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一章 朱元璋也搞过文 化 大…


本站公告

    朱元璋先后掀起两大案,杀了不少他认为是贪官污吏的人。这两大案一个是空印案,一个是郭桓(huán)案。

    前一案是渎职案,官员为了工作方便使用事先加盖单位公章的空白公文。那时候交通不便,这样做出去办事方便,少跑腿。

    这事搁现在也不允许,一旦抓住轻则批评教育,重则纪律处分,造成损失的甚至要追究法律责任。但怎么也不至于杀头吧?

    一万颗脑袋落地。

    朱元璋的处理办法很简单:沾边的全去!

    郭桓案是贪污案。户部和地方串通舞弊盗卖官粮。前面已经说过朱元璋对贪官的处理办法,不过因为订单太大,“稻草人”制作公司应付不来,变通了一下,全部砍头了事。

    又是几万颗人头落地。连参与其中的地主老财也掉了脑袋。

    虽说“乱世用重典”不是没有道理,但也不能乱用典吧?矫枉也不能过正。朱元璋这么大开杀戒可有点过了。

    过了?这才哪到哪啊?

    朱元璋再掀两大案。这回罪过更大,谋反案。第一起是胡惟庸谋反案,第二起是蓝玉谋反案。

    胡惟庸是李善长之后明朝的第二任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副统帅”。他被人告发谋反,并且还有一个响当当、硬邦邦的人证――朱元璋。

    朱元璋摆驾出宫去胡惟庸家串门,半道上遇到一个飞马闯驾的人。卫士将他拿下,他气喘吁吁说不出话,可手指着胡惟庸家的方向。

    朱元璋很警觉,立即爬上城墙观看。这一看可不得了,胡惟庸家刀光剑影。不用问啊,这是想刺王杀驾呀。朱元璋立即下令抓捕胡惟庸。

    不审不知道,一审吓一跳。胡惟庸不但谋反是实,还存在一个反党集团。李善长都是反党集团的“黑后台”。

    拔起萝卜带起泥,和胡惟庸、李善长有来往的官员都被当作同党株连进去。而与这些官员有来往的官员又被当做反党的第二梯队抓了进去。之后是第三梯队、第四梯队……

    谋反是株连九族的大罪,几万人因此人头落地。

    徐达、刘伯温等离奇死亡。他当年依靠起家的白莲教被他宣布为邪教,禁了。

    没两年又被挖出一起谋反案。这回是个武官――名将蓝玉。

    蓝玉不是朱元璋五虎将之一,但也是位列十大元帅,战功排不到前五也能排前十。几次深入大漠追打蒙古人,把蒙古人彻底击垮。元朝(史称北元)皇帝(元顺帝的儿子)在逃跑途中被手下杀掉,元朝彻底灭亡。

    功成名就的蓝玉被封为太子太保。但他嫌官封得小,背地里发牢骚:以我的战功,不配封个太博吗。

    这话以340米每秒的速度传到锦衣卫的耳朵里。锦衣卫是明朝的克格勃,专门负责监视官民的一言一行。他们认为对领袖不满就是谋反的前兆,于是以谋反罪上报朱元璋。

    蓝玉旋即被关入大牢。

    经过“公正”的审判,蓝玉及其同党、亲属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全部财产。

    朱元璋太狠了。毛泽东、四人帮时代对待“恶毒攻击”伟大领袖的彭德怀、张志新之流也只是弄死其本人而已。

    彭德怀对毛主席不满,在和毛在争吵中竟然脱口而出:在延安你操了我40天的娘,现在我操你20天的娘还不行吗?

    结果,彭德怀做为“反党集团”的黑司令被迫害致死。

    张志新在党组织生活会上说:毛主席在这个历史阶段(指“大跃进”)犯了“左”倾性质的路线错误。

    结果,张志新被直接拉出去毙了。“弹中头部,一枪毙命”。

    不过,他们的家人没有被株连(政治生命除外),财产也没有被没收(无产阶级这点好,没有财产可供没收)。如此看来,社会总是在进步的呵。)

    一直跟在他鞍前马后的开国元勋被一网打尽,“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只有他的发小、入党介绍人汤和适时病死了,得以寿终正寝。接到丧信的亲属都是长出一口气,禁不住面露喜色。

    前前后后有多少老干部被打成牛鬼蛇神、走资派、反党集团死于非命,谁也说不清。

    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干?

    是小时候受贪官污吏欺负太重,刺激太深,嫉恶如仇?

    是为了朱家的大旗永不倒,向刘邦学习“烹走狗”?

    有可能――因为朱元璋没有接受过记者采访,没人知道他的内心想法,只能说“有可能”。

    或者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

    比如胡惟庸谋反案――用现在的说法叫胡惟庸反革命集团案或者叫反党集团案。

    案件的真正起因其实是朱元璋和胡惟庸争权――君权与相权之争。朱元璋感觉自己被胡惟庸架空,说话不好使了,百官对他敬而远之,都跑去捧胡惟庸的臭脚。

    小狗还知道护食盆呢。他和胡惟庸爆发激烈地撕咬也是可以理解的。

    他杀掉胡惟庸后不再设宰相,直接管理六部衙门,听取各部门汇报然后做出批示。

    同时代的欧洲出现议会限制君权分享权力,中国却出现皇权的空前集中。

    谁代表了进步,谁代表了退步?)

    搞掉了刘少奇――噢,错了,对不起――搞掉了胡惟庸,夺回了权力,按说朱元璋应该满足,应该罢手了。但事实正与之相反,朱元璋越搞越大,又把一大批老干部拉下马。上至老帅,下至基层干部、吏、地主老财,都被扣上“地富反坏右”的帽子搞倒、搞臭、搞死。

    朱元璋不认为反党反革命的只有胡惟庸一个人那么简单,他不过是朝里最大的当权派,下面还有一大批中小当权派。这些反革命分子不清洗,江山会变色,胜利果实会丢失,人民将受二茬苦、遭二茬罪。所以他要深挖藏在干部队伍里的阶级敌人,不惜大搞株连,灭门九族,斩草除根。

    朝堂为之一空,###笼罩全国。

    不过,虽然朱元璋杀了、关了、撤了那么多干部,政府并没有为之瘫痪,仍在正常运转。这是因为他在大开杀戒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有来有去,有去有来。

    毛泽东从上而下发起对“当权派”的夺权斗争,大批的干部受到冲击,政府濒于瘫痪。为了维持政府运转,毛泽东让大批根红苗正的工农兵干部取而代之,称之为“掺沙子”。)

    拔了白旗插红旗。朱元璋培育和选拔了大批政治可靠、思想品德过硬的“红”萝卜填进腾出的萝卜坑里。

    前面提过,朱元璋非常重视“农桑”和“学校”,每有官吏汇报工作,必先讲“农桑”和“学校”办得如何再说其他。

    他重视“农桑”,只不过是希望“家有余粮,心里不慌”,老百姓不要没饭吃造反,并没有让农民进入干部队伍的打算。

    朱元璋认为知识分子最可信得过。这点和毛泽东不同,毛泽东认为大老粗、工农兵的立场最坚定,知识分子――他蔑称为“臭老九”――知识越多越反动。

    朱元璋相信和依靠知识分子并不是说明他比毛泽东多高明,而是那时的知识分子和现在的不一样。

    现在的学校教授数、理、化七八门甚至十几门课,“科班出身”代表了一种专业水平。

    明朝学校就两门课:一门政治或者叫品德教育,一门法律。政治课本是“四书五经”,法律课本是“大明律”和“大诰”。明朝学校类似现在的党校、团校,只是为了培养政工干部。“科班出身”只代表“道行”很深。

    朱元璋关注“学校”,因为学校是为他培育红萝卜的地方。除此之外他还关注科举,因为那是为他选拔红萝卜的地方。

    他指定“四书五经”作为学校的教学大纲和科考的出题范围,并且特意注明必须是老夫子朱熹的注释版。他认为朱熹版的“四书五经”继承和发展了圣人思想,是味正汤足的纯正儒家。

    朱元璋在审核“四书五经”时,根据自己的喜恶对进行了删改,比如“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大过则谏,反复而不听则易位”等句全被删除。“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句保留并嘱咐用大两号的黑体字印刷。臣对君要信任到迷信的程度,服从到盲从的地步才对。

    朱熹注释版、朱元璋删节版的“四书五经”――又称“四书五经”绝代双朱版、两只小朱经典版――被推广全国。

    孔孟之道、朱熹理学从此牢牢占领明朝的思想阵地,全国的思想被大一统。

    在中国被“统一”思想之时,欧洲那边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那时期欧洲的教皇和君主相对比较宽容(也是权力相对受到限制),允许大家自由发挥,社会气氛比较宽松。欧洲人的思想和知识得到空前解放与创造。

    一枝独秀和百花齐放,哪代表个先进,哪个代表落后?)

    朱元璋还进一步规定了科考文章的格式,这种格式逐渐演变成臭名昭著的“八股文”。

    八股文的格式要求得非常严,非常细,非常无聊。文章不能多不能少的,只能写八段,所以叫八股文。每段不能多不能少只能写两句或者四句,还必须对偶。如果写成三句半,那死定了,哪怕文章内容再精彩也没有用。

    这种重形式不重内容的东西,只能算是一种文字游戏,但是偏偏这种文字游戏是那年月的知识分子走进官场的唯一途径。

    毛泽东时代流行“党八股”,不像八股文那样对格式要求那么严,但保留了八股文重形式不重内容,下笔千言,空无一物的“精髓”。)

    全国上下――但凡认俩字的――闷头苦读四书五经,苦练八股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摇头晃脑,哼哼唧唧。渐渐地,自己的思想从耳朵眼儿里晃了出去,满脑袋只剩下:孔子曰、圣人言。

    《天工开物》的编者宋应星、《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都是在屡试不第,考取功名无望的情况下才转而搞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天文地理、文艺科技等在当时都属于不务正业,玩物丧志。

    宋应星在序言里自嘲这本肯定不会成为追求功名的人的案上之物。那些人别说研究,就是好奇瞄上两眼都会受到老师、家长的呵斥。

    其实宋应星、李时珍更应该被称作编者而不是作者。因为他们的那两本书只是收集了中国截至到明朝在手工业和医学方面取得的成果,而不是(或者绝大部分不是)宋应星、李时珍的(或者说明代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如果有,也只是把前人的版升级为版,不是从DOS升级到划时代的Windows。

    常与之相提并论的《农政全书》也是这么一种东西,收集了古今农业方面的成果。)

    “理学”和“八股文”浪费了大批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使明代在科技方面得成果少之又少,文化也陷入低谷。出狼窝入虎穴,刚从元朝的泥坑里爬出来又掉进明朝的泥坑里。

    有人拿《四大名著》中的三部《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都出于明代而欢呼明代文化的大发展。“文革”年代还出过三个样板戏呢,能否因此欢呼中国戏曲在“文革”期间大发展?)

    “文化大革命”革了文化的命。

    经济发展也受到制约。

    朱元璋关心“农桑”,却不关心甚至压制商业的发展。因为商业发展会带来贫富差距,带来物欲横流,不利于朱元璋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他的“精神文明建设”自然是推行儒家教育,实现儒家所推崇的“礼仪之邦”。而儒家历来歧视商业、歧视商人。

    加之朱元璋是穷苦人出身,极度仇富。

    南京富豪沈万三为了讨好朱元璋,自己出资整修了南京城墙。他得到回报是:没收全部财产,发配云南。热脸贴了个冷屁股。你不是来我这显摆你有很有钱吗?那我就让你过过很没钱的日子。

    朱元璋的后人甚至下达“禁海令”,禁止对外贸易,闭关锁国。

    毛泽东推崇的马克思理论也视资本主义为洪水猛兽、万恶之源。“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毛泽东不但压制商业甚至把从事商业的人定性为投机倒把罪。)

    朱元璋时代中国的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都陷入停滞状态。

    300年代明朝给了欧洲赶超的机会。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