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47年,秦王赢政即位。当时赢政只有13岁,由相国吕不韦代掌大权。
吕不韦对赢政父子有恩。当年赢政的父亲异人在邯郸为质的时候,秦军围攻邯郸,赵王威胁撕票。吕不韦用重金买通看守放跑了异人。
吕不韦护送异人回到秦国,他用“银弹”开路,一直将异人送上秦国王位。
“奇货可居”的吕不韦,政治投资终于得到回报,异人――现在是秦王――封吕不韦为相。异人即位三年而死,儿子赢政继位。当时赢政只有13岁,王太后辅政。太后也就是赵姬,吕不韦当年的老相好。赵姬令赢政称呼吕不韦为“仲父”,意思是二爸、干爸。
赵姬年轻丧夫,寂寞难耐,与吕不韦旧情复燃。
赵姬正是“三十如狼,四十如虎”的年龄,而吕不韦已经年过“松下”步入“联想”,体力逐渐不支,另外也担心日益长大的赢政察觉他们的私情,于是暗荐“奔腾”级的??(lào ǎi)给赵姬,自己抽身而出。
吕不韦召集门客写了一本《吕氏春秋》,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希望这本书能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国人的思想,尤其是影响赢政的思想。但是赢政是法家的拥趸,是个狠角色,对他这本以道家为主,杂合百家的政治杂谈根本不屑一顾。
赢政亲政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杀??、囚王后、放逐吕不韦,将所有大权掌握到自己手中。
赢政不但洞悉吕不韦通奸、弄权的犯罪事实,也探察出他主抓的引泾灌溉工程实际上是中了魏国“疲秦”之计。
魏国为了救亡图存抛出“疲秦”计企图拖垮秦国。魏国派出水利专家郑国游说秦国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引泾灌溉工程。工程非常浩大,占用了秦国大批的人力物力。这种釜底抽薪的计策使秦国不能全力角逐中原。
盛怒之下的赢政下达《逐客令》,将非秦国国籍人一律驱逐出境。
一人犯罪,株连他人。不但郑国被驱逐,所有在秦国暂住但没有取得秦国户口的外国人都受到牵连。楚国人李斯已经在秦国考上公务员了,也照样得卷铺盖走人。
秦国的警察领着联防队员赶着警车日夜巡查。见到行人立即拦住:“有暂住证吗?噢,错了。有本地户口吗?”“没有?――”后面的狗腿子立即一拥而上,将行人粗暴地塞入警车。
这些非本地人被集中到收容所,等待被遣返原籍。他们完全被当作罪犯对待,罪名是“没有本地户口”。
后来一个叫孙志刚的大学生,――噢,对不起,一个叫李斯的知识分子,他在被遣返途中写了一篇文章,叫《谏逐客令》,劝谏秦王不要因噎废食。他以虞国人百里奚帮助秦穆公成就霸业为例子,说明广纳人才的重要性。这篇文章惊动了朝廷高层,赢政看过《谏逐客令》后立即作出批示,暂停执行《逐客令》。
李斯被招回并委以重任。郑国也被招回,继续即将完工的水利工程。
后来,引泾灌溉工程完成,泾河水被引入缺水地区,灌溉了280万亩农田。这些农田的平均亩产由原来的不足300斤上升到600斤,整整翻了一番。“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
增产的小米就可以多养活60万军队,秦国兵势更盛。
既然兵精粮足,万事具备,并吞六国的大戏也就该开场了。
值得一提的是,曾为天下共主的周国已先走一步灭于秦昭王之手。
邯郸战役时期,周国的末代国王周赧(nǎn 羞惭脸红的意思)王以天子的名义号召各国合纵抗秦。连军费都凑不出来的周赧王向当地富商借贷,承诺在周军班师之日以战利品偿还。
周赧王拼凑了五、六千人的军队去和诸侯会合,但在约定之地只见到楚国和魏国的军队,其他四国不见一兵一卒。楚国见状悄悄溜之大吉,魏国虽然没好意思溜走但死也不肯再前进一步。
周赧王单枪匹马去和秦军斗无异于以卵击石、螳螂挡车。周赧王只好带着本部人马赧然而返。
令周赧王更赧然的是富商听说周兵班师,立即堵门要债,吵闹之声传入内宫。周赧王无奈,只得躲在一个高台上以图耳根清净,从而留下一个“债台高筑”的笑谈。
据说周赧王不得已将象征天下权力的九鼎熔化,铸钱还债。
债主令周国的财政破产,秦昭王令周国彻底关张。
虽然周赧王倡导的合纵最终成为一场闹剧,但是秦昭王决不允许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他派出大军兵临城下。周赧王知道抵抗是徒劳的,在去祖庙哭拜了周朝的列祖列宗之后,开城投降。
八百年周朝寿终正寝。
公元前236年,秦国西出太行山,突袭赵国邯郸拉开了统一战的的序幕。
赵国和燕国激战正酣,他想将秦国造成的领土损失在燕国身上补回来。这时秦国乘虚而入。赵国急忙命令大将李牧率军南下应敌。
李牧是赵国最后的名将。他在和北方匈奴作战中打出了名声,曾“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李牧挂帅出征抗秦也是连战连捷。尤其是肥下(河北晋州)一战,大破秦军十万铁甲。
他的对手樊于期是秦国的一员猛将。樊于期率军攻赵,一路攻关拔寨,“取赵九城”,“斩首十万”,直到肥下遇到李牧。
樊于期为了吸引李牧与之决战,猛攻赵国的军事重镇肥下。肥下是邯郸的北大门,肥下有失,邯郸就会门户大开。
樊于期一面攻城,一面伏兵于赵国援军必经之路上。这一招即所谓“围城打援”。他算准了李牧必救肥下。
肥下的求救电话也是一个接一个,肥下守将都开始用哭音央告:“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但李牧竟丝毫不为所动。他置肥下而不顾直取秦军大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看谁有本事调动谁。
樊于期听说老窝丢了,后路断了,立刻慌了神,全起大军匆匆来救。
后面的故事可想而知:秦军被伏击,被“大破之”,可以说全军覆没。
樊于期知道秦律严苛丧师必斩,为了活命潜逃燕国。秦王赢政发布悬赏通缉令:“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能献出樊于期的,不管死活,一律赏千金、封万户侯。
赢政简直恨之入骨。
秦国统一六国之战一出门就跌这么大一个跟头,他能不生气吗?
赵国则一片欢声笑语、载歌载舞。
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君”是战国时期对臣子的最高封号,通常都是国君的直系亲属。李牧因为功劳太大破例封君。
赵国另一名将廉颇也曾被封君,他是三朝###,战功赫赫。此次抗秦赵王原本是要请廉颇再次出山,但是担心廉颇年事已高,身体欠佳,于是令人先去探望。
廉颇的仇家郭开担心廉颇东山再起,“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于是回报赵王:“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说廉颇肠胃有问题,虽然能吃,但是更能拉,一眨眼的工夫就造了三颗大“地雷”。“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赵国末年,主昏臣奸,个人恩怨被放置到国家安危之上,一代名将竟遭弃用,廉颇郁郁而死。好在赵国盛产名将,李牧代替廉颇力挽狂澜。
李牧的封地在武安城(今邯郸武安市外),之前是秦国名将白起的封地,再往前是名嘴苏秦的封地,他们都被封为武安君。(在武安广场有九个石柱,其中有一个上刻“武安三君:白起、李牧和苏秦”。)
公元前230年,秦国先出兵灭了韩国,次年,卷土重来进攻赵国。
李牧二次出征希望给予秦军迎头痛击。但是秦军早有破赵之计,他们再次祭起反间计,买通郭开诬告李牧谋反。“赵王乃使赵葱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
主昏臣奸,自毁长城。李牧一死,赵军士气大跌。“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更何况赵葱压根儿就是一根葱,根本不是秦国名将王翦(jiǎn)的对手。
“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遂灭赵”。
王翦和白起、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王翦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居功至伟。
打的骡子马也惊。燕国眼见韩赵相继而亡大惊失色,惶惶不可终日。
燕国的太子丹知道燕国力不能敌秦军,于是将希望寄托在刺客身上。他请了一个职业杀手荆珂,令其借出使秦国的机会干掉秦王赢政,造成秦国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
荆珂为了骗取赢政的信任,一则带上燕国地图假意燕国献地求和,二则向在燕国避难的樊于期借了一件东西作为见面礼,就是他的项上人头。
荆珂抱着必死的决心慷慨赴秦。
萧萧易水寒,壮士不复返。荆珂刺秦王,图穷匕首现。荆珂刺刺刺,秦王闪闪闪。秦王绕柱走,百米九秒三。荆珂追不及,奇功不得建。侠士死知己,虽死也无憾。
荆珂刺杀未遂壮烈牺牲。
赢政被激怒,下令驻扎在赵国的王翦进攻燕国。
燕军望风披靡,燕王远奔辽东,龟缩在平壤。朝鲜半岛那时是燕国的领地,归辽东郡管。几年后,王翦退休,他的儿子王贲(bēn)远征辽东攻克了平壤。燕国灭亡。
公元前225年,王贲水淹七军,攻克魏国都城大梁。魏国灭亡。
如今天下,仅剩当年霸主:秦、楚、齐。
王翦率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军队进攻楚国。六十万军队是楚国全部的家底。赢政敢把全部家底交给一个外姓人,魄力也是相当大。
公元前223年,严阵以待多时的楚军发现秦军毫无进攻是意思,以为秦军只是来驻防的,遂放松警惕。楚将项燕决定暂时撤回一部分兵力支援“三农”建设。
楚军正在调防,突然遭到秦军的攻击。楚军力战不支败下阵来,项燕也在交战中死于非命。
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
公元前221年,齐国知道自己难逃一死,索性投降。
至此,齐、楚、燕、赵、韩,曾经显赫一时的国家全都一股脑地倒进秦国的口袋里。
赢政一统江山,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诞生了。58xs8.com