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明朝的短暂中兴


本站公告

    明英宗再次登上皇位依旧是碌碌无为,唯一值得称道的一件事就是临死前废除了殉葬制度。

    1464年,明英宗病死,儿子朱见深即位。因为他的年号是“成化”,所以史称成化皇帝。

    成化帝任上,四境相对比较安生。土木之变后,瓦剌猖獗一时,明朝不得不恢复他们的朝贡。不过,好斗的蛮族闲不下来,不跟其他人打就和自己人打。瓦剌大汗也先在和鞑靼争斗中被乱刀砍死,瓦剌四分五裂。

    没有了外患,明朝得以集中精力搞内政。

    成化帝刚即位的头几年还象那么回事,按时上下班,和群臣一起讨论朝政并做出批示,可没过多久就躲进深宫里不再见人,只靠书面批示或者太监传话来遥控指挥。

    出了什么事呢?

    原来,成化帝是个结巴嘴子,说话结……结…….结、结、结….结巴。

    这毛病实在有损皇帝的光辉形象。

    朝堂之上,有人启奏皇上,某某犯错该打。(朱元璋发明的“廷杖”在朝堂之上当着群臣面打屁股,令受刑人颜面无存不说,如果没有打点过施刑人,超过20板子就会死人。)皇上说:“打……”,锦衣卫扑上来摁倒在地。“打……打……”,板子抡圆了“乒乓”落下。“打、打、打……”,板子更快更狠。“打、打不得”,板子骤停。过来一摸脉,死了。

    因为皇上有口吃这毛病,所以羞于出来见人。

    不过,不上朝不等于他不理朝政,大臣的奏折他还是看的,该准的准,该驳的驳。他还创立了西厂,加强对朝内外的监控。

    朱元璋把禁卫军中的锦衣卫改造成特务组织,负责抓捕和刑讯,相当于国民党的军统。朱棣上台后增设东厂(因为新组织的总部设在皇宫东门外,所以叫东厂。“厂”的本意是指成片的房子),让宫内太监也担负起特务的任务,负责监视和情报,相当于国民党的中统。西厂当然就相当于国民党的CC派了。

    锦衣卫是军人,东厂和西厂都是太监。锦衣卫是外臣,未得皇帝宣招不能入宫,而太监是内臣,可以随便出入皇宫。朱棣设立东厂的目的,一是方便他听取特务们的汇报,二是认为太监更为可靠。

    成化帝不见外人,更加依赖太监。他需要借太监的嘴去传达圣旨,借太监的眼去监视群臣。于是他增设一个西厂,扩大特务组织的规模。

    皇帝信任太监,主要是因为太监与他朝夕相处,知根知底,有一定的感情基础。

    再者,皇帝相信太监比一般人抗腐蚀能力强,不容易被收买。

    先,女色对太监不起作用。他们已经被“一剪梅(没)”,性贿赂对他们不好使。

    其次,钱财对他们的诱惑力也相对较小。他们积攒再多的钱财也没有子孙继承,贪财的欲望因此大减。

    其三,他们直属皇帝管辖,只有皇上可以决定他们的生死,所以他们也不惧外人威胁。

    总之,太监软硬不吃,油盐不进,威胁利诱全不惧,尤其不怕美人计,是防贪拒腐的好干部。

    有拒腐模范帮皇帝盯摊,皇帝自然可以高枕无忧。

    特务政治虽然很遭人诟病,但对于加强控制的确很管用。阴谋常常刚一冒头就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成化帝不再坐班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于是他在宫内潜心研究春药。成化帝研制开发出很多春药,但是令他奇怪的是,他一个儿子也没生出来。

    一天,面对铜镜看到头上的白发,成化帝叹道:“老将至而无子。”人都要老了还没个儿子。

    伺候皇帝梳头的太监张敏听到,忍不住“扑通”跪倒回奏皇上:“万岁已有子也。”

    成化帝又惊又喜:怎么可能,在哪呢?

    张敏于是将详情原原本本奏明皇上。

    原来,成化帝某日路过御书房,看到一个宫女在里面读书,姿态非常专注。那时候认字的女孩可不多见,皇帝觉得新鲜,就拐了进去。聊天中,知道那宫女姓纪。

    长话短说,两人发生了一夜情。

    后来纪宫女怀孕了,肚子越来越大。万贵妃知道后,派人送去一碗堕胎药,逼纪宫女喝了下去。

    万贵妃是皇帝最宠爱的一个妃子,曾为皇上生下第一个龙子。只可惜龙子早夭,万贵妃也因为年纪太大而宣布“停产”。她想凭借母以子贵进一步争夺皇后之位的图谋遭受重大打击。此后她嫉恨所有怀孕的妃子,暗地里强迫怀孕的妃子堕胎,甚至暗害已经出生的婴儿。

    但是纪宫女的孩子命不该绝,纪宫女被灌下一满碗的堕胎药楞没咋地。于是纪宫女被认为是“胀肚病”,不是怀孕而是吃饱了撑得不消化。从此以后,纪宫女肚子再大也没人在意了。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纪宫女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万贵妃知道后大为震怒,立即命太监张敏去溺死那个男婴。张敏不忍心,把孩子藏在后宫安乐堂内秘密喂养。

    安乐堂是皇宫的养老院,老得或病得干不动活的太监就给送这来治病或等死。这个地方轻易没有人来,忌讳。

    孩子在纪宫女和张太监的保护下活了下来,直到成化皇帝知道后前来认领。

    孩子刚被接走,纪宫女突然得急病死了,张太监也吞金自杀。宫内纷纷传说是万贵妃干的。太后担心万贵妃加害这个孩子,便把孩子接到她宫里保护起来,亲自看管。

    这个苦命的孩子终于慢慢长大,就是后来的明孝宗朱?樘。

    据说《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就是根据孝宗的经历改编,因为担心诽谤朝廷的罪名,所以假借了宋朝的名义,借古讽今。

    1487年,明孝宗即位。这是明朝中期唯一一个好皇帝。

    明孝宗一上台就清理了一大批庸官佞(nìng)臣,把尸位素餐、占着茅坑不拉屎还搅和别人的――比如有名的“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全部赶出朝廷,重新选拔贤能的官员来充任。然后和众大臣一起改革弊政,收拾前朝留下的烂摊子。

    明孝宗不宠信也不依靠太监,每天早朝必到,而且加开了午朝。早晨是全体臣工的例行会议,中午是相关臣工的专题会议。另外定期召开经筵(yán)侍讲,向资深、博学的臣工请教治国之道。

    明孝宗是非常敬业的一个皇帝。在勤政方面和朱元璋有一比,但是明孝宗非常仁慈、宽厚,不象朱元璋那么残忍、冷酷。

    他任用贤能,勤于政事,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倡导节约,力图建立一个朝廷政治清明、社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国家。

    孝宗时期明朝出现“中兴”局面,下跌的股票出现强力的反弹。只可惜明孝宗仅在位18年,35岁就去世了。

    1505年,15岁的朱厚照即位,史称明武宗。

    15岁搁现在叫青春期,正是叛逆心理非常强的时候。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你让他打狗他偏骂鸡。好心当成驴肝肺,凡事跟人拧着来。对什么都好奇,对什么都想尝试。这时候的孩子最怕碰上坏人,坏人一带就能把他带过去。

    明武宗就是这么一个孩子,可还偏偏遇到一个坏人――太监刘瑾。

    明武宗是孝宗的独子,打小比较娇惯,即便淘气父母也不狠说他。后来做了皇上,照样淘,并且还越淘越没边。不上学也不上朝,整天跟着一帮太监在宫里宫外恣意地游玩。

    这帮太监里他最喜欢的就是刘瑾。刘瑾有个外号叫“利嘴刘”,能说会道,脑子快点子多,最能哄皇上开心。

    刘瑾每天都能想出一些新游戏、找到一些新玩意,鼓动皇上去玩。象什么歌舞、摔跤、骑马打仗、飞鹰走犬,甚至溜出宫外,逛窑子、闯民宅、欺辱良家妇女,无所不为。生性贪玩,喜欢刺激的明武宗心花怒放,把刘瑾当做自己的铁哥们儿。

    明孝宗时期留下的贤臣看到皇帝在刘瑾引诱下变得如此荒唐,心急如焚,轮番劝谏。他们苦口婆心大道理讲了一火车,没用。明武宗依然我行我素。后来干脆连朝都不上,连群臣的面都不见。

    有些大臣一看,这孩子完啦!干脆辞职回家,不伺候。有些大臣认为皇上还有救,问题出在刘瑾身上。于是众大臣联名上书,要求皇帝立即处死刘瑾。

    明武宗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规模的请愿活动,思想有所活动。刘瑾听说后马上带领众玩伴儿找到皇上,抱着皇上腿哭诉,并且反咬一口,说大臣是想孤立皇上,限制皇上的自由。

    追求自由、独立和个性解放的明武宗一听勃然大怒,马上下旨:刘瑾等官升三级,参与朝政;众大臣联名请愿、罢工示威属于奸党乱政,交由刘瑾严肃处理。

    风云骤变,众大臣目瞪口呆。

    刘瑾因祸得福,名正言顺地掌握了朝廷大权。他对大臣们进行疯狂的反扑,撤职、下狱、处死。

    在“奸党”里面有一个王守仁,是儒家阳明学派的创始人。他反对朱熹派的理学,认为那些人都是些口上仁义道德、心里男盗女娼的伪君子。主张“知行合一”,做人要言行一致,做事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随着他的垮台,他的理论也失去了影响力,没能对朱熹派的理学造成冲击。

    刘瑾一边清洗异己,一边安插亲信,朝堂上正直的人越来越少,小人越来越多。

    有一天,皇上在台阶上发现一封匿名信,揭发刘瑾打压忠良,提拔奸佞。皇上提笔在信上批到:你说贤的我偏不用,你说奸的我偏要用!

    刘瑾总挑皇上玩得最开心时候去汇报工作,皇帝不耐烦了,道:什么事都来烦我,我还要你们干嘛?

    刘瑾等的就是这句话。从此把这些“苦活儿、累活儿”都揽了去,让皇上专心游玩。众大臣的奏章都由刘瑾代皇上批示,刘瑾俨然成了二皇帝。大臣们背地里称刘瑾为“立皇帝”,称明武宗为“坐皇帝”,因为上朝时明武宗坐着,刘瑾站在皇帝身后。

    刘瑾把持朝政,专横跋扈,胡作非为,惹起众怒。一位大臣策反了一名武宗信任的太监举报刘瑾谋反。

    武宗大吃一惊,立即带队去搜查刘瑾的家。结果不但发现印玺、玉带等违禁品,还发现刘瑾经常拿着的扇子中暗藏了两把匕首。武宗大怒,下令剐了刘瑾。

    刘瑾被处死并不意味着皇上从此改邪归正,他已经刹不住车了,在斜道上越走越远。

    宫里已经盛不下他了,他在宫外新建了一个“豹房”。“豹房”就是皇家动物圆,把搜集来的飞禽猛兽,还有美女都放里面供他享乐。武宗住进豹房后再不回宫。

    他还另外修了好几处宫殿,不仅把他爹攒下来的钱挥霍一空,还向百姓加征赋税、卖官鬻爵。

    后来京里也盛不下他了,他自封大将军领兵出征。他那时已经二十好几了,“过家家”式的骑马打仗游戏已经无法让他满足,他要玩真的。他率领数万大军去迎击入境抢掠的蒙古游寇,创下过损兵六百、杀敌16的“丰功伟绩”。

    南方有一个宁王爷见朝政大乱,认为有机可趁举兵造反。明武宗非常兴奋,立即带兵亲去征剿,活捉了藩王。

    明朝的大才子、诗画双绝的唐寅唐伯虎曾被宁王高薪聘请做家教。但是唐伯虎在王府没见到后世人安到他头上国色天香的丫头秋香,倒发现宁王有谋反迹象,赶紧逃之夭夭。

    在回京的路上,明武宗沿途游山玩水。走到一条河边,看到一个老农在撒网捕鱼,玩心大发。他跳到船上,接过鱼网,学着老农的样子把网狠劲抛出去。在他撒手那一刹那,船猛一侧(zhāi)歪,他跟着鱼网就出去了。众将士赶忙下水把皇上救上来。明武宗连惊带吓带着凉,竟然一病不起,一命呜呼。

    朱厚照疯玩16年,能玩不能玩的都玩遍了,竟然一个儿子也没玩出来,死后只好让他堂弟朱厚璁(cōng)继位。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