝初期,中书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皇权,于洪武二十八年(1093)撤销中书省,自秦设立的丞相制度被废除。原中书省所辖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尚书实际上成为朝廷的最高的行政长官,其品位也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

    都察院是明朝中央的司法监察机构,明朝院、部权并重,院长官都御史与尚书平级,为正二品。

    承宣布政使为明省级行政长官,明朝全国设有13个布政使司,而巡抚在明初为中央派出协调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的官职,任务完成之后,回朝复旨,职务也就自然取销。宣德之后(1426—1435),许多巡抚不再回朝,而成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

    正三品官员有六部侍郎(六部的副长官)人,通政使司(中央文件收发机关)通政使,大理寺(中央司法机关)卿,副都御史(都察院副长官),按察使司(省级监察机构)按察使。

    从三品官员有承宣布政使司参政(省副长官),都转运盐使司(中央在地方的盐政办事机构)转运使,大仆寺(军马管理机构)卿。

    明朝全国设159府,府的长官称知府,其官正四品。与知府同级的四品官还有:按察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四品以下六品以上还有参议、六部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员。

    部门官职品级职掌说明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佐天子,掌国家政事。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内阁大学士(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正五品皇帝顾问洪武十二年,废中书省,十五年设大学士。仁宗以后,其位渐崇,掌实际上的宰相职权。

    六部(明代迁都北京后,另设南京六部)

    尚书正二品明代六部除户、兵二部各十三司外,其它四部均各四司。

    左、右侍郎正三品各司郎中正五品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正二品掌监察、执法即前代的“御史台”。

    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十三道监察御史(末年为十五道)正七品掌巡按州县,考察官吏

    总督(总理)

    巡抚明之总督、总理、巡抚,均因事而设,以重臣任之。

    翰林院学士正五品掌修史、著作、图书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从五品侍读、侍讲正六品修撰(史官)从六品编修正七品检讨从七品

    国子监祭酒从四品掌教育行政司业正六品五经博士从八品助教从八品学正正九品

    六科都给事中(每科一人)正七品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查六部百官之事。六科为吏、户、礼、兵、刑、工。

    左、右给事中从七品给事中从七品

    廿四衙门十二监太监正四品掌皇帝宫中日常生活上的各项事务。以宦官掌之。

    四司司正正五品八局大使正五品

    承宣布政使司(地方)左、右布政使从二品掌一省之政明洪武九年废行中书省,分全国为十三承宣布政使司。为省一级的最高行政机构。

    左、右参政从三品左、右参议从四品

    提刑按察使司(地方)按察使正三品掌一省刑狱之事与“布政司”及管军事之“都指挥使司”合称一省中之“三司”。

    副史正四品佥事正五品

    府知府正四品掌府之政明代改路为府,分上、中、下三等。

    同知正五品通判正六品推官正七品

    州知州从五品掌州之政同知从六品判官从七品吏目从九品

    县知县正七品掌县之政县分上、中、下三等。明之典史,典文移出纳,如县无丞、簿,则兼领之。

    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典史未入流

    都指挥使司(都司)

    都指挥使正二品地方最高军事长官明代在全国设十六个“都司”。

    都指挥同知从二品都指挥佥事正三品

    卫指挥使司(卫)指挥使正三品各“卫”,齐统于“都司”、“行都司”或“留守司”。

    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

    千户所(所)正千户正五品“所”统于“卫”

    明朝官职详表宗人府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二十二年改为宗人府宗人令一人正一品宗人府左宗正一人正一品宗人府右宗正一人正一品宗人府左宗人一人正一品宗人府右宗人一人正一品宗人府经历一人正五品宗人府经历司三公太师无定员正一品三公太傅无定员正一品三公太保无定员正一品三公三孤少师无定员从一品三孤少傅无定员从一品三孤少保无定员从一品三孤太子三师太子太师无定员从一品太子三师太子太傅无定员从一品太子三师太子太保无定员从一品太子三师太子三少太子少师无定员正二品太子三少太子少傅无定员正二品太子三少太子少保无定员正二品太子三少东宫太子宾客无定员正三品东宫大臣内阁中极殿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旧名华盖殿建极殿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旧名谨身殿文华殿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武英殿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文渊阁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东阁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中书省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

    左丞相一人正一品中书省右丞相一人正一品中书省平章政事一人从一品中书省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左丞一人正二品中书省右丞一人正二品中书省参知政事一人从二品中书省洪武九年汰参知政事郎中一人正五品中书省左司郎中一人正五品中书省右司员外郎一人正六品中书省都事一人正七品中书省检校一人正七品中书省洪武二年革检校照磨一人从七品中书省洪武二年革照磨管勾一人从七品中书省参议一人正三品中书省参议府吴元年革参议府参军一人从三品中书省断事官一人从三品中书省洪武二年革断事官断事一人正七品中书省经历一人正七品中书省知事一人正八品中书省都镇抚一人正五品中书省都镇抚司甲辰十月以都镇抚司隶大都督府考功郎一人正七品中书省考功所洪武元年革考功所中书舍人十人从七品中书省旧名直省舍人吏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吏部左侍郎一人正三品吏部右侍郎一人正三品吏部司务二人从九品吏部司务厅郎中一人正五品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吏部验封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吏部稽勋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吏部考功清吏司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吏部主事一人正六品吏部主事一人正六品吏部文选清吏司洪武三十一年增设主事一人正六品吏部考功清吏司正统十一年增设户部尚书一人正二品户部左侍郎一人正三品户部右侍郎一人正三品户部司务二人从九品户部司务厅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浙江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江西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湖广清吏司郎中三人正五品户部陕西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广东清吏司郎中二人正五品户部山东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福建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河南清吏司郎中四人正五品户部山西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四川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广西清吏司郎中三人正五品户部贵州清吏司郎中三人正五品户部云南清吏司员外郎一人从五品户部员外郎一人从五品户部四川清吏司宣德七年增设,后仍革。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户部云南清吏司宣德七年增设,后仍革。

    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宣德以后主事七人正六品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浙江清吏司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江西清吏司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湖广清吏司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陕西清吏司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福建清吏司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河南清吏司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山西清吏司主事一人正六品户部山东清吏司主事一人正六品户部四川清吏司主事一人正六品户部贵州清吏司照磨一人正八品户部照磨所检校一人正九品户部提举一人正八品户部宝钞提举司副提举一人正九品户部宝钞提举司后革典史一人未入流户部宝钞提举司后革大使一人正九品户部钞纸局副使一人从九品户部钞纸局后革大使一人正九品户部印钞局后革副使一人从九品户部印钞局后革大使一人正九品户部宝钞广惠库副使二人从九品户部宝钞广惠库嘉靖中革大使一人正九品户部广积库副使一人从九品户部广积库嘉靖中革典史一人未入流户部广积库嘉靖中革大使一人正九品户部赃罚库副使二人从九品户部赃罚库嘉靖中革,大使五人正九品户部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库副使六人从九品户部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库。丁字库二人,嘉靖中革一人,并革乙字、戊字二库副使。

    大使一人从九品户部广盈库副使二人未入流户部广盈库嘉靖中革大使二人正九品户部外承运库后革副使二人从九品户部外承运库后革大使一人正九品户部承运库副使一人从九品户部承运库嘉靖中革。行用库,大使一人未入流户部行用库后革副使一人未入流户部行用库后革大使一人未入流户部太仓银库副使一人未入流户部太仓银库嘉靖中革御马仓,大使一人从九品户部御马仓副使一人未入流户部御马仓大使一人从九品户部军储仓后革副使一人未入流户部军储仓后革副使四人未入流长安、东安、西安、北安门仓,各副使一人仓旧二人未入流户部东安门万历八年革一人。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大使一人未入流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隆庆六年革副使一人未入流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隆庆六年革礼部尚书一人正二品礼部左侍郎一人正三品礼部右侍郎一人正三品礼部司务二人从九品礼部司务厅郎中一人正五品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礼部主客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礼部精膳清吏司员外郎一人从五品礼部主事一人正六品礼部主事二人正六品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一人正六品礼部祠祭清吏司主事一人正六品礼部主客清吏司大使一人未入流礼部铸印局副使二人未入流礼部铸印局万历九年革一人兵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兵部左侍郎一人正三品兵部右侍郎一人正三品兵部司务二人从九品兵部司务厅郎中二人正五品兵部武选清吏司郎中二人正五品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二人正五品兵部车驾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兵部武库清吏司万历九年并革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兵部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兵部武选清吏司后革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兵部武库清吏司后革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二人正六品兵部主事三人正六品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四人正六品职方武选清吏司主事二人正六品兵部车驾清吏司主事一人正六品兵部武库清吏司后革大使一人正九品兵部会同馆副使二人从九品兵部会同馆大使一人未入流兵部大通关副使一人未入流兵部大通关刑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刑部左侍郎一人正三品刑部右侍郎一人正三品刑部其属司务一人从九品刑部司务厅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浙江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江西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湖广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陕西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广东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山东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福建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河南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山西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四川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广西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贵州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云南清吏司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刑部主事二人正六品刑部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湖广清吏司万历中革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陕西清吏司万历中革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广东清吏司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山东清吏司万历中革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福建清吏司万历中革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河南清吏司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山西清吏司主事二人正六品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二人正六品刑部广西清吏司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贵州清吏司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云南清吏司照磨一人正八品刑部照磨所检校一人正九品刑部司狱六人从九品刑部司狱司工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工部左侍郎一人正三品工部右侍郎一人正三品工部司务二人从九品工部司务厅郎中一人正五品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五人正五品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五品工部屯田清吏司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工部员外郎二人从五品工部营缮清吏司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二人正六品工部主事五人正六品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三人正六品工部营缮清吏司主事二人正六品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一人正六品工部屯田清吏司所正一人正七品工部营缮所所副二人正八品工部营缮所所丞二人正九品工部营缮所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文思院副使二人从九品工部文思院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皮作局副使二人从九品工部皮作局后革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鞍辔局隆庆元年革副使一人从九品工部鞍辔局隆庆元年革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宝源局副使一人从九品工部宝源局嘉靖间革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颜料局后革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军器局副使二人从九品工部军器局后革一人大使一人从九品工部节慎库嘉靖八年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织染所副使一人从九品工部织染所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杂造局副使一人从九品工部杂造局大使各一人未入流工部广积、通积、卢沟桥、通州、白河各抽分竹木局副使各一人未入流工部广积、通积、卢沟桥、通州、白河各抽分竹木局大通关提举司,提举一人正八品工部大通关提举司万历二年革。

    副提举二人正九品工部大通关提举司后革典史一人未入流工部大通关提举司后革大使一人从九品工部柴炭司副使一人未入流工部柴炭司都察院左都御史无定员正二品都察院右都御史无定员正二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无定员正三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无定员正三品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无定员正四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无定员正四品都察院经历一人正六品都察院经历司都事一人正七品都察院司务二人从九品都察院司务厅照磨一人正八品都察院照磨所检校一人正九品都察院司狱一人从九品都察院司狱监察御史一百十人正七品都察院通政使司通政使一人正三品通政使司左通政一人正四品通政使司右通政一人正四品通政使司誊黄右通政一人正四品通政使司左参议一人正五品通政使司右参议一人正五品通政使司经历一人正七品通政使司经历司知事一人正八品通政使司大理寺卿一人正三品左少卿一人正四品大理寺右少卿一人正四品大理寺左寺丞一人正五品大理寺右寺丞一人正五品大理寺司务二人从九品大理寺司务厅。

    寺正一人正六品大理寺左寺寺正一人正六品大理寺右寺寺副一人从六品大理寺左寺寺副一人从六品大理寺右寺后革评事四人正七品大理寺詹事府詹事一人正三品詹事府少詹事二人正四品詹事府府丞二人正六品詹事府主簿一人从七品詹事府主簿厅录事二人正九品詹事府通事舍人二人从九品詹事府大学士一人正五品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一人正五品詹事府左春坊左谕德一人从五品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二人正六品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二人从六品詹事府左春坊左司直郎二人从六品詹事府左春坊左清纪郎一人从八品詹事府左春坊左司谏二人从九品詹事府左春坊大学士一人正五品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一人正五品詹事府右春坊右谕德一人从五品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二人正六品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二人从六品詹事府右春坊右司直郎二人从六品詹事府右春坊右清纪郎一人从八品詹事府右春坊右司谏二人从九品詹事府右春坊洗马一人从五品詹事府司经局校书二人正九品詹事府司经局正字二人从九品詹事府司经局翰林院学士一人,正五品翰林院侍读学士二人从五品翰林院侍讲学士二人从五品翰林院侍读二人正六品翰林院侍讲二人正六品翰林院五经博士九人正八品翰林院典籍二人从八品翰林院侍书二人正九品翰林院待诏六人从九品翰林院孔目一人未入流翰林院史官修撰无定员从六品翰林院编修无定员正七品翰林院检讨无定员从七品翰林院庶吉士无定员未入流翰林院国子监祭酒一人从四品国子监司业一人正六品国子监监丞一人正八品国子监绳愆厅五经博士五人从八品国子监博士厅助教十五人从八品国子监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学正十人正九品国子监学录七人从九品国子监典簿一人从八品国子监典簿厅典籍一人从九品国子监典籍厅掌馔二人未入流国子监掌馔厅衍圣公正二品孔氏世袭教授从九品教授司孔、颜、曾、孟四氏太常寺卿一人正三品太常寺少卿二人正四品太常寺寺丞二人正六品太常寺典簿二人正七品太常寺典簿厅博士二人正八品太常寺协律郎五人正八品太常寺赞礼郎三十一人正九品太常寺司乐三十四人从九品太常寺奉祀一人从七品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帝王庙、祈谷殿、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显陵、康陵、永陵、昭陵各祠祭署,俱一人祀丞二人从八品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帝王庙、祈谷殿、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显陵、康陵、永陵、昭陵各祠祭署,俱二人吏目一人从九品太常寺牺牲所提督四夷馆少卿一人正四品提督四夷馆光禄寺卿一人从三品光禄寺少卿二人正五品光禄寺寺丞二人从六品光禄寺,典簿二人从七品光禄寺典簿厅录事一人从八品光禄寺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各署正一人从六品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各一人署丞四人从七品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监事四人从八品光禄寺大使一人从九品光禄寺司牲司副使一人未入流光禄寺司牲司后革大使一人从九品光禄寺司牧局嘉靖七年革。

    大使一人未入流光禄寺银库太仆寺卿一人从三品太仆寺少卿三人正四品太仆寺寺丞四人正六品太仆寺主簿一人从七品太仆寺主簿厅大使一人未入流太仆寺常盈库监正一人正九品太仆寺牧监后革监副一人从九品太仆寺牧监后革录事一人未入流太仆寺牧监后革群长一人未入流太仆寺群后革鸿胪寺卿一人正四品鸿胪寺左少卿一人从五品鸿胪寺右少卿一人从五品鸿胪寺左寺丞一人从六品鸿胪寺右寺丞一人从六品鸿胪寺主簿一人从八品鸿胪寺主簿厅署丞一人正九品鸿胪寺司仪署署丞一人正九品鸿胪寺司宾署鸣赞九人从九品鸿胪寺序班四十八人从九品鸿胪寺尚宝司卿一人正五品尚宝司少卿一人从五品尚宝司司丞三人正六品尚宝司六科吏科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吏科户科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户科礼科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礼科兵科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兵科刑科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刑科工科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工科吏科左给事中一人从七品吏科吏科右给事中一人从七品吏科户科左给事中一人从七品户科户科右给事中一人从七品户科礼科左给事中一人从七品礼科礼科右给事中一人从七品礼科兵科左给事中一人从七品兵科兵科右给事中一人从七品兵科刑科左给事中一人从七品刑科刑科右给事中一人从七品刑科工科左给事中一人从七品工科工科右给事中一人从七品工科给事中四人从七品吏科给事中六人从七品礼科给事中八人从七品户科给事中十人从七品兵科给事中八人从七品刑科给事中四人从七品工科中书科中书舍人二十人从七品中书科行人司司正一人正七品行人司左司副一人从七品行人司右司副一人从七品行人司行人三十七人正八品行人司钦天监监正一人正五品钦天监监副二人正六品钦天监其属,主簿厅,主簿一人正八品钦天监主簿厅春、夏、中、秋、冬官正五人正六品春、夏、中、秋、冬各一人五官灵台郎四人从七品钦天监五官保章正一人正八品钦天监五官挈壶正一人从八品钦天监五官监候二人正九品钦天监五官司历二人正九品钦天监五官司晨二人从九品钦天监漏刻博士一人从九品钦天监太医院院使一人正五品太医院院判二人正六品太医院御医十人正八品太医院大使一人未入流太医院生药库副使一人未入流太医院生药库大使一人未入流太医院惠民药局副使一人未入流太医院惠民药局上林苑监左监正一人正五品上林苑监右监正一人正五品上林苑监左监副一人正六品上林苑监右监副一人正六品上林苑监左监丞一人正七品上林苑监右监丞一人正七品上林苑监典簿一人正九品上林苑监典簿厅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各典署一人正七品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各一人署丞一人正八品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各一人录事一人正九品上林苑监五城兵马指挥司指挥各一人正六品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副指挥各四人正七品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吏目各一人未入流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顺天府府尹一人正三品顺天府府丞一人正四品顺天府治中一人正五品顺天府通判三人正六品顺天府推官一人从六品顺天府儒学教授一人从九品顺天府训导一人未入流顺天府经历一人从七品顺天府经历司知事一人从八品顺天府照磨一人从九品顺天府照磨所检校一人未入流顺天府武学教授一人从九品京卫武学训导一人未入流武学僧录司左善世一人正六品僧录司右善世一人正六品僧录司左阐教一人从六品僧录司右阐教一人从六品僧录司左讲经一人正八品僧录司右讲经一人正八品僧录司左觉义一人从八品僧录司右觉义一人从八品僧录司导录司左正一一人正六品导录司右正一一人正六品导录司左演法一人从六品导录司右演法一人从六品导录司左至灵一人正八品导录司右至灵一人正八品导录司左玄义一人从八品导录司右玄义一人从八品导录司神乐观提点一人正六品导录司知观一人从八品导录司嘉靖中革龙虎山正一真人一人正二品导录司阁皁山灵官一人正八品导录司三茅山灵官一人正八品导录司教坊司奉銮一人正九品教坊司左韶舞一人从九品教坊司右韶舞一人从九品教坊司左司乐一人从九品教坊司右司乐一人从九品教坊司王府长史司左长史一人正五品王府长史司右长史一人正五品王府长史司典簿一人正九品王府长史司审理正一人正六品王府长史司审理所副一人正七品王府长史司审理所典膳正一人正八品王府长史司典膳所副一人从八品王府长史司典膳所奉祠正一人正八品王府长史司奉祠所副一人从八品王府长史司奉祠所典乐一人正九品王府长史司奉祠所典宝正一人正八品王府长史司典宝所副一人从八品王府长史司典宝所纪善二人正八品王府长史司纪善所良医正一人正八品王府长史司良医所副一人从八品王府长史司良医所典仪正一人正九品王府长史司典仪所副一人从九品王府长史司典仪所工正一人正八品王府长史司工正所副一人从八品王府长史司工正所以上各所副官,嘉靖四十四年并革。

    伴读一人从九品王府长史司教授无定员从九品王府长史司引礼舍二人未入流王府长史司仓大使一人未入流王府长史司副使一人未入流王府长史司库大使一人未入流王府长史司副使一人未入流王府长史司仓、库副使后俱革。

    郡王府教授一人从九品郡王府典膳一人正八品郡王府镇国将军府教授一人从九品镇国将军府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一人从二品承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一人从二品承宣布政使司左参政无定员从三品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无定员从三品承宣布政使司左参议无定员从四品承宣布政使司右参议无定员从四品承宣布政使司经历一人从六品承宣布政使司经历司都事一人从七品承宣布政使司照磨一人从八品承宣布政使司照磨所检校一人正九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一人从六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副理问一人从七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提控案牍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司狱一人从九品承宣布政使司司狱司库大使一人从九品承宣布政使司副使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仓大使一人从九品承宣布政使司副使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大使各一人从九品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副使各一人未入流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一人正三品提刑按察使司副使一人正四品提刑按察使司佥事无定员正五品提刑按察使司经历一人正七品提刑按察使司经历司知事一人正八品提刑按察使司照磨一人正九品提刑按察使司照磨所检校一人从九品提刑按察使司司狱一人从九品提刑按察使司司狱司行太仆寺卿一人从三品行太仆寺少卿一人正四品行太仆寺寺丞无定员正六品行太仆寺主簿一人从七品行太仆寺苑马寺卿一人从三品苑马寺少卿一人正四品苑马寺寺丞无定员正六品苑马寺主簿一人从七品苑马寺监正一人正九品苑马寺牧监监副一人从九品苑马寺牧监录事一人未入流苑马寺牧监圉长一人从九品苑马寺各苑都转运盐使司都转运使一人从三品都转运盐使司同知一人从四品都转运盐使司副使一人从五品都转运盐使司判官无定员从六品都转运盐使司经历一人从七品都转运盐使司经历司知事一人从八品都转运盐使司盐课提举司提举一人从五品盐课提举司同提举一人从六品盐课提举司副提举无定员从七品盐课提举司吏目一人从九品盐课提举司库大使一人未入流盐课提举司副使一人未入流盐课提举司市舶提举司提举一人从五品市舶提举司副提举二人从六品市舶提举司吏目一人从九品市舶提举司府知府一人正四品府同知无定员正五品府通判无定员正六品府推官一人正七品府经历一人正八品府经历司知事一人正九品府照磨一人从九品府照磨所检校一人未入流府司狱一人未入流府司狱司州知州一人从五品州同知无定员从六品州判官无定员从七品州吏目一人从九品州县知县一人正七品县县丞一人正八品县主簿一人正九品县典史一人未入流县巡检司巡检从九品巡检司副巡检从九品巡检司爵公无定员超品一等爵侯无定员超品二等爵伯无定员超品三等爵驸马都尉无定员超品位在伯上五军都督府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各属左都督一人正一品都督府右都督一人正一品都督府都督同知无定员从一品都督府都督佥事无定员正二品都督府经历一人从五品都督府经历司都事一人从七品都督府京卫指挥使司指挥使一人正三品京卫指挥使司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京卫指挥使司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京卫指挥使司镇抚二人从五品京卫指挥使司镇抚司经历一人从七品京卫指挥使司经历司知事一人正八品京卫指挥使司吏目一人从九品京卫指挥使司仓大使一人未入流京卫指挥使司副使一人未入流京卫指挥使司王府仪卫司仪卫正一人正五品王府仪卫司仪卫副二人从五品王府仪卫司典仗六人正六品王府仪卫司留守司正留守一人正二品留守司副留守一人正三品留守司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留守司经历一人正六品留守司经历司都事一人正七品留守司断事一人正六品留守司断事司副断事一人正七品留守司断事司吏目一人未入流留守司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一人正二品都指挥使司都指挥同知二人从二品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佥事四人正三品都指挥使司经历一人正六品都指挥使司经历司都事一人正七品都指挥使司断事一人正六品都指挥使司断事司副断事一人正七品都指挥使司断事司吏目一人未入流都指挥使司司狱一人从九品都指挥使司司狱司卫指挥使司指挥使一人正三品卫指挥使司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卫指挥使司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卫指挥使司镇抚二人从五品卫指挥使司镇抚司经历一人从七品卫指挥使司经历司知事一人正八品卫指挥使司吏目一人从九品卫指挥使司仓大使一人未入流卫指挥使司副使一人未入流卫指挥使司所正千户一人正五品千户所副千户二人从五品千户所镇抚二人从六品千户所百户十人正六品千户所土官宣慰使一人从三品宣慰使司同知一人正四品宣慰使司副使一人从四品宣慰使司佥事一人正五品宣慰使司经历一人从七品宣慰使司经历司都事一人正八品宣慰使司宣抚司宣抚使一人从四品宣抚司同知一人正五品宣抚司副使一人从五品宣抚司佥事一人正六品宣抚司经历一人从八品宣抚司经历司知事一人正九品宣抚司照磨一人从九品宣抚司安抚司安抚使一人从五品安抚司同知一人正六品安抚司副使一人从六品安抚司佥事一人正七品安抚司吏目一人从九品安抚司招讨司招讨使一人从五品招讨司副招讨一人正六品招讨司吏目一人从九品招讨司长官司长官一人正六品长官司副长官一人从七品长官司吏目一人未入流长官司皇子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皇女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

    副千户从五品

    明朝(中央)

    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令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

    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2、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顺序)

    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等。

    吏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

    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

    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

    兵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

    刑部:管理天下刑名。

    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

    3、督察院:

    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

    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

    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4、六科:

    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

    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

    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

    的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予执行。

    5、五寺:

    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

    光禄寺:主管宴享

    太仆寺:管马

    鸿胪寺:管招待外宾

    6、詹士府:

    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

    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

    7、太医院:

    太医院是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

    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干部学院等的综合,翰林院的首长称为翰林学士(正五品),侍读学士两

    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

    被授予此职位。编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

    地方)

    县:助手有县丞、主簿。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水浒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县丞一职。

    州,最早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成了13个监察区,称为州,州的长官叫刺史,负责监察郡,县的官吏。东汉后,刺史又称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县。

    宋朝州的行政长官才称知州。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

    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

    知州属官有同知(智能中叫同志)、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清朝时,直隶州(76个)散州(48个)

    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长官称府尹,宋朝的府属“路”(介于中央和州之间)

    明清两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没办法谁叫人家是京官呢。

    明代府按纳税粮分三等:纳粮20万以上为上府,20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无粮的叫地府,全国150多个府。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