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标新立异却没给他带来什么好处,晚年陷入诸子争位的泥潭中。立了太子就等于树起一个靶子,不服气的众儿子群起而攻之,恨不能取而代之。
这也怪康熙生育力太强,不算格格(公主),光贝勒(皇子)就整出30多个,能不打架吗?
太子立了废、废了立,来回折腾。朝政开始混乱,吏治也开始败坏。
四儿子胤(yìn)?(zhēn)受高人指点以不争而争之的策略最终赢得了帝位。在其他兄弟窜上跳下拉帮结派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时候,胤?超然世外,默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掺和任何一方。康熙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临死遗言胤?接位。正如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皇帝对儿子的一番话:“该是你的,我会给你。不该是你的,你不要抢。”
按照民间的说法,雍正的皇位来路不正。他偷改了康熙的传位诏书,把“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加了一横一钩骗来皇位。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那份传位诏书现在还在故宫皇史?(chéng)放着,圣旨是用满汉两种文字写的,根本没法改。
编这故事的人只是表示对雍正的痛恨。还有类似武林高手吕四娘潜入宫内杀死雍正、雍正死无全尸之类的传说都是一个意思,只是说明雍正这人不招人待见。)
1722年,胤?即位,年号雍正。
雍正是个严厉的老板,在他手下混日子不是太好过。雍正待手下太苛刻,这也是他不招人待见,受人编排的原因。
他上台后开始整顿吏治,其中一条就是核查各地的亏空。派出工作组下地方审计帐目,凡出现帐实不符的,不管你是贪污还是挪用一律限期补齐,否则革职拿问、抄家追赃、没收全部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曹雪芹他们家就被抄了家从此败掉,曹雪芹从一个富家哥一下子变成一个“无产阶级”。因为被剥夺了政治权利,曹雪芹不用再操心科举,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可供支配,举世名著《红楼梦》因此诞生。
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是江南织造(纺织局局长,省部级的官),跟康熙的私交很好。皇史?存有一份康熙亲笔是写给曹雪芹爷爷的,内容是嘱咐曹寅要吃他托人送去的药,并不厌其烦解释药的吃法。康熙六下江南有五次住在曹寅的家,可见两人关系非常近。
不过,也就是因为接驾,“银子花得跟淌水似的”,曹寅才落下亏空。
皇史?里也存有雍正写给曹寅的奏章批复,说你也不要再找什么人,谁也救不了你。)
难怪雍正遭人恨。
还有一件遭人恨的事是搞“文字狱”。
在雍正时期,一个人写了一首诗,里面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句。本是写景抒情的,楞被当作讽刺清朝皇帝没文化,满门抄斩。
大臣年羹尧写贺表,本意是给雍正拍马屁,一时没留神把成语“朝乾夕惕”写成“夕惕朝乾”――“朝乾夕惕”的意思是白天勤勉努力,夜晚认真反省――顺序写颠倒了,但意思并没有变。但雍正楞是看出“大不敬”来,把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年羹尧给杀了。
这让人联想到毛泽东时期。大将彭德怀在“庐山会议”期间给毛泽东写信,他把“有得有失”写成“有失有得”,被咬文嚼字的毛泽东抓到把柄,一下把彭德怀给办了,后来彭德怀死在关押地。
毛泽东的逻辑是,你把“失”写在前面把“得”写后面,反映出你内心里认为“大跃进”是以“失”为主“得”为次。换而言之,你彭德怀意图否定“大跃进”、否定我本人。)
雍正也是一个很勤政的皇帝,但种种事不招人待见,被后世人当做恶人看待。
1735年,雍正死后,儿子弘历继位。
雍正首创生前不立储,把继承人的名字写在遗诏里面藏在金銮殿“正大光明”匾额后面,死后宣读的传位方法。这个法子迎合了满人的传统,又避免皇太极死时来不及指定继承人造成各派纷争的情况。
乾隆是个风流皇帝,不但爱好泡女也爱好艺术,是诗书画三绝。乾隆手迹在世上留存很多,养活了一大批拍卖行。
他是民间传闻(包括绯闻、轶事)最多、被文艺作品演绎得最多的皇帝,连他身边的人都跟着沾了光。
只不过大都是“戏说”。
乾隆的确曾经六下江南,不过不是微服私访,都是敲着锣打着鼓,浩浩荡荡前忽后拥着去的。就象当年的隋炀帝,沿途修建一拉溜行宫,走到哪都有地方官小心伺候着。他爷爷康熙六下江南以工作为主,康熙却以休闲为主,劳民伤财却没整出隋炀帝的段子。
刘墉刘罗锅并不是罗锅,铁嘴钢牙纪晓岚从来没有也不敢跟和?发生冲突,和?不光靠溜须拍马往上爬更是依靠他的才学,还珠格格查无此人……
乾隆自称是“千古第一全人”,文治、武功、福寿俱全。
乾隆的治国风格总体来说是刚柔并济。相对老爹铁面冷脸来说,他有柔的一面受人欢迎。不过,过于纵容部下也带来吏治的败坏,“天下第一贪”和绅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和绅是个美男子并且满腹才学,和乾隆是诗友、文友,被乾隆视为知音,就像宋徽宗和蔡京。纪晓岚才学更高,但是他长得太难看了,还是个近视眼、结巴嘴。乾隆喜欢相貌英俊、能说会道并且才华横溢的人,和绅符合他征友条件。再说了,和绅会说话、会来事、会溜须拍马,这也是学究式人物纪晓岚望尘莫及的。
乾隆交待给和绅的事,和绅无一不办得非常妥帖,包括乾隆想干又说不出口的事,比如说修造圆明园。乾隆想修个新圆子,但是顾及别人说他劳民伤财。和绅猜透乾隆的心思后窜唆群臣提出修建圆明园的,理由还非常充分,并且想办法筹钱不动用国库的钱。“议罪银”就是和绅想的一个筹钱的法儿,允许官吏以钱顶罪,或者说改刑罚为罚金,一下子给乾隆弄了不少钱。
不是有公安局盖楼,交警上路罚款的传闻吗?一个思路。)
《四库全书》也是和绅最先提议的。这是青史留名的事,乾隆好这虚荣。
《四库全书》集天下之大成,和《永乐大典》一样把所有典籍汇编成册。
只是它把全天下的书都搜集起来后,先逐一审查,分出毁、改、留三大类。认为不好的书,全部烧毁,谁敢私藏,杀;认为有些毛病的书,经过删改后保留;认为好的书,保留。
经过它这一番审,一大批书就付之一炬了,留下的远没有烧掉的多。《四库全书》成了清朝“文字狱”达到高潮的标志。
有据可查的,康熙搞了十几起文字狱,雍正搞了几十起,而乾隆搞了170起。
在乾隆170起文字狱中,至少有两起是刘墉为了迎合皇帝搞的,而纪晓岚是《四库全书》的总编。
回来再说和绅。
和绅能干又贴心,点子又多,和乾隆又有共同语言,乾隆能不喜欢他吗?
依靠乾隆的宠信,和绅在朝里权势熏天。皇帝的红人哪个不巴结,送礼的行贿的踏破门槛。和绅在位期间,没听说谁敢说和绅一个不字,跟和绅顶嘴,噎得和绅一愣一愣地,更是没影的事。纪晓岚级别不够,刘墉处事圆滑,都没有跟和绅斗过。
和绅贪污受贿,乾隆知道不知道?肯定知道。只是睁只眼闭只眼甚至俩眼都闭上而已。
乾隆晚年还自称过“十全老人”,这是指他打过十次仗,全赢了。这十仗都是平定边疆少数民族叛乱的,比如西藏和新疆,没有开疆扩土的战争。中国周边都是穷地、破地,乾隆大概以为中国以外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没有扩张的欲望。
乾隆年间,英国派使臣到中国来拜见清朝皇帝,要求和中国通商。乾隆看在英国人行了屈膝跪拜礼又进贡了很多礼物的份上勉强同意了,但是规定必须在指定的地方和指定的商行进行贸易。
他在给英国国王的回信里写到:“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
他自称“天朝”,说我们嘛也不缺,没必要和你们互通有无。但考虑到你们离了我们的茶叶、瓷器、丝巾就过不了日子,所以开恩允许你们在澳门进行贸易。
他还是明朝的思路,贸易只是为了招抚外邦异族,以“天朝上国”的姿态傲视各国番夷。
澳门是清朝四个通商口岸之一,后来除了广州其他都关了。清朝指定了13家商行在广州与各国商人进行贸易。
乾隆做了60年皇帝,之后又做了3年太上皇,总在位时间比他爷爷康熙还长。他活了89岁,是中国最高寿的皇帝。
1799年,乾隆去世,憋屈了3年的嘉庆皇帝开始亲政。
嘉庆一上台先办了和绅,在乾隆死的第二天撤了和绅的职,第三天下狱,十五天后赐死。抄家抄出11亿两白银(所有财产折合),相当于朝廷15到20年财政收入。“和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搬到和绅这个大贪官发了一笔横财。
一朝君子一朝臣。谁让你和绅眼里只有太上皇没有皇帝。乾隆不舍得办你,不代表嘉庆不舍得办你。
嘉庆是“康乾盛世”的尾声。在嘉庆朝,天理教起来造反,鸦片开始流入中国,内乱频仍、外患渐逼。
天理教就是白莲教,依然保持着在哪朝反哪朝的传统,频频造反。有一次竟在内线太监的带领下偷袭了皇宫,一直冲到嘉庆的办公室养心殿。好在嘉庆已经去承德行宫避暑,要么吓死他。
嘉庆可费了一番劲才把天理教镇压下去。
英国和清朝的贸易,刚开始的时候是贸易逆差,进口大于出口,银子“哗哗”地往中国流。中国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自种自吃,自织自穿,对外贸的需求很小。
英国纺织业发达,毛、棉纺织品是他们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他们盘算:中国有几亿人,如果每个中国人买我们一寸布,就够我们所有的工厂忙上好几十年的。而实际上呢,他们漂洋过海拉来一船一船的布,怎么拉来的还得怎么拉回去,卖不动。
后来英国人开始卖鸦片,一下转逆为顺,银子“哗哗”地往英国流。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控制了印度,在印度种植鸦片然后卖给中国。鸦片是毒品,抽了就上瘾不能自拔。鸦片这东西损害健康,贩卖鸦片不但谋财而且害命。
嘉庆发现了鸦片问题,但是管不住。嘉庆严令禁烟,不许卖也不许买。但是英国人用银弹开路,收买了商行和地方官府,照卖不误,只是从地上转入地下。而吸鸦片的人,一旦沾上也很难戒掉。嘉庆规定吸鸦片的抓住打100大板,但是没用。只要这100大板不是打在嘴上,照吸。有买的有卖的,所以鸦片生意屡禁不绝。
嘉庆肉巴巴的缺少雍正的铁腕。和前几位爷相比,他太过平庸了,清朝在他这一朝由盛转衰。
1820年,嘉庆病死在避暑山庄。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