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 立国


本站公告

    大陆历988年。春。四月。

    太平城主李昊颁布了《免商税令》,过往商队日渐增多。同年底,楚国大商人钱家举族来投。次年春,钱家长女嫁给李昊的长子李燕为妻。到990年,李燕于母河边筑新城,取名安民,可纳万户。李燕暗招母河流域的水寇,组建了李家的第一支水军,对外诈称商船。斯时,钱氏一族在燕地声势显赫,其盛犹在当初高欢之上。《免商税令》的颁布,不但促进了太平城的经济发展,也为后面两条法令的颁布,铺平了道路。

    988年夏。太平城的《唯才是举令》通过往来商人,渐渐传遍天下。楚、蜀两国郁郁不得其志的读书人、工匠、奇人异士,前来投奔太平城的是日渐增多,到后来等待考核和评定的各类人才,把太平城闲置的东区住了足足有一半。初时,城主李昊、高欢和刘丰还能一一接见,后来实在是有心无力,三人便在已经选中的人才中,分门别类各挑了十几个忠厚老实之人代为考核。至于其中难免会有些鱼目混珠、滥竽充数之辈,按高欢的说法,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可见虚实,那时再行大浪淘沙便可。说这话时,高欢多少是有些作贼心虚的,在他看来,最大的鱼目便算是他高欢自己了。

    林子大了,自然就什么鸟都会有上那么几只。有一来自楚国都城的书生,姓贾。一见高欢脸上刀疤,就开始引经据典,说高欢之貌,有违人臣之礼,这样的人作个内官还勉强可以,代城主行使考核重任则有失体统。贾书生的话恰巧被回太平城述职,顺便拜见老师的长公子李燕听见,须知长公子也是个刀疤男,同病相怜导致无名火起,险些当场拔刀砍了那姓贾的小子,亏了高欢和刘丰死命拉住,才没惹出大祸。

    是日,长公子李燕被父亲李昊一顿臭骂后,又挨了二十军棍,恨恨回了安民城。李昊亦说要将那姓贾的书生赶出太平城,为高欢劝阻。高欢进言道:将这贾正赶出太平城,会伤了天下人的心,知道内情的会说高欢心胸狭窄,不知道内情的会以为主公您轻视人才,那么主公颁布的《唯才是举令》还有什么作用呢?所谓“言者无罪,闻者足诫”。不如封这贾正一个谏官之职,此举必广传天下,来投奔您的人才将会挤满整个太平城,主公何愁大业不成。至于我,原是因城中缺少文官,临时代为而已,此时退身正是时候。

    李昊从其计。

    此事后来真的轰传天下。李昊贤德之名风传大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贾正也被各国奉为直臣的楷模。当然说到此事,不免会提及高欢一、二,只是褒贬不一。

    随着大量人才的到来,李昊颁布了《授田令》。到了太平城,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这个希望可以让穷苦百姓愿意承担任何的危险。《授田令》的颁布使李昊治下四年内迅速达到十万户,近百万人口。荒凉的燕地开始变得生机勃勃。

    李氏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六胡和大陆三国的重视。纷纷效仿姜国,加强各自通关的检查,以防止自己国家人口的大量流失。这个李昊除了白胡,不管你是胡人还是大陆民族,只要你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一概来者不拒。仅是黄胡征西部,在四年里就跑了将近一个千人队和近万的牧民。想生存下去的渴望,就是如此轻易的跨越了民族的界限和千百年来的仇恨。最初高欢提出这个想法时不过是抱着姑且一试的念头,完全没有预料到会有这么大的作用。

    北地姜国的冬小麦,白胡的地梨(俺就是不说土豆),南方楚国的旱稻,蜀国的蚕桑,黄胡的牧马,兵器、铠甲、军备、战法、强大的军队和大量的人才,令人奇怪的是拥有这么多明暗力量的太平城,好象一直没有打算复国或者立国的意思。其实并非是李昊不想,而是太平城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高欢的历史知识是他能够存活在这个世界的一笔宝贵财富,可他的人本思想则是他在这个世界的一个沉重包袱,他并没有把策略里诸如连坐法之类的辅助法令告诉李昊。

    就算是一个周密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都不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又何况是一份并不完整的计划呢。高欢知道李昊对于这点是有些怀疑和不满的,就象那本自己只能写出大概七成的《孙子兵法》,李昊一见便不能释卷,读后长叹,如此惊世之作,可惜看不到全篇,那是一种近乎捶胸顿足的遗憾。

    出于对于孙武先生的高度崇拜,才使一向谨小慎微的高欢犯了这个十分低级的错误。得到兵法的那天,李昊一个人呆坐书房许久。夜里命总管连夜通知全家,日后有擅入书房者,斩。书房的打扫由夫人亲理,就是自己的儿子想进也要事先通报。次日,婉命高欢,给自己儿子和城中武将的子弟们讲讲第一篇就可以了。高欢一听顿悟,已是悔之晚矣。

    楚国当世大儒孔崇于992年来到太平城,与李昊谈了整整一日一夜。

    次日开始。孔崇负责传授城主公子们治国之道,高欢负责讲解兵法武德。

    不久。李昊封孔崇为太平城司徒,总领文职官员,司徒掌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对于太平城这样的地方势力来说,已是等同宰相一职。同年冬,李昊率一众文武登燕地锦绣山,告拜天地,祭奠祖先,正式称王立国,长子李燕为太子,夫人为后,国号唐,因太平城原属燕国唐州,是有此号。

    唐国立国前。高欢虽然非常喜欢这个国号,但总觉得老祖宗讲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还是很有道理的。于是,费尽心机寻了个空子,试图劝谏一下城主大人,不过才说了几句,已隐约感觉李昊不悦,只得转了话题,向城主请教了一个军事问题后,行了大礼便回了自家。

    走在路上的高欢,心中一片茫然。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