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和几位同学就租住在先生家附近,虽然他也禁不住好奇去到其他学馆听几天讲,可是他毕竟志不在此,不甚用心,实在空闲的时候他宁愿四处游逛或者冒险去一窥某个近处秦军的营地。可是在先生跟他们仔细讲过了名将吴起的生平事迹之后,韩信才对于出将入相有了一种深深的向往,他觉得那才是一个大丈夫应该孜孜以求的。
“吴起者,卫国人也,好用兵”,那一天的午后天色突然显得阴霾,而先生的兴致却很高,他一边漫不经心地翻着简册,而一边在向学生们用心地细述着他所衷心崇拜的那个吴起:“其先师乃隐居卫国一绝世高人,熟谙孙子十三篇与姜太公兵法。吴子年二十始慕其名而从其学,又六年成,乃拜别其恩师下山欲干诸侯。然不见用,吴子无奈之下方投充于孔门高徒曾参,事鲁君……”
“先生,学生有一事不明,当吴子之时鲁国国力何如?”这时一位学生发问打断了先生。
“问得好!当吴子之时鲁强亦弱,鲁强在礼仪之邦、仁义之师,疆域尚辽阔,带甲数十万;然鲁政出多门,季氏专权,人心不齐,其势又可谓弱也。是故吴子愿倾力辅弼鲁君以创强鲁之业……小子,明白否?”
“学生明白!”
于是先生就又接着刚才的话讲了下去:“不数年,齐人攻鲁,鲁君臣皆已知吴子贤,欲立吴子为鲁军主将以拒齐军;然吴子有妻乃齐女也,是以鲁人又皆疑吴子亲齐,不敢见用也。吴子已知鲁人意,然成功之机亦殊为难得,扬名诸侯,在此一朝,吴子乃忍心杀其妻以明己志也……”
学生们听到这里大多唏嘘不已,成功真的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韩信也不禁心中猛地一颤,他在思忖:究竟何为“大丈夫”?先生先前也说过,大丈夫成事当不拘小节,然果如是也?
而先生却未有片刻的迟疑:“鲁终以吴子为将,而吴子已不负鲁君望,一战而大破齐军。然福祸相倚,其时乃有恶吴子为人者言于鲁君曰:‘吴起之为人,多疑而残忍也。其年少之时,家累千金,然其游仕多方而不得遂愿,终破其家,乡人笑之,而吴起愤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临行之时,与其母诀别,更咬破手臂向其母盟誓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来我鲁地随事曾子。居有数载,其母死,而吴起竟不归葬其母,岂不悖乎人情!曾子亦鄙薄之,乃与吴起绝。今者吴起又杀其妻,岂偶然也?且夫我鲁实我小国,而有战胜之名,诸侯疑惧,必群起而图谋消弱。又鲁卫两国实为兄弟之国也,而国君任用吴起,则是为背弃卫国也。望国君三思。’……”
讲到这里,先生竟倏地坐起,学生们也很是吃了一惊,但无一人多言语。沉默了半晌的先生最后方感叹道:“水流湿,火就燥,风从虎,云从龙,君臣相得,琴瑟合鸣,亦可遇而不可求也……”说完,先生的老泪仿佛都要流出来了。
后来,先生稳定了一番情绪才得以继续刚才的话题。原来是先生又禁不住在感怀吴起的不得善终的可悲遭际:耳根子极软的鲁君最后果真把吴起打发出了鲁国。
而接下去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后来吴起听说当时的魏文侯有贤名,想要去投奔。而魏文侯既知吴起之名,于是便向他的臣下李克询问吴起的为人,李克道:“吴起贪婪而好色,然用兵如神,虽前代名将司马穰苴不能过也。”好在这魏文侯重才甚于重德,于是他便起用吴起为将,一战就击败了秦国,并夺取了秦国五座城池。吴起带兵很得人心,尤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几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士卒中有病疽者,吴起亲为吮之。是以得士卒死力。
魏文侯非常赏识吴起之才,专令他在形势险峻的黄河以西防备秦国、韩国,而吴起不负所望,更为魏国训练出了一支威震敌国的精锐之师――魏武卒。后来,魏文侯死了,其子魏武侯当政,吴起更伺机向新君建言:人君当不独恃山河之固,而重在修德以立身立国。魏武侯深以为然。然而后来吴起因为名高而再次受人谗害,不得已去魏而亡楚。
楚悼王也一向非常欣赏吴起,吴起一到楚国就被任用为相,接着楚国便在吴起的主持下开始了一番变法图强,明法审令,裁撤冗官,取消一些远支公族的特权及其福利待遇,以抚养战斗之士。不久楚国便初步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力挫三晋,西伐秦,一时间楚国竟成为了诸侯们的心头大患。可是好景不长,不久楚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得罪过很多人的吴起因此被杀。
“吴起说魏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纵观吴起行事,以刻暴少恩而亡其躯,可不谓悲夫!然吴起在鲁则鲁胜,在魏则魏强,在楚则楚霸,出将入相,实百世之真人物也!当为尔辈不二之楷模……”先生这样为学生们总结道。
而也就是从这天起,韩信的人生目标似乎更明确了,而他钻研兵学也更为用心和自觉了,尤其他还多为涉猎,以广己才。在那几个年头,翩翩少年几成一个书痴。
只是无奈后来一场剧烈的政治风暴来临,竟使得韩信从此无书可读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