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刘邦也算是个厚道人,起码仁义的文章还是要做做的,既然人家张耳好心好意地来投奔他,所以他万不能做那落井下石的事,以免坏了自己的名声。当然,这个代价可不小,但却又是非常值得的,而且这也是张良、陈平等谋臣的意思。自然这张耳及后来他的儿子张敖都对此铭记在心,最后刘邦还把自己的长女鲁元公主嫁予了张敖,所以当后来刘邦像使唤奴婢一样使唤已经作为赵王的张敖时,尽管张敖的手下已经对刘邦咬牙切齿(并且私下还派了刺客去刺杀刘邦),但是张敖却毫无怨言,只求尽心竭力服侍老丈人。
而当韩信打下整个魏国的时候,他的兵锋便得以直指魏国北面的代国与其东北的赵国――此非常时刻,不是友便是敌,没有中间还转的余地,尤其陈馀已经决心要与汉王为敌了。因此,韩信也必须要拿下代、赵,以及赵国北面的燕国,然后再集中这数国之力、并以此为跳板东向攻取齐国。而一旦顺利拿下了齐国,则汉已得十分天下之七八,如此也便对于楚国形成了半包围的夹击之势,尤其使得中原的楚军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这样也就容易派出骑兵部队南下去截断楚国的粮道,抄了项羽的后路,到那时项羽即使再神勇也是无力回天了。
无疑,韩信的这个设想是非常大胆的,且实现它也不能不说乃是具有极大的风险跟难度的,而他却对此已经思考了很久很久了。
当他还在中原战场上苦于无法迅速扭转局面时,他就发现汉军若试图通过与楚军重兵集团面对面的顽强撕杀,且不问牺牲多少,那也是肯定达不到彻底消灭楚军的目的的,起码单单只凭借汉军一己之力是绝不可能的(而且鹬蚌相争,还可能被其他敌人乘机渔利)。尤其,中原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开阔而坚城众多,丝毫不利于汉军出奇设伏以取胜,只能最终形成双方反复的拉锯局面。所以,那里也不可能是他韩信最理想的人生舞台,况且他还必然会受到来自汉王刘邦的掣肘。
对于一个真正的军事家而言,机断专行权是非常重要的,而后世的将帅们的悲哀也即在于此――他们会处处受到皇权、君权的高压和抑制。
韩信是幸运的,所以他必须要去独力闯荡一番,以争取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这样,他一方面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上表告知了刘邦,另一方面便向刘邦请求调拨给他三万精兵,他要拿这点资本去完成一项无比伟大的使命――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粮道。
此诚一番宏图远略,而且就可行性与重要性而言,也最终验证了韩信高明的战略①眼光。而在刘邦还没有答应他的时候,刘邦便已经抽调走了在魏国的大部精兵以加强中原地区的防守,因为那里的楚军的攻势太过猛烈了,总使他感到自己势单力孤、渺小可怜。
但是,刘邦还是自信可以打败项羽的,他也尤其是相信韩信的,至少拜大将时的那番言语直令刘邦犹在耳畔。
① “战略”一词据说是西晋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后汉书》作者之一司马彪创造的。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